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醉为夏将军题画鹰 其一

醉为夏将军题画鹰 其一

明代 伍瑞隆

秋风日夕高,秋气净如洗。一声骄自呼,狡兔奔不止。

诗人伍瑞隆的古诗

秋前二日同瑞虞天培有开诸子宿龙友凉木荫分韵席上赋四首选一

明代 伍瑞隆

石榻风清晓露迟,朝来乘兴又东篱。卢仝已拚书千卷,张翰何如酒一卮。

疏雨屡移林下席,秋风欲上槛前枝。相逢莫漫倾尊起,一到红尘未可期。

梦后书事六首 其六

明代 伍瑞隆

隔岸谁家花满蹊,水亭东畔石桥西。缄书莫道思君恶,绿水红莲一夜齐。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其一 赋得驾海仙坛

明代 伍瑞隆

碧云千顷浪光紫,古坛夜傍老蛟语。仙人手把赤珊瑚,徙倚空濛阅千古。

怀中一匕大飞丸,日月在掌天在肩。戏海更闻有神物,登坛早晚飞天门。

李伯玉过访伯玉幼名世玙四岁能大书以神童显名诸缙绅间

明代 伍瑞隆

美名一自赋高轩,驹齿龙文客共尊。转眼十年成血汗,论心今日到文园。

禅峰映处天花落,笔兴飞来凤藻翻。我供晚厨香积馔,与君乘月醉秋原。

陈时献诸子夜集问月楼时余将还山

明代 伍瑞隆

高楼秋似水,下榻夜相亲。徙几见万里,凭虚无一尘。

风澄天宇碧,月洗露华新。明日沧江上,俱为入梦人。

送龙友上春官 其二

明代 伍瑞隆

男儿成名直须早,千忧万虑相颠倒。君今忧年未及强,如此登朝不为老。

所嗟人世如转蓬,风尘自古销英雄。与君骨肉亦肝胆,君若登朝安所从。

寿高懋轩先生初度

明代 伍瑞隆

仙郎七十气空群,却向清时卧白云。綵笔旧高南海色,交梨析向紫薇分。

怀中莽挟青龙气,膝下看成彩凤文。我上峰头拾瑶草,与君沉醉坐氤氲。

鸳枕词 其四

明代 伍瑞隆

芙蓉双颊镜中开,枕畔含情独未回。肯惜红颜把相赠,酷怜司马为多才。

月夜酌溪上三首席上赋 其三

明代 伍瑞隆

二更灵籁起烟萝,高会何妨尽叵罗。肝胆惬时兰气合,芰荷深处玉人多。

尊开北海还招客,兴极南楼漫放歌。不是因君拚一醉,白云明月奈秋何。

杂咏 其十一

明代 伍瑞隆

流水多情去复来,绕篱穿槛到琴台。先生昨夜垂竿去,万朵莲花掌上开。

登拱北楼

明代 伍瑞隆

地灵神物护,天阔海云长。五岭衣冠气,三城日月光。

凭高临渺渺,迥立尽苍苍。极目关山北,瞻云意不忘。

画眉行赠李显国新婚

明代 伍瑞隆

曙色昽昽动高阁,珠帘半捲春星落。佳人帘把玉搔头,漫拂青鸾向绡幕。

夜来风雨何太狂,翻花擘蕊沾衣裳。今朝镜里比颜色,一倍春风生晓妆。

郎君少年盛文藻,綵笔如花恣幽讨。妾将鸣凤写芳心,君向为云掇瑶草。

腻粉嫣红碧玉卮,堂前未遣小姑知。劳君暂借如花笔,为画朝来双黛眉。

怨诗 其一

明代 伍瑞隆

明星当大路,旭日照长林。晨起坐房室,秋风吹我襟。

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 其三

明代 伍瑞隆

高台夜久露凄霏,仙侣秦楼归未归。我更断肠听不得,愿随双凤梦中飞。

箫谱 拟霓裳羽衣曲 其九

明代 伍瑞隆

玉蟾蜍何在,清泠泠飘飖天际。将子袪兮云之隈,千秋万岁兮吾复来。

秋热呈李太史

明代 伍瑞隆

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

宿月溪寄答小开

明代 伍瑞隆

禅床孤月夜,寂寞坐秋光。伴榻云如水,开帘山满堂。

雨花晴自散,清籁夜偏长。感念昔游子,思君各一方。

梦后书事六首 其三

明代 伍瑞隆

扁舟片月引飞鸿,为尔吹箫清夜中。自是露荷圆不得,空馀幽恨落花红。

灯夕杂咏 其六

明代 伍瑞隆

颈珠缭绕发䰐鬖,界道金绳照宝龛。冉冉红莲双拥护,灯前提出小鱼篮。

箫谱 拟霓裳羽衣曲 其二

明代 伍瑞隆

我乘皓鸾,逍遥万里。下视九州,清虚无际。露泠泠,仙桂。

伍瑞隆

伍瑞隆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2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