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画四鸟 其二

题画四鸟 其二

明代 王云凤

春堤何处绿丝垂,管领东风千万枝。小鸟也知长爱惜,碎声长似说芳时。

诗人王云凤的古诗

正月一日自金州向平利食于山馆次邃庵杨先生韵

明代 王云凤

村叟供茶不满钟,篝灯人唤野亭东。春寒灯落巴山雨,夜静全生汉水风。

为客十年书懒看,思家千里梦长通。一身风化浑无补,归去须收耕稼功。

和德华杭州游西湖

明代 王云凤

把酒同登山外楼,海天风雨净初收。彤霞天接芙蓉水,娇鸟春随歌舞舟。

鱼蟹行边皆可买,园亭到处不嗔游。东南胜地西湖景,暂得逍遥一遣愁。

喜雪和吴逊之韵

明代 王云凤

木杪风声乍报严,已从云罅落疏檐。真成月色夜当户,误喜杨花春扑帘。

客馁要逢贤令起,民贫亟向有秋占。吟喉不惯烹羔味,一嚼清寒去手拈。

过铁山歌

明代 王云凤

晓离青泥岭,暮度仙人关。上如曳壁蜗垂涎,下如窜莽雉束翰。

曾闻阴平与三峡,舟车往往为摧残。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

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魂惊目眩人蚁附,手扪足缩成盘跚。

古塞白骨几千载,野翁指点嗟复叹。金人既入和尚原,又报百万开铁山。

漫倚河池蜀门户,要知捍蔽须长安。阴风忽自远壑起,随奔雨雪千万里。

行人半载衣裳单,还胜樵夫冻欲死。须臾雪霁云亦无,片月当空去人咫。

赵抃元非宰相才,七度过此徒劳哉。新法可罢即当罢,如何却待安石来。

中原都无用武地,益州一隅非上计。木牛流马竟何功,道险英雄难用智。

吁嗟纷纷不足数,我独有怀怀杜甫。携家冻饥白水峡,犹自清歌无所苦,眼底荣华视如土。

送任中夫归太原

明代 王云凤

旅馆相逢即故乡,别筵谁遣近垂杨。燕山二月春犹薄,欲赠烟丝苦不长。

待隐园杂诗为邃庵先生作次韵 其三

明代 王云凤

买园全隔市尘侵,灌溉从人笑汉阴。风景别来长在眼,不须图画看山林。

过保定

明代 王云凤

南北此车马,江山几俊英。蓬壶百花屿,风月两关城。

波净流天色,沙飞作雨声。苍茫兵甲地,吊古有馀情。

送乔希大

明代 王云凤

野寺逢君一饭时,长空星斗正高垂。快谈空觉连宵短,极喜翻成数日悲。

旧日尘空皆欲老,壮年豪气不曾衰。华山仙掌应千仞,把酒同登亦太奇。

秦州有怀宋惟寅胡用晦二兵备

明代 王云凤

宦情未了奔忙债,又挈妻孥陇外游。屯戍愧无充国计,感时惟有杜陵愁。

故人相见岁年晚,旅舍独吟风雨秋。欲向飞鸿传一札,满塘芦荻恨难收。

晚坐闻雁约张用昭登金童山

明代 王云凤

春雨生泥罢出游,小窗疏竹晚来幽。家书每向乌占喜,客枕那堪雁送愁。

几日吟毫曾适意,经年文案是埋头。故人欲共壶觞约,一上金童百尺楼。

秦州逢陇州阎允中

明代 王云凤

握手关头夕照红,寥寥孤雁度长空。莎平初罢昨夜雨,野旷不知何处风。

鹦鹉飞看来陇上,凤凰鸣合自岐中。十年憔悴君何往,一日离愁我向东。

黄河西岸别胡鉴牛斗韩邦奇邦靖

明代 王云凤

晓看泰华三峰雨,晚步黄河满岸风。七载宦游无可述,一时佳士远相从。

谈经训诂词章外,论道精粗巨细中。此地不堪重回首,沙云初起夕阳红。

刘东之限韵题赵训夫画

明代 王云凤

办得芒鞋步远蹊,双眉曾不向人低。春来未许邻翁伴,独坐冈头听竹鸡。

东皋为冒郎中题

明代 王云凤

画省才华有数人,东皋心不在风尘。啸登皋羡陶元亮,取号真同戴叔伦。

淮海云烟千里梦,长安岁月几回春。凭谁写出山中趣,手把书看白氎巾。

访吉中舍

明代 王云凤

幽居长伴鹤为双,壮志年来未肯降。我亦何心走尘土,南山青爱映书窗。

次大同巡抚石邦秀作怀牧堂

明代 王云凤

南北风尘几别离,边头频喜雁来时。百年部落阴山雪,千帐貔貅上将麾。

号令文章才不浅,笑谈樽俎句还奇。极知大勇非真怯,怀牧堂高系我思。

再经潼关有感闻侍御谢汝为在华山云台 寺

明代 王云凤

去年春蔼今秋爽,两度山河入望时。德未感人官可愧,事难如我世翻疑。

愁多屡有思亲梦,兴懒全无寄友诗。闻道云台刚十里,谢安游赏似相期。

次东坡雪韵

明代 王云凤

满积平原已没鸦,忍寒开户觅柴车。鲛人十万挥珠泪,神女三千散宝花。

大地镜光天照影,巴江春浪海为家。趋朝欲步长安陌,先问行人路几叉。

题画四鸟 其三

明代 王云凤

东郊膏雨润搂犁,秃树槎牙叶正齐。何事省耕亡旧典,空劳此鸟一春啼。

过乾州

明代 王云凤

道上行人歇马时,空山处处有残碑。乾陵故事应无数,只问当年窦女祠。

王云凤

王云凤

(1465—1517)明山西和顺人,字应韶,号虎谷。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劾太监李广,下狱,降知州。后升陕西提学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与王琼、乔宇同科中进士,号称河东三凤。► 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