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同学杨子常乃郎定夫

挽同学杨子常乃郎定夫

明代 王彦泓

雀环名家清白后,才情德祖尤孤秀。石麟玉虎从天送,骥子龙驹堕地走。

安仁弱冠文如江,百斛龙文力可扛。劫来云间一战霸,盗窃名字纷纷降。

几人昏暮叩剧孟,时复中分一囷赠。老人留眼看升平,饥溺非君谁请命。

我以从游识阿戎,君亦折节交孔融。文律周旋避锋锐,酒杯潦倒安疏慵。

心期已许尽千卷,腹痛仍要酹一钟。归路方愁离别长,十日不见闻凶殃。

见说灯前转尘影,空无一念余榻床。深闺欢眤屏绝迹,独乞黄面西方粮。

眼暗西河十年痛,长将客抱啼清梦。自得先生为弟昆,两何一瑴欣相共。

膝上摧龙掌碎珠,剪茅揉蕊芝兰枯。文章气谊扫地尽,曷禁宇宙成榛芜。

莫怪两翁相视血,女未亡人男嗣绝。零丁困苦巧相类,求取何方相解脱。

诗人王彦泓的古诗

死别

明代 王彦泓

三年珍重感怜才,此别应须到夜台。中路相抛悲复愧,几时还望墓田来。

续寒词 其五

明代 王彦泓

红柑玉手擘初尝,齼齿微酸蹙黛长。非为夜阑消酒渴,梦回赢得枕前香。

残岁即事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满城箫鼓嫁人天,裘马郎君意气鲜。独有当年我惆恨,逢新偏忆旧缠绵。

春游绝句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春河曲曲柳丝丝,碧草如烟杏满枝。开尽画船天未午,游人犹悔上船迟。

杂记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弄药争花语笑稠,忽然幽事到心头。眉尖怕被同袍觉,强作无愁倍是愁。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 其十七 元墓

明代 王彦泓

半山已见太湖全,米囤虫头出没边。长想清秋明月夜,携筇直上万峰巅。

在北有怀仲父叔器时里中传余陷敌去年从父楚游亦误传陷寇何其相类 ...

明代 王彦泓

京尘无地可披襟,悔别城南绿树阴。把盏我推能尽量,评诗君许不违心。

里儿自爱传讹语,客子何曾辍醉吟。赖是与君俱误活,百壶花露又同斟。

小祥之后,勉复弄笔梦游十二首 其八

明代 王彦泓

不是来追便往寻,欢愁时刻报知音。新妆愁染春游早,薄醉留连夜语深。

但有玉人长照眼,更无尘务暂经心。南塘涨水弥弥绿,与荡兰舟一快临。

赋得别梦依依到谢家八首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名花偏作隔墙枝,爱影怜声入手迟。门第敢言非道蕴,才情端喜是芳姿。

桃边未许裙题字,柳下曾将带乞诗。今日眼波微动处,半通商略半矜持。

寄怀唐云客读书阳羡山中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鹤伴经行虎结邻,古藤幽竹翳苔纹。朝凭藤槛十峰雪,昼锁岩扉一屋云。

远浦上灯高阁见,下溪鸣橹半山闻。西崖木末孤亭上,定有书声达夜分。

予不与秋试寓止荒僻中秋前二日孝先仁令叔洌携具过存饮谈良久即事 ...

明代 王彦泓

一架藤花偃卧深,到门双骑有铃音。懒为薄俗牢骚面,喜见文人整暇心。

顾曲可曾妨快饮,穷经从未废闲吟。诸君俗事骎骎逼,未必茱萸得共簪。

错认

明代 王彦泓

白縠单衫玉步摇,香风相引见云翘。灯前抛接回波眼,帐底围量束索腰。

夜视可怜明似月,秋期只愿信如潮。情知不负周郎顾,莫问儿身第几乔。

再赋个侬 其八

明代 王彦泓

心期旧矣合欢新,蔗尾才尝味已珍。胆小易惊还易喜,眉弯宜笑更宜颦。

未形猜妒思犹浅,肯露娇嗔爱始真。作计恼伊尝试看,自惭终近薄情人。

入吴访贺无因

明代 王彦泓

心期如水较清深,未许湘波隔桂林。胜赏每邀雌霓句,壮情时警怒蛙吟。

机边手爪欢何似,镜里头颅叹不禁。此夕吴装冷烟月,横塘清啸一相寻。

御君兄内子妆阁被火敬唁以诗八首 其四

明代 王彦泓

鸾鎞犀导总成尘,散朗高情一笑轻。侍女拨灰重拾得,瑶钗白凤尚如生。

有赠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国花第一数姚黄,更共明珠字夜光。笑靥共圆全似母,病容尤好莫羞郎。

三年怀袖僧弥扇,十里流闻望子香。嘱向桂堂休避客,暂容图画看真娘。

灯夕悼感 其五

明代 王彦泓

遗男婚娶最关怀,垂死叮咛尚百回。今夜香烟灯影裹,可知新妇点茶来。

云客有灯词十绝句,命余属和,因追忆金沙风物,聊写一二,以碎狭 ...

明代 王彦泓

水部池台倚暮霞,回廊灯影也堪夸。游人不爱萧疏景,只说城南太宰家。

六月十八日戌时长逝矣,哀哉痛哉!二十二日闻讣后记此青衣启祥来 ...

明代 王彦泓

不寄私书不弄琴,未曾识面早情深。翻嫌青鸟传言语,一句能关两地心。

曾太夫人职方母初度在即,职方疏请归省不得,乞言为寿 其一

明代 王彦泓

南天啮指仰曾慈,喜逮曾参禄养时。产玉已成清庙器,将雏先占上林枝。

于今益信无投杼,自古空夸有断机。承命勉摛仁寿颂,南丰门下敢言诗。

王彦泓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48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