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宵曲

春宵曲

明代 吴兆

严城禁苑漏传稀,戚里侯家启夜扉。
花里歌声惊宿鸟,池边水气怯春衣。
佳人笑语风吹过,公子留连月送归。
翠帐沉沉芳宴散,梦魂应绕碧云飞。

诗人吴兆的古诗

西湖春游词七首

明代 吴兆

越女善拏舟,吴姬解棹讴。
尊低芳树下,人拥古讴头。
香酝寻仙客,灵峰问梵流。
花时无远近,分日出城游。¤

赠于纳言文若

明代 吴兆

还治出西华,春城散曙鸦。
俸支常不足,客到竟如家。
古思澹流水,闲情赋落花。
朝朝垂手版,山色正当衙。

早春水阁

明代 吴兆

昨夜秦淮春水生,朝来合岸有波声。
春阴不散余寒在,雪积钟山一片明。

闲思寄林古度

明代 吴兆

一与西湖别,春风两度来。
曾栖山寺里,日日待花开。

寒夜与范汭过黄习远萧萧斋宿得人字

明代 吴兆

薄暮投君宿,维舟先问邻。
村烟寒结屋,山犬夜欺人。
居以违时僻,交因远至亲。
萧萧松月满,款客不妨贫。

宿吴公励石壁山房

明代 吴兆

山馆雨声秋,秋灯照石楼。
兴因清景发,宿为故情留。
往事言难尽,凉风吹不休。
少年行乐处,多梦秣陵游。

离夜

明代 吴兆

白露涂兰阶,秋灯耿离席。
风景凄以清,情思纷如积。
胧胧庭树光,送君立门隙。
昨夜秦淮月,今照板桥客。

过吴门访沈野范汭携酒至因赋

明代 吴兆

皋桥通市外,鸿墓即城隈。
芳躅君能继,衡门客到开。
药香余石臼,茶绿泛山杯。
邻圃花迎发,东家酒送来。
池萍初点絮,阶笋欲穿苔。
谁复寻行迹,荒蹊不剪莱。

游天池寺

明代 吴兆

谁家墓道创犹新,便见禅宫迹日陈。
宝地也闻归别主,青山终是属游人。
残僧寥落他乡乞,古佛荒凉野魅邻。
惟有泉声秋可听,苔衣漠漠石磷磷。

出龙江关遇中州张民表遂与同舟得归字

明代 吴兆

河桥才过雨,关树又晖残。
郭出忽已远,逢君竟似归。
芦边舟欲发,沙际语相依。
且莫乘流去,空江暮霭微。

夜梦还家作示林古度

明代 吴兆

晨光衔北牖,揽衣庭前步。
默念戚无欢,心中缀想慕。
君问想何为,夜梦还乡去。
茫茫俄倾间,暂与骨肉遇。
我家渐水上,门前荫古树。
树下即池塘,塘边墟落聚。
墟落几迁改,归梦犹循故。
亲知异老亡,慊款如平素。
小女扶床戏,弱子缘阶骛。
攀枝不及花,牵衣适迎路。
山妻饭中厨,含泪复含哺。
入户理残机,行园摘寒瓠。
在昔怨贫贱,归来甘荆布。
绪乱语难终,神悸遂惊寤。
想像反侧际,依稀情景具。
怆怆心内酸,历历为君吐。
君亦道路人,无语空相顾。

与曹学佺林古度过孔雀庵访韫辉上人

明代 吴兆

竹日下清晖,林深一径微。
萧然瓢室静,可息道人机。
汲井鸟冲出,开篱蝶绕飞。
复过邻寺去,留兴月明归。

榕城小妓奇奇歌

明代 吴兆

奇奇十二发垂肩,婉伸膝上谁不怜。
鸦头髻样望如坠,杏子衫新红欲然。
市门半面窥人惯,门前潮水东西漫。
阿爷欢喜阿娘娇,东家妒杀西家羡。
六月南气荔子红,斜柯轻立踏如风。
八月西风龙眼低,今年攀折与枝齐。
年纪虽小齿清历,汉语吴歌声的的。
刘家碧玉未须论,越客明珠应不惜。
借问春来几树花,双抛桥畔是儿家。

晚登九华山

明代 吴兆

望江亭望晚江晴,飒飒秋兼风水声。
寺隔数峰犹未到,禅灯几点翠微明。

早秋斋居

明代 吴兆

早晚凉风至,萧萧闻竹斋。
今年无客思,又有旧游怀。

别九华山二绝

明代 吴兆

复岭重岩出路赊,渐看龙口有人家。
行行数里犹回首,秋雪满山荞麦花。

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

明代 吴兆

白石累累如雪浪,青山叠叠疑屏障。
孤庵结处叠人寻,千树桃花深又深。
吾师讲散僧徒暇,或行或坐桃花下。
悠然花下悟真机,落花偏著定时衣。
处处飘来天女散,纷纷衔出佛禽飞。
如此春山谁独往,城中人有山中想。
涧户疏钟出谷迟,石桥流水和云响。
几曲云林望不通,惟将流水世人同。
徐穿鸟语枝边路,传过经声花里风。
步步留人春不尽,掩映岚光无远近。
池上数株昨夜开,旧红几点逐沿洄。
禅关自与仙源异,莫误渔人不再来。

寓范汭家过其友卞润甫新居

明代 吴兆

绿树阴相接,过君不出门。
少年能淡薄,高卧动寒暄。
开径多邻客,移家只故园。
晓凉闻汲响,凿井在篱根。

西湖子夜歌八首

明代 吴兆

三桥当路半,正好与郎期。
湖水原无信,郎来那有时。

闰九月燕子矶登高用寒字

明代 吴兆

闰月萧萧万木残,危矶袅袅压江湍。
却登高处袅重佩,尚有余秋菊再看。
浦口云深帆影暮,石头风急雁声寒。
松亭萝磴闲行遍,正近斜阳莫倚阑。
吴兆

吴兆

徽州府休宁人,字非熊。初喜为传奇曲。万历中游南京,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己而悔之,致力于诗,与曹学佺等结社,游武夷、匡庐、九华诸山,辑《金陵社集诗》。后出游广东,客死新会。► 7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