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陜西试院雨霁呈季侍御

陜西试院雨霁呈季侍御

明代 王云凤

地迥翻疑隔市城,重门尽日锁秋声。雨生深院心全爽,云散空廊眼正明。

沧海岂无珠未得,碧梧应有凤先鸣。乌台风采谁能似,雄辨悬河满坐倾。

诗人王云凤的古诗

接本

明代 王云凤

九重咫尺似万里,待诏迟迟未敢归。春雨不来云自起,禁门人静夕鸦飞。

岷州画虎皮

明代 王云凤

斑尾绀晴百兽逃,晓风寒月下临皋。皋比谁赠霜台客,独对南山万仞高。

毕郢原

明代 王云凤

我昔过北邙,春云暗夕阳。今来渡渭水,黄叶秋风里。

洛阳骑走咸阳道,客头未白心欲老。秦锢南山汉为墓,望里累累总烟雾。

文王庙古不锁门,驱车愁山毕郢原。

为李时升题竹卷

明代 王云凤

世间红紫曾不顾,日日坐对江南趣。是谁霜尖扫墨花,夺取造化归纤素。

凿得怪石湖之幽,湖波有神神亦愁。寒拥苍鳞千叠浪,昼滴清岚万顷秋。

上有数竿直如指,缥缈一枝堕还起。青悬沧海珊瑚钩,彩弄丹山凤凰尾。

我今见此双眼新,风尘骑马是何人。秋来明月当空夜,不减潇湘染泪筠。

祀陵礼毕归宿野寺次陈西潭韵

明代 王云凤

归途奔走尽如狂,我亦从朝至夕阳。敝榻亦寒人欲蛰,空山夜久月生香。

衣冠半是重来客,车马不知何处郎。独羡野僧无个事,晨敲石炭煮龙章。

洛阳叹

明代 王云凤

李花白,桃花红,蜂来蝶去春匆匆。桃花红,李花白,几日东风好颜色。

东风颜色不长好,昨日少年今已老。汉陵唐冢何累累,行人愁行洛阳道。

吴翰林南夫借少宰吴公宅次南夫韵

明代 王云凤

幽亭危处读书庵,月白风清好纵谈。竹石暂留凭客赏,乾坤同寄欲谁惭。

地偏巳觉离亭外,调古时闻起巷南。我拟借游应不惜,春忙曾未卜东骖。

待隐园杂诗为邃庵先生作次韵 其二

明代 王云凤

缓步閒行手背叉,苍苔屐齿踏成花。小池童子开泉眼,独坐矶头弄水华。

送任中夫归太原

明代 王云凤

旅馆相逢即故乡,别筵谁遣近垂杨。燕山二月春犹薄,欲赠烟丝苦不长。

过铁山歌

明代 王云凤

晓离青泥岭,暮度仙人关。上如曳壁蜗垂涎,下如窜莽雉束翰。

曾闻阴平与三峡,舟车往往为摧残。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

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魂惊目眩人蚁附,手扪足缩成盘跚。

古塞白骨几千载,野翁指点嗟复叹。金人既入和尚原,又报百万开铁山。

漫倚河池蜀门户,要知捍蔽须长安。阴风忽自远壑起,随奔雨雪千万里。

行人半载衣裳单,还胜樵夫冻欲死。须臾雪霁云亦无,片月当空去人咫。

赵抃元非宰相才,七度过此徒劳哉。新法可罢即当罢,如何却待安石来。

中原都无用武地,益州一隅非上计。木牛流马竟何功,道险英雄难用智。

吁嗟纷纷不足数,我独有怀怀杜甫。携家冻饥白水峡,犹自清歌无所苦,眼底荣华视如土。

三岔驿题壁

明代 王云凤

长安已恨庭帏远,又去长安大路西。八月去田初秀麦,数家茅屋不闻鸡。

山深易晚云生顶,路僻多秋草至脐。何日挂冠归去好,太行山下一枝栖。

和德华杭州游西湖

明代 王云凤

把酒同登山外楼,海天风雨净初收。彤霞天接芙蓉水,娇鸟春随歌舞舟。

鱼蟹行边皆可买,园亭到处不嗔游。东南胜地西湖景,暂得逍遥一遣愁。

待隐园杂诗为邃庵先生作次韵 其一

明代 王云凤

江上新园一段清,雨馀偏爱踏莎行。年年马上风尘表,回首天涯是此情。

山东德府观泉

明代 王云凤

暇日冠裳簇锦筵,芳樽犹自殿门传。坐中絺绤风千里,花里楼台水四边。

送酒笙歌来别浦,近人鸥鹭啄飞泉。王家不是寻常到,尚想兹游二十年。

题画四鸟 其三

明代 王云凤

东郊膏雨润搂犁,秃树槎牙叶正齐。何事省耕亡旧典,空劳此鸟一春啼。

奠孟仲平坟

明代 王云凤

祝融祠下仲平坟,走马来寻日已曛。十载故人凋落尽,空山无处觅机云。

题画四鸟 其四

明代 王云凤

山禽何以喜为名,谓向人鸣喜便生。自是人闻鸣便喜,民愁不是汝无声。

商州道次邃庵先生山中吟韵

明代 王云凤

风叶萧萧点乱山,愁人到此一开颜。云深日暮有柴关,稚子林间驱犊出,老翁涧底负冰还。

陜西试院雨霁呈季侍御

明代 王云凤

地迥翻疑隔市城,重门尽日锁秋声。雨生深院心全爽,云散空廊眼正明。

沧海岂无珠未得,碧梧应有凤先鸣。乌台风采谁能似,雄辨悬河满坐倾。

明代 王云凤

才买雕弓出市头,欲将骑马觅封侯。霜颠笑杀关门将,未识英雄一段愁。

王云凤

王云凤

(1465—1517)明山西和顺人,字应韶,号虎谷。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劾太监李广,下狱,降知州。后升陕西提学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与王琼、乔宇同科中进士,号称河东三凤。► 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