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宽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一 槐
东园忆初购,粪壤频扫除。墙下古槐树,憔悴色不舒。
况遭众攀折,高枝且无余。爱护至今日,浓阴接吾庐。
数步已仰视,伟哉巨人如。非藉此荫庇,谁结幽亭居。
立为众木长,奴仆柽与榆。
徐州重修黄楼
楼中不见羽衣人,黄垩依然四面新。坐使垩流循故道,俯临山石倚长津。
名邦信美皆吾土,胜日登高与众宾。从此欲传州守事,只须题壁扫清尘。
偶读司马温公诗集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各以本题四字起句有感于 ...
年老逢春人更狂,不登高阜即平冈。忘怀每怪言非浅,好睡还惊梦不长。
过市尘多如触雾,临窗花少胜焚香。长将短发清晨理,又听钟声谒未央。
题厓山大忠祠四首 其一
休指厓山吊战场,忠魂久已过钱塘。三仁可少文丞相,一死如前李侍郎。
毒雾涨天横沴气,落星浮海散寒芒。孤坟最是无抔土,新庙依然有瓣香。
渡口驿遇风
入昌平学舍
夏日园中小适二首 其一
藤蔓红稀枣叶青,欲逃新暑只登亭。夕阳西去清阴满,閒向篱根拾鹤翎。
闻故园山茶为人所折
山花昔年植,正在竹亭西。雨露频长养,岂同蒿与藜。
廿年始还家,见此枝犹低。隔岁缀芳蕊,花开剪成缇。
亭今已撤去,乱石甃为堤。复此与花别,梦寐不能迷。
颇闻此树下,春来踏成蹊。衡门不常关,顽童皆有携。
如何忍攀折,狼籍满春泥。遂令鸟雀至,月夜无枝栖。
渊明问来使,草木入诗题。安得人爱惜,高与南檐齐。
谢济之送银杏
赵松雪兰竹图
鸥波亭上春风笔,秀色翛然共一丘。头白江南真想见,幽兰丛竹带桑洲。
夜宿启南宅风雨大作
宾筵灯烛对清光,更许扁舟系岸傍。众窍尽号风在野,旧痕犹记水侵墙。
草堂突兀春星暗,柳市回环海浪长。天意莫言能殢客,老年难自别西庄。
悼董孟珍
题高房山山水
送陈一夔调瑞州同知
古筠南去兴飘然,仆子诗囊早在肩。莫以子疵论白璧,不妨颜面照清泉。
秋江直入吴中路,春树遥瞻渭北天。壮志未衰功业始,莼鲈谁爱味新鲜。
叹右厢前枯梨树
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
次韵任太常致仕留别五首 其二
此身真喜置吾庐,尚有床头一束书。海口有生知进退,天心月到识盈虚。
已辞朝士还通讯,欲就渔翁更卜居。百里好山俱在眼,只教童子导篮舆。
桧柏
紫芥
送李世贤赴南京礼部侍郎
吴宽
(1435—1504)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卒谥文定。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书法。有《匏庵集》。► 160篇诗文
咏南内新柳 其一
粉丸
秦公邀赏芍药 其一
早起次前韵寄廉伯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十二 刺醾
哀文宗儒
送蒋蒲州
题许道宁秋山暮霭图
与诸友东郭草亭看牡丹二首 其二
原辉行后晚坐有怀
秋享致斋呈同馆诸公
火花
新制方竹杖
谢顾良弼送甘州枸杞
咏汤妪
送张兼素出知施宗州
沈石田追仿黄大痴长卷为林御史舜举题
次韵济之招仲山酌别
丙午郊祀斋居夜雨独坐
咏南内新柳 其二
入孔林
再答世贤过访之作
雨后答邵文敬
再次韵答时旸饮后见贻 其一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槐
题刘谏议祠(二首)
送杨君谦
春溪聚禽图
登广福寺佛阁望西山
送贺泽民赴河南佥事
叶翁以丛竹分种因题墨谢之
午朝次韵鸣治
为徐仲山题虎丘观泉图
为屠大理题石田画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十六 紫芥
谢孙希说送长鸣鸡
谢屠公送新榛
秋日曝书偶阅韦苏州集
次石田韵戏野航短视
饮玉泉二首 其二
杨太真剖瓜图
次韵任太常致仕留别五首 其一
为杨应宁题夏太卿墨竹
答雪屋上人
观耕籍田
次韵玉汝报恩寺访旧盖尝同寓文僧房今三十二年矣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十 马槟榔
十六夜邀仲山济之禹畴饮
次韵李士英刘道亨过园居看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