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韦骧
龙蛇蛰久待春雷,鸿雁图南去却回。山国不惊时节改,九天新赐历书来。
护国院十咏 其二 香炉峰
由来元化作钧陶,赋象香炉峰势高。恰似羌庐山下见,不容太白独抽毫。
送曹子方
判袂长亭岁律残,天寒云霭惨溪山。间关唯恐君兼道,寂寞仍愁我独还。
秀句八州神物护,轻轺千里老人攀。他时企想音书外,伫听休声耸近班。
护国院十咏 其五 石鉴峰
天悟迷人亦自然,团团石镜为高悬。潜令演若狂心止,忘照回情学坐禅。
摄户纠二曹事因自戏
三参军事归权握,贱务区区日倍增。却笑近贤衔署贵,时人虚号一条冰。
别王叔重
区区奉使越三年,晚得渝南刺史贤。美政日闻行旧学,高怀时见发新篇。
近违方得挥谈麈,远别俄惊彻祖筵。回首寒江初放鹢,牙城隐隐隔云烟。
上巳日赣川忆东湖
韶光强半已消除,峤北芳华眼不辜。黄鸟北林金闪铄,紫荆铺地锦模糊。
持循畏简催胥吏,整顿归鞍戒仆夫。传语东风为加意,少留花卉在东湖。
初入淮上
汴水方穷到淮水,大船蹇蹇拒风行。不知静里千帆过,唯喜空中一派清。
秋气已残山态老,夕阳未尽浪花明。牧儿随队閒无事,强作歌声和橹声。
又次前韵答所和诗
裁句清如李谪仙,挥毫放浪近张颠。偶于贡部同官责,更向诗坛擅将权。
戏笔谩追丹桂旧,报言还愧木瓜篇。一樽何处偕吟啸,浩兴犹堪逐少年。
和太守叔康以诗答桃
铃阁挥毫写浩才,云笺艳艳发松煤。桃投愧匪千年种,瑶报荣誇十袭开。
目送武陵佳实去,耳听清庙雅音来。不龟献药尝封地,未似芹诚致赠瑰。
宿景德方丈
尘迹走尘途,禅林少禅客。我来宿方丈,但禅秋月白。
夜分始就寝,万籁同一默。清辉满纱幌,归梦徒反侧。
木鱼虽无心,琅琅动吾息。
和何子温郎中家园一首
江河清兴渺无边,又睹新诗忆故园。仙爪睹欣搔痒背,布音还愧过雷门。
祇闻松石誇朋旧,应免纷华遗子孙。何日幅巾陪燕坐,共将风月快吟魂。
端午雨饮伯英池馆
山城重午遭阴晦,谢氏池亭亦自堪。野色氏来歌舞好,炎威消去酒肴甘。
手中菖屑随杯泛,头上榴花带雨篸。且尽主人留客兴,明年谁北复谁南。
和晚晴书事
圆荷贴水翠钱稀,风掠馀花片片飞。细雨有情容易歇,青春无系等閒归。
楼头晚鼓牵声远,海上云山乱点微。坐喜民田见丰兆,幅巾谈笑对残晖。
和孙世则著作新年见寄 其一
不奉清谭一纪馀,相期情分愈于初。数篇秀句锋谁敌,累幅华笺手自书。
芸省联曹虽喜共,萍江制邑独惭疏。如君才术当超卓,安见飞黄困守闾。
赠别伯升
士林佳誉久飞扬,脱迹初筵本异常。尽道清朝隐方朔,不知白发困冯唐。
古今议论千端胜,南北风情万里长。乍会乍离劳景向,萍江楼上独相望。
十月十二日早按行临汀遇大雷电而雨
传车十月到长汀,郁奥犹如暑气生。经夕山川带云雾,凌晨雷雨动檐楹。
乍逢旅客殊多怪,惯见邦人悄不惊。聊作小诗传所遇,他年稳坐活平生。
又和九日有怀见寄
九日风光不可辜,更堪潇洒在江隅。兴如堪水真能适,诗比齐山亦自娱。
莫向三秋悲齿发,须将一醉等贤愚。酒阑忽忆胶东路,跋马随轩望上都。
游齐州灵岩四首 其四
鸡鸣峰外日曈昽,欲去踌躇兴未穷。索笔请题青石柱,留名愿附碧纱笼。
重裘迥触千山雾,回辔轻随一径风。跋马频频望苍翠,他时应与梦魂通。
和刘公仪见寄
崎岖巴峡走单车,潇洒鄞江想载旟。驰款比追前日好,开缄忽奉去年书。
篇章互及情皆见,踪迹相暌义不疏。但使鳞鸿勿虚过,何须临纸恨踌躇。
过笠泽三贤堂诗三首 其二 季鹰
鲈鲙白鲜盘玉缕,莼羹涎滑煮龙髯。可怜水月交光夜,一笛西风自捲帘。
韦骧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宿坛石驿六首 其三
和资守许泽翁见寄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 其一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 其二
睦州千峰榭二首 其二
送冯材叔宰蕲春
过婺源诸险
云台观
送王圣途得代还青社
寄陈安道同年
咏唐史 苏世长
和雪意
自峡之夔过竹竿山
饮樱桃园
暑雨言怀和潘倅十八韵
咏八仙 横笛
别李世美
九日凤凰寺
将至登州
和通甫同登庆和寺阁
宿坛石驿六首 其二
和信臣游简夫太丞申园
中秋夜雨
离建宁
送潘簿还侍下
咏唐史 郭子仪
经望星山
呈户部李尚书二首 其二
延和引对
戏答宋茂宗
贾尉见迫给廪因以诗戏
和朱尉首夏偶书见寄
偶疾未平不得预龙蟠之游辄成诗以迓还旆
雨池荷花
和世美久雨枕上偶成
人日太宁道中一首
至万安
和宇文伯修侍郎会中和堂二首 其二
予枕屏书叔夜养生论而孙楚材观之有诗相示遂次来韵以答
明恕斋
和春晚过幽谷口占
咏唐史 虞世南
咏唐史 韦见素
次韵德夫推院有感
送浦倅之阙
和木香花
和石丈职方长春花
石鏊
离池州过长围岭
过温汤寺一绝
和孙叔康寄示上元
和世美行役不与贡第一茶
过千金怀陆刚叔许顾道
放船一首
昨日以事不得陪赴和甫学士之召
又和彦常试院即事 其二
和通甫道中先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