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会集孙少涧山房

会集孙少涧山房

明代 王以悟

何处德星聚,今朝大会开。烟村历涧道,古洞傍林隈。

董子下帷愤,长沙治世才。四方政多事,碌碌亦何哉。

诗人王以悟的古诗

贱日宿方顺桥

明代 王以悟

万里北风急,弧辰度远乡。溪桥夹市断,云树接天长。

沽酒仆相劝,桃灯夜未央。追思昨岁夜,朋革满山堂。

闲居感怀二首 其一

明代 王以悟

达欲善天下,穷必善其身。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久旱秋尽雨后憩柴家庄

明代 王以悟

晴原夕照到孤庄,落木萧条堪断肠。瓮底空留麦种在,河桥昨夜巳浮霜。

洛下别张见室

明代 王以悟

洛阳千古地,人文盛复微。图书开洪荒,定鼎颂衮衣。

中兴程伯仲,宗盟今有归。嵩山万里阔,鸟兮任高飞。

师友荒巳久,不见所问津。岂畏一日长,而急不于仁。

执鞭有所求,孰与所求真。世路险且长,勉之在终身。

过白石山由宁家窝诣三门

明代 王以悟

几度层冈迥,朝烟午未收。豁开惊日近,风送觉身浮。

石阪马蹄软,霜天雁唳愁。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

题徐工部节孝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以悟

天祸东扬日,孝儿独有名。丹心青史在,九死一毛轻。

挝鼓声争烈,服砒意更倾。令人思蔡顺,厚遣赤眉营。

闲居感怀二首 其二

明代 王以悟

古之作人易,今之作人难。所难非作人,难于割世欢。

窘蠢众所□,鼎贵争弹冠。丈夫遘数奇,寂寞妇亦叹。

浮荣信可期,执鞭非所安。二者交战之,谁云物外观。

所以终日坐,杯酒聊自宽。藜藿堪供膳,楸桐可作棺。

遁世求无闷,白贲回狂澜。幽思寄小句,以俟儿曹看。

应贡过彰德次韵呈张见室

明代 王以悟

北度邺城春欲尽,霏霏细雨湿征裘。长亭共醉一杯酒,客路今开两月愁。

堤柳风翻搀燕舞,石桥影落入漳流。不堪回首西山暮,怅望白云天际头。

承植斋曾老师诗教

明代 王以悟

万法由□只此心,莫随章句自浮沉。才云著力境犹隔,直是忘言悟巳深。

造化元从复处转,端倪须向静中寻。堪怜夜气几希甚,斤斧重重恐未禁。

送薛伯起山人南还并游少林

明代 王以悟

卜行君有日,七月暑初平。断续千山远,飘零一笠轻。

从今鸥鹭侣,任呼马牛名。十载空成梦,不如学耦耕。

君本林閒士,那堪客路劳。虫声万里远,爽气千岩高。

野水嘶匹马,长风舞敝袍。三花传胜地,去去任游敖。

送张鹊石

明代 王以悟

飞尽燕云秋色新,两经星变可伤神。今朝送别君为客,我去还谁作主人。

又望张肖山读书处

明代 王以悟

新安城外结盟日,促膝论心入杳茫。今日春风君不共,柴门古树断人肠。

九日同绍簏瓶山玉川登巽山阻雨暂憩郭氏庄

明代 王以悟

并有登临兴,相提度远岑。断桥带雨峻,古洞埋云深。

九日还如旧,二毛忽巳侵。醉□归日暮,山下动寒砧。

端阳偕监中诸同年游满井次韵荅赠 其一

明代 王以悟

安定城门外,炎炎正麦秋。高林疑日远,乍两怪虹收。

王气千年壮,灵泉十丈幽。春雷应有待,争看起龙头。

偕肯田捷庵游少溪山寨

明代 王以悟

板桥微雨过,携手度层冈。袖浥流云湿,杯浮晚树苍。

风亭驱暑远,曲洞剩寒香。半醉联床夜,忧时共话长。

端阳客思

明代 王以悟

空阶无伴往□频,忽见檐头月色新。万里家山兰浴夜,蒲樽应念远游人。

辛卯守岁忆云浦师

明代 王以悟

爆竹更谁家,短檠对落花。香氛埋石鼎,歌响应昏鸦。

蓟北寒风细,洛西霁影斜。人生各有事,独我思无涯。

恒山道中

明代 王以悟

负笈远游学,驰驱燕赵间。谁云行道苦,宁解我心闲。

□御曾闻冉,步趋窃比颜。小舟随晚渡,双骑共朝烟。

在在有真乐,不记几经山。

送雷贞一游南雍

明代 王以悟

南雍名胜地,才子中州人。未睹行游处,悬知领趣真。

江澄千里月,风净万家尘。言氏孔门学,君须更问津。

送刘海与年兄左迁

明代 王以悟

从□世路叹羊肠,转眼风波是可伤。杸杼眼云冤白辟,含沙自合付臧仓。

浮生岁月惊舟豁,宦海升沈总戏场。造化小儿遮莫弄,吾身到处更徜徉。

王以悟

王以悟

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邢台遭荒灾,他上报朝廷求援,设粥棚、置棉衣,救济贫民。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还用自己俸禄,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他调任山西参政,单车就道,行李简陋。后辞官回乡,隐居不仕,专门从事办学。他与张抱初、张春宇,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他还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缚编》2卷。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去世后,在陕州城内建有祠堂。► 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