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吴当
百年头上著乌纱,一日江边踏钓槎。病似相如空有赋,贫于杜甫更无家。
渔歌楚楚蒹葭月,樵笛村村踯躅花。事业已随兵燹尽,青门惟守邵平瓜。
史指挥作堂学傍名泮邻
旌棨将军第,今联孔子堂。泮泉通射圃,庭草映宫墙。
义训三迁旧,家声五桂香。城南天咫尺,驻屐许相将。
寿宁堂诗为冀宁耿氏作 其七
既曰寿只,实在宁只。夙夜凊温,庶其敬止。
咸阳王功德诗 其八
我田我池,粳稌黍稷。训厥士女,污俗斯革。
王继学赋柳枝词十首书于省壁至正十有三年扈跸滦阳左司诸公同追次 ...
江头樵牧昔年逢,结茅临竹更依松。柳条系得渔船住,长日醉眠谁问侬。
浔阳舟中三首 其二
天地无情泪眼枯,故园松菊久荒芜。秋风屋破从谁葺?春酒家贫祗自沽。
万里关山劳梦寐,孤舟烟雨落江湖。渥洼龙种空相忆,云汉迢迢不易呼。
竹枝词和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 其五
马群弥野草连云,当年玉帐度秋春。迎日捷书频送喜,内间赐与出金银。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二
爰有新亭,翼翼中峙。式究尔宁,君子攸止。
拂云堂
脩竹临绿水,高堂散清阴。猗猗岁寒操,皎皎君子心。
不承春阳媚,已觉秋露深。仰止云汉上,高节慎所任。
送胡宗悦官长沙
五夜霜露集,秋风起城头。出门送行客,对酒总离忧。
红树接郊甸,白蘋满汀洲。南望长沙云,湘水寒悠悠。
归舟江涨
乾坤谁草昧,城郭自戎衣。白发频年病,沧江此日归。
长途经战斗,久雨滞芳菲。云水浮天起,风帆逆浪飞。
寻盟鸥泛泛,尺素雁依依。汨没声名在,艰危故旧稀。
及春营野事,诹吉到荆扉。红杏家家酒,青山处处薇。
节旄寒更落,遁迹气常肥。不洒前忧泪,惟全杜德机。
归舟湖中梦至上都
归舟日日向南风,积雨初收浪拍空。梦入龙冈清暑地,夜凉万斛水晶宫。
脩省斋诗 其十
为之由己,曷自暴弃。呜呼灵台,幸勖尔志。
庆原堂诗为萍乡刘氏作 其八
绳绳厥承,忠厚之教。庶其绍之,以食斯报。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六
如俯层台,洞视靡遗。如持悬鉴,罔有蔽亏。
九日燕南禁酒简赵子威佥宪
又与黄花负夙期,天南霜露满人衣。酒尊南禁逢佳节,纱帽无情对落晖。
俯听秋声从树起,仰看云影送鸿飞。登临不用增惆怅,咫尺承恩上紫微。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五
弥纶六合,迥绝寥廓。周知旁行,卓彼先觉。
咏怀旧隐十五首 其十四
山黑天仍雪,江寒梅未花。昔年宾国日,几醉上林霞。
勇退寻归棹,甘心理钓槎。如何青布袜,未得踏溪沙。
送吴景尹游嵩岱兼寄尚元素刘道源
尹也我同姓,论交每忘年。闭户读诗书,所勖在古先。
男儿生时蓬矢六,壮岁何为守穷谷。昨者张帆向顺风,千里长淮春水绿。
我闻君行不忍别,杨柳新条未堪折。君今别我归何时,思君惟对芙蓉月。
芙蓉山月四时圆,擘崖飞瀑写哀弦。君登嵩岱望海日,我正独坐对月听潺湲。
太室山人尚处士,昔年宦学来南楚。刘郎好古也自贤,为访于今读书所。
缘云更有最高峰,云间倘遇采芝翁。殷勤幸道余心忡,江南春风花正红。
有酒满盏浇君胸,酒盏有尽别意无终穷。
闵姜公硕
窃据窥神器,人心事事非。每闻优诏下,无复报音归。
虎穴宁容饰,龙韬未息机。小臣徒溅血,不得沃天衣。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 其七
知崇效天,礼卑法地。成性之存,内外交致。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310篇诗文
庐岳
题燕人雪溪图
赋樊氏茅屋
高氏新构大行书院
竹枝词和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 其七
和萧独清
送丑时中安陆知府
立春日感旧 其四
咸阳王功德诗 其二
脩省斋诗 其二
玉雪坡为周学士赋
顺存堂
十六日舁床入城
凤冈隐居 其一
听雨堂
明良诗 其六
宪使储布哈守楚元帅余阙守舒 其一
汪氏桃溪先业
次韵答萧性渊巡检
与同馆戏续前韵 其八
致亭诗 其一
寿宁堂诗为冀宁耿氏作 其五
春日得乡信
虚橐
明良诗 其一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四
送苏伯脩由礼部侍郎赴淮东宪使
九日江楼分韵赋采字
送王都事度海入京 其四
大驾南归至龙虎台迎候者皆于昌平胄监岁馆旧县何氏至正九年八月监 ...
兵交
性乐堂诗 其三
九月十日出城
性乐堂诗 其二
咏归 其一
上都秋日登眺
留岩峰寺 其一
述感十五首 其八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六
咸阳王功德诗 其四
黄隐士相过次韵
讲仪
戒守
致亭诗 其四
咸阳王功德诗 其十一
翰林上直次周伯温韵 其一
病中移居 其二
次韵归途示友
送刘山人远游
宪使储布哈守楚元帅余阙守舒 其二
送桂道士
脩省斋诗 其七
长生院作寿 其二
与同馆戏续前韵 其二
脩省斋诗 其八
庆原堂诗为萍乡刘氏作 其九
先子讲道濂溪书院今四十馀年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