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质
笛家弄(水际闲行)
赠沈文伯
沈公顶踵皆诗书,如大国楚吞江湖。平生大瑰三万斛,化作木铁来侵肤。
霜台柏叶夜惊耳,大庾梅香春染裾。世间万法等一观,宁知忧患非欢娱。
三贤堂上一杯酒,风流未减承明庐。两星荧煌耀南海,化州老沈儋州苏。
知公久闲谈笑口,忍啄三尺不敢吁。孟公故是大度士,岂受谫谫繁文拘。
一朝青天返白日,冰山转眼成空虚。秋鹰下鞲马脱辔,逸气凛凛横天衢。
蛮烟不折壮士节,诗卷已作牛腰粗。贝宫瑶胎贯月魄,仙掌露华沈玉壶。
酒酣妙语一咀嚼,舌根沆瀣如醍醐。归来清梦渺江海,波涛一叶凌菰蒲。
十年故纸倦翻覆,见此喜气生眉须。何当杖履奉君子,看公快扫青松腴。
上虞相行春口号十首 其二
驰上平冈小打围,相公自控紫丝鞿。一鞭挥出三千骑,惊动流红窣窣飞。
别张君玉二首 其一
烟霜江汉雁南飞,鹦鹉洲前再拜辞。风劲周郎焚舰日,月明庾老上楼时。
无言只共江声语,有意惟凭山色知。他日中原公事了,磨崖千丈要丰碑。
山水友别辞 芭蕉脯
不愁风槭槭,不愁雨萧萧。为人张秋本,为我解春牢。
脯它脯,总弗许,山鬼且往凭山树,繁阴相倍享风露。
起伏龙行呈张元亮
使君寸丹通九渊,冷彻龙胆惊不眠。掣关彻首玉帝前,青霓影里一粲鲜。
群龙下走如奔泉,电旗掀舞雷车旋。怒蛟腾起缠阴涎,四海五湖归一髯。
黄尘白沙飞满川,顷刻变作声潺湲。何人此手有此拳,敛散风雨麾云烟。
一州千里十万廛,翻覆歉岁为丰年。云花缭绕金连钱,使君倚鞚将朝天。
千珠万玉倾箱圆,夕阳扪腹秋风边。此时可怀不可瞻,何不留取黄金鞭。
水调歌头 其一 京口
江水去无极,无地有青天。怒涛汹涌,卷浪青雪蔽长川。
一望扬州苍莽,隐见烟竿双矗,何处卷珠帘。落日瓜洲渡,鸿鹭满风前。
古战场,皆白草,更苍烟。清平犹有遗恨,久矣在江边。
北固山前三杰,遥想当年意气,□□昵中原。上马促归去,风堕接䍦翩。
和孙仲甫
浦溆清溪绕,人家绿树围。竹墩森翠葆,莲荡乱红衣。
薄雨生朝润,斜阳隐暮霏。桃花流水意,不在鳜鱼肥。
发家书
别乘非为辱,江陵稍近家。牙绯虽滞色,头白亦增华。
见说堂前竹,胜如屋角花。脱身归到得,馀事总尘沙。
山水友馀辞 甜藤
元姓甘,不姓丁,引春风,含常春。鸡翁呷甘露,祁婆插金棱。
甜藤,甜藤,粥香饧白度清明,一片春山快活声。
山友续辞 石耳
我取友兮得石耳,石壁峻嶒下无底。非脾非肾非肝肠,马齿马牙衔不起。
耳无是,耳无非,所思兮何可萎,石笋石花滋石脂。
山友续辞 黄精
我取友兮得黄精,竹叶豆花交野阴。人不图仙只图饱,鸦鹊窠雕龙爪零。
白可撷,青可捋,所思兮何由掇,半岩斜阳孟溪泼。
次通守韵题廓斋
遥传碧落入新除,早向清都卜定居。金勒鸣珂班退后,玉堂挥翰酒醒馀。
试听掣动铃绦响,惊看飞来锦帕舒。甘露堂前正秋色,集贤如堵望相如。
生查子(见梅花)
虞美人(即事)
倦寻芳(渡口酒家)
和陈阜卿
雨花台下晚江秋,曾对斜阳倒玉舟。自断我当归吊屈,不应君亦未封留。
异时兵里同悲喜,今日樽前再劝酬。怅望佳人云暮合,空遗别恨与汤休。
水调歌头·云巘在空碧
吊法空
鹤不胜癯汝更癯,平沙独立未为孤。雨花沙上方知有,明月堂中竟省无。
此夜吟风凭北固,何时乘月叩西湖。出头已解挑包走,试路西江问老夫。
观政堂成上黄少誉二首 其一
胸中道德五千文,聊借高堂发妙音。背倚飞楼怀古意,面临止水正人心。
新荷此际敷青叶,稚柳他年贮绿阴。但使厨烟无太远,时来分座伴孤斟。
王质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送罗君
山友辞 白头翁
水友辞 水鸦鹊
和游子明效李长吉体二首 其二
别素质(请浙江僧嗣宗住庵)
送虞丞相孙运干诗三首 其三
山友辞 黄栗留
赠黄君
效竹枝体有感四首 其二
水调歌头 其二 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
和李平仲出郊
和郭子应二首 其二
送徐圣可十首 其四
题张君量恩波寺
一斛珠(桃园赏雪)
题窦伯山小隐诗六首 其五
异蛇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杖及尘拂子
满江红(听琴)
题李赞可掀篷梅轴二首 其一
栗里华阳窝辞 琴
赠刘遂良
水调歌头·淮海一星出
听谭师弹琴
次通守韵题和政堂
和袁丞盖岭长松三首 其一
栗里华阳窝辞 其一 栗里床
山友辞 泥滑滑
山水友馀辞 金樱子
相见欢(薄霜)
杨柳枝(淡月)
栗里华阳窝辞 穫西田下噀辞
怨春郎(宿池口)
山水友馀辞 婆看蚕
青玉案(木樨)
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
和沈述之赠权干诗
水友辞 红鹤
竹夫人歌
一斛珠(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巾及冠
万年欢(有感)
题窦伯山小隐诗六首 其四
夜泊荻港二首 其二
山友辞 啄木儿
水调歌头(京口)
黄鹄扇
从陈阜卿游翠岩
满江红·整顿乾坤
代虞枢密宴晁制置口号二首 其二
荷柳松竹赠答 其二 荷逊柳
次芜湖闻张彦晋船已行
山友辞 蕲州鬼
次虞枢密九日登高韵
用前韵谢元章惠茶二首 其二
和黄少誉绿萼梅
和张君玉
清平乐(感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