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瑶花慢·朱钿宝玦

瑶花慢·朱钿宝玦

宋代 周密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乱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译文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像红色的金花饰、珍贵的玉玦佩,是天上仙女飞来,化作此琼花,她比人间的春色,自是不同。这花在江南和江北都未曾见过,请别胡乱地将她比喻似白云的梨花或者像雪片的梅花。淮水旁的都梁山,春已迟暮,试问有谁能识得她芳心的高洁呢?经过了几番花开花落,守卫在边疆上的英雄将士们,也都已渐渐衰老了!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乱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这琼玉花枝被剪下来,插在金壶中送走,你看传送者骑上一匹快马,扬起滚滚红尘,让这异香直达瑶台宫阙。春光正大好,花儿也该自感欣喜,能够初次结识京城这许多像蜜蜂、蝴蝶似的爱花的权贵们。我这个杜牧是已经老了,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事情,这琼花便是见证,她应该是能够讲出许多来的吧!我回忆少年时在扬州的那段生活,简直就像一场梦一样,那时候,二十四桥都被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明月光影之中。


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注释

瑶花慢:一名《瑶华》。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格。
后土:扬州后土祠。
天上:皇宫、皇帝。
朱钿(diàn):嵌金花的首饰。宝玦(jué):珍贵的佩玉。
飞琼:许飞琼,仙女,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
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之淮水旁。
玉关:玉门关。
金壶:酒壶之美称。
瑶阙(què):传说中的仙宫。
韶华:指美好的时光。
杜郎:指杜牧,作者自比。
“记少年”二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南宋开庆元年(1259),宋军败于蒙古,贾似道暗中与蒙古屈膝议和,答应割地纳款。度宗皇帝日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对前方战事不闻不问,贾似道将告急边书匿而不报,日日升歌纵酒。《瑶花慢》词就是针对的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赏析

这是一首以咏物来讽喻政治的词作。
扬州琼花天下无双,为花中极品。起首三句赞美琼花的特异资质。“朱钿宝玦”,朱红色的钿饰和莹洁的玉玦.这是美人的妆饰,连下句都是属于“天上飞琼”的。许飞琼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美艳绝伦。以飞琼比拟琼花,除了因“琼”字相同而引起联想之外,还有天上仙葩的意思,因此,她自是有别于人间春色,而作为飞琼佩饰的“朱钿宝玦”,也是暗切琼花花蕊花瓣的形状色泽了。“江南”二句说此花名贵,还从人事上渲染。说此花罕见,故世人亦不能辨识,只识随意把她想象似繁密的梨花和疏淡的梅花那样。
这两句也颇有深意。“江南江北曾未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扬州后土祠的名种琼花,“天下无二本”外人本难得见;二是琼花初开,当地长官便即剪下来,“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皇宫)”、“分致贵邸”,故即使是在她的产地扬州(江北)和传送地临安(江南),一般人也难得一见。这样,琼花与世人隔绝,她的“芳心高洁”无人得知,而她的心与淮山之春相联。道出“芳心”二字词人于此不能无寄托,这也是词人的心。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的淮水旁。琼花生长的江淮地区,胡尘弥漫,兵戈挠攘,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琼花开放、凋零,年复一年,而边塞将士疲弊不堪,不能出兵北上,壮志难酬,琼花也为之浩叹。
接下来“金壶翦送琼枝”,即言小序中所记载的地方长官每逢琼花盛开即以飞骑传送到临安皇宫中,供皇帝妃嫔们观赏。“一骑红尘”,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度宗飞骑传琼花与唐明皇飞骑传荔枝作比。作者借古讽今,规劝统治者不要再沉湎声色,否则将招致覆亡之祸。“韶华正好”二句承上意,谓琼花正值盛正,被进贡到临安,能够为都城的观赏者们所赏识,也算是件幸事。全篇结构谨密,盘旋而下,至此忽出一闲笔颇有意味。
所谓“旧事”,当包括古往今来诸多酣玩误国的历史教训,尤其指隋炀帝为了观赏扬州琼花,开凿运河,千里南巡,游宴无度,最终身死国亡,宗庙丘墟。当年徜徉于扬州发兴亡之慨叹的诗人杜牧久已作古,无数治乱兴衰的往事,琼花都历历在目,一切仿佛是昨事。而现在又有人在重演悲剧!作者痛心疾首,竟至无话可说。最后三句,“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只是说了这么一句:琼花的故乡扬州,当年曾经十分繁华。“一梦扬州”本于杜牧诗《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化于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淡淡一笔,却发人深醒,令人扼腕。

诗人周密的古诗

暑夕放舟有怀茂悦史君

宋代 周密

溪凉供野放,机尽狎鸥群。风月怀元度,山川忆少文。

远峰明过雨,疏树泊归云。幽玩情何限,回桡夜已分。

感秋杂兴十解 其三

宋代 周密

露泫草并白,霜肃山弄黄。蜩螀底须哀,寒燠乃其常。

蒲莲弄凉影,兰茝发野芳。独立天壤间,万籁供吟吭。

醉落魄/一斛珠 醉落魄 其九 拟二隐

宋代 周密

馀寒正怯。金钗影卸东风钗。舞衣丝损愁千褶。一缕杨丝,犹是去年折。

临窗拥髻愁难说。花庭一寸燕支雪。春花似旧心情别。

待摘玫瑰,飞下粉黄蝶。

挽李太监二首

宋代 周密

人间五福最难全,寿考康宁八十年。贺监酒船空鉴曲,赞皇吟屋冷平泉。

庭前玉树呈三秀,架上香芸续□□。生死哀荣无一恨,御风归作玉楼仙。

秋晚郊行即事

宋代 周密

篱豆垂花陇麦齐,炊红篘绿小春时。田家处处丰年乐,画出豳风七月诗。

杼山闻鹃

宋代 周密

溪上谁哦柳恽蘋,杼山斜日飏花尘。杜鹃只管催春去,不信东风老得人。

采绿吟

宋代 周密

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春,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
采绿鸳鸯浦,画舸水北云西。槐薰入扇,柳阴浮桨,花露侵诗。点尘飞不到,冰壶里、绀霞浅压玻璃。想明榼、凌波远,依依心事寄谁。
移棹舣空明,苹风度、琼丝霜管清脆。咫尺挹幽香,怅岸隔红衣。对沧洲、心与鸥闲,吟情渺、莲叶共分题。停杯久,凉月渐生,烟合翠微。

宿僧房

宋代 周密

宿寄禅房静,云深路暗通。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

次韵玉台体二首 其一

宋代 周密

一点伤春恨,东风罨画楼。不知缘底事,敲碎玉搔头。

醉落魄(拟二隐)

宋代 周密

余寒正怯。金钗影卸东风揭。舞衣丝损愁千褶。一缕杨丝,犹是去年折。
临窗拥髻愁难说。花庭一寸燕支雪。春花似旧心情别。待摘玫瑰,飞下粉黄蝶。

次韵山庄杂咏十首 其九 流憩

宋代 周密

目视足不随,高山徒仰止。何能强筋力,进锐退亦锐。

万里未为远,一息亦当至。徐行则不倦,寘足平稳地。

策策更勉旃,闲云随步起。

山行用辘轳韵

宋代 周密

青山迎马首,翠霭湿征衣。前路柳俱绿,行人柳外归。

残阳千里暮,闰岁百花迟。不是贪程客,时时认酒旗。

逸人居

宋代 周密

避俗入山居,孤云意自如。养丹文武火,插架古今书。

岁酿常千石,朝飧止一蔬。畏人知住所,草径不曾锄。

感秋杂兴十解 其一

宋代 周密

清映临澄渊,孤啸跻绝岭。片云开太虚,约略见秋影。

铦飙刮浮翳,洗此玉万顷。飞冰点空青,淅洒发深省。

挽张运干

宋代 周密

同里复同寅,相过意最亲。我方贤此老,天不憖斯人。

有记书先友,无车送后尘。平生交旧泪,一洒霅溪滨。

满江红(寄剡中自醉兄)

宋代 周密

秋水涓涓,情渺渺、美人何许。还记得、东堂松桂,对床风雨。流水桃花西塞隐,茂林修竹山阴路。二十年、历历旧经行,空怀古。
评砚品,临书谱。笺画史,修茶具。喜一愚天禀,一闲天赋,百战征求千里马,十年饾饤三都赋。问何如、石鼎约弥明,同联句。

小游仙七首 其一

宋代 周密

金母云軿宴紫楼,露寒仙掌汉宫秋。笑渠刘彻无仙骨,种得桃成已白头。

杏花天(赋莫愁)

宋代 周密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十九

宋代 周密

我将清庙周诗颂,泰畤汾阴汉史书。献赋可无徐穆伯,贡谀何取马相如。

鸥汎

宋代 周密

苕边鸥汎处,净绿昼愔愔。老柳花狼藉,新秧水浅深。

烟生遥岸白,云过半溪阴。容与归桡晚,闲莺相棹吟。

周密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44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