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 其三

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 其三

宋代 汪藻

人生几聪明,日夜隙驹骤。才经花信风,又过麦秋候。

吾非金石坚,与世相邂逅。胡为闻钟鸣,更历路傍堠。

诗人汪藻的古诗

次韵蔡天任二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一雨真成解人意,翻盆注野却晴时。五更城上鸟乌乐,十日街头樱笋低。

江声即随潮信急,云气欲度山椒迟。吾徒饱饭眼中见,鍊息不应长学龟。

饭牛庵

宋代 汪藻

相从龙具中,耕稼亦吾学。所求一饱同,安用莹蹄角。

次韵蔡天任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远屏郊园谁复过,支筇立到暮钟时。苦无啼鸟坐春去,时见好山缘竹低。

行逢邻僧语一则,绝胜饮客呼三迟。人间万事不关我,以壳自遮如冻龟。

舟行遣兴五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拥衲无馀事,时闻起柁声。水烟犹作暝,霜鹊已嬉晴。

淼淼人归路,悠悠岁晚情。秖应江海外,随处著馀生。

熊使君垂和漫兴诗次答

宋代 汪藻

凭轩时见白云行,霜入长江万丈清。逐客今年缘底事,村村箫鼓报秋成。

詹令人挽词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小隐严陵下,当年得孟光。里师为妇顺,子庆事亲长。

洲橘应还熟,庭萱遂不芳。他年冠盖会,来看伏牛冈。

次韵周圣举四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斗酒相逢且缓觞,惜无妙曲恼周郎。愿吹江水添杯杓,不管春秋似许长。

隆祐皇太后挽词三首 其二

宋代 汪藻

化行江汉域,人喜翟车还。色养方无阻,神游遽莫扳。

月沉长乐殿,云绕庆都山。不奉旋京驾,千秋惨圣颜。

寄呈寿基致政左司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年来何事忆莼鲈,家近秋风万顷湖。五马曾同当日渡,二疏今见古人图。

山灵尚勒移文否,田父时遭泥饮无。馀论不妨传四海,君家世世有潜夫。

天长道中三首 其三

宋代 汪藻

节物兼暄暑,川原半雨晴。雉场时一雊,蛙亩忽齐鸣。

斗粟违高枕,囊衣度古城。读书成底事,投老失春耕。

万上人将游三吴袖杼山居士赠言见过戏成两绝送之 其二

宋代 汪藻

韩子由来未识真,欲还澄观作诗人。若教早被儒冠误,那得云山自在身。

题张资政汝川图九首 其七 怀贤庵

宋代 汪藻

履綦行处日苍苔,鞶帨深藏月一开。已办此身同法喜,不应临感更难裁。

宿上方院

宋代 汪藻

问津渔子浦,休驾法王城。一雨夜来过,数峰烟际明。

藤萝月不到,钟磬寒愈清。信美欲归去,村鹃如放声。

避地函亭野步

宋代 汪藻

今日幸无雨,天空出遥岑。行行不知疲,遂至春江浔。

汲路转篱落,人家在桑阴。平畴涨清波,陇麦如人深。

沟畎戏凫鹜,新蒲映浮沈。我生本樵渔,对此谐初心。

风物岂不好,悲来自难任。胡尘暗中原,四海如惊禽。

黄屋狩万里,两宫隔辰参。龙腾鼎湖阔,月晦星河深。

宇宙有倾覆,兹游岂岖嵚。消忧赖浊醪,太息谁能斟。

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见寄次韵答之时吉甫除闽漕未行

宋代 汪藻

朝来剥啄叩门谁,昨夜灯花已报知。腰下夜悬新守印,眼中已见故人诗。

十年且喜朋簪合,千里休言官牒随。问我抽书何日竟,病来编简网蛛丝。

临赋阁

宋代 汪藻

与物相忘久,于何寄此情。秖应逢胜会,不觉句还成。

咏古四首 其三

宋代 汪藻

昆山有璞玉,外质而内美。惟其不自衒,故与顽石齿。

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在玉庸何伤,惜君两足耳。

次韵周圣举清溪行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君不见国家有纪狂童干,一溪百绕山千盘。竹兵草草儿戏尔,震泽以南心为寒。

初如妖禽啸月晓,忽作聚蚋奔醯酸。九重夜半出秦甲,一麾万里春农安。

书生那知破贼事,且复雪涕论悲端。忆初仓惶挺身走,江湖满地皆惊湍。

仲宣何暇守漳浦,子美仅能投锦官。朝愁烽连海峤起,暮恐彗扫星河翻。

忍饥怖死头抢地,破釜跃鱼苔渍冠。尔时身世狭于掌,俯仰宇宙何时宽。

只今同喜风尘定,慎勿忘忧耽酒圣。要须剩作舂陵行,为洗吴儿百年病。

题贺水部书画五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茹芝商岭见时清,来望重瞳日月明。径去似知真主意,东游不为羡门生。

何郡王挽词二首 其一

宋代 汪藻

两纪中天侍冕旒,甘盘仍作济川舟。传家经术终黄阁,袖手功名未白头。

身似留侯初出汉,葬如姬旦不忘周。千官祖奠城东陌,十里春风鼓吹忧。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21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