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公馆与舜俞年兄夜话

宿公馆与舜俞年兄夜话

明代 夏良胜

分宴江头春几度,巡檐笑语此宵中。万家烟火旧城郭,百里风光今异同。

暝隔短墙索花品,月移当径问诗筒。明朝别有桥山赋,残角声悲接晓钟。

诗人夏良胜的古诗

问白鹿洞

明代 夏良胜

贫儒不用买山钱,到处开堂坐煖毡。白鹿效灵名古洞,紫阳卫道辟閒田。

一湖水面真无恙,五老峰头尚有镌。末学虚怀遭雨恶,瓣香遥奠愧崇贤。

坐亭有感与友清话二首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送归春事已阑珊,雨惹云衣万叠峦。愧我无诗虚好景,多君有力障狂澜。

水心亭子论心会,虚白堂中袖手观。击缶浩歌箕踞稳,自家风味欲无官。

宿中方寺三首 其三

明代 夏良胜

避嚣来野寺,学静惯参禅。般若台风静,多罗树雨连。

老龙寒剑影,孤鹤避茶烟。玄到无言处,推窗一枕眠。

送泉斋先生归省二首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烛痕长照泪痕乾,恳疏云归系母安。万古纲常元有孝,几人风节肯无官。

野云斜度吴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须备庙堂前席问,流民蚤入画中看。

归途值雨二首 其一

明代 夏良胜

年年惯见清明雨,今日恰遭行路中。青毡捉襟泣双脚,石燕拂羽迎斜风。

冢边处处哭新鬼,墙外纷纷飞乱红。瘦马冲泥逐光景,眼中细草碧摇空。

春郊杂咏七首 其四

明代 夏良胜

溪流迎我白,野烧为农菁。黎杖不扶老,春衫难得成。

岸柳莺语滑,渚蒲鱼浪生。无由纳佳境,抉眦饱山明。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

明代 夏良胜

爰作斯室,习卜之吉。基之构之,以燕以翼。君子之居,以食以息。

彼后也贤思,弗坠之绩。

爰作斯堂,抡木之良。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

君子之居,咏笑且扬。彼后也昌思,有缉之光。

爰作斯门,之河之坟。有焕其文,有岸其枨。车也斯屯,马也斯奔。

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之公之子,之公之孙。

送子重侍巽斋先生南还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陌上垂杨枝上风,依依似管别儿翁。恨无鸣雨回行马,愁见流云催去鸿。

垒遍万郊须问幕,江深五月可瞻枫。到家便说陈情事,奏草行行是教忠。

乐府二首题曾时进双挽卷 其一

明代 夏良胜

五峰高,五峰高。肤寸雨天下,桔槔胡尔劳。萧萧风木增悲号,人生踪迹殊蓬蒿。

和二泉先生游麻姑诗三首 其三

明代 夏良胜

马足轻轻绊暮烟,山隈便坐自怡然。忘归借使便回日,见道何妨不在川。

入画王维真有数,留诗玉井更无前。荒坛古木如知觉,肯向麻姑学永年。

挽林节妇

明代 夏良胜

掩袖黄昏泪,深闺白发新。不缘身后语,能系未亡人。

有子承衰谢,无家合苦辛。君恩还士论,赢得对苍旻。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五

明代 夏良胜

才说宜休梦也清,杖藜今见几人行。昔年丁卯桥边事,别是乾坤一段情。

除夕和石江韵 其三

明代 夏良胜

燕歌墙外度,高遏彩云边。袖出降魔剑,囊无卖赋钱。

星躔随历次,更漏一壶天。莫怨宫流水,泠泠不系年。

晓行联句

明代 夏良胜

并马郊行趁月凉,渠源十里路岐长。岭横云际衣全湿,林抹烟笼影半光。

熠耀数星萤在草,丰穰几处稻登场。太平可是真无象,何事茅檐稳睡厖。

挽饶惠徵

明代 夏良胜

富媪销魂贫失母,棺声惊发汝滨硎。助边卜氏将军署,入郭庞公处士星。

生死无缘逃大块,文章有幸托思亭。子规啼夜娟娟月,风泪深痕宰树青。

雨中闲叙荅和崇道二首 其二

明代 夏良胜

交谊论今古,知心见子期。只缘多病癖,深荷寄方奇。

行蚁竹枝上,小车花外移。盘餐聊尔共,重约抱琴时。

春郊杂咏七首 其一

明代 夏良胜

摇鞭催马络,莫道看春迟。错认重经处,还疑未到时。

林坰自远俗,村落尔相知。最喜杜公子,追游当我期。

过范光湖遇变自慰

明代 夏良胜

岸圻湖光恶,天翻万叠云。真于百死地,扶出再生人。

未构唐公稿,几随屈子沦。冯夷应有意,留我献明君。

北堂三章寿梅母也

明代 夏良胜

瞻彼北堂,采采其谖。谖可以忘忧也,母之静也专。

母心有石,其可镌也。

瞻彼北堂,森森其柏。柏可以依也,母之渊也塞。母家有政,其可国也。

瞻彼北堂,有松有竹。有松有竹,母之鬈也绿。彼天之寿,眷兹平格。

彼孝子心,永言式谷。

东山营先人兆十咏 其三

明代 夏良胜

五里郊行转入村,何堪拈笔步招魂。楚歌薤露知无艺,吴爱甘棠幸有存。

忍废蓼莪于弟子,但传清白与儿孙。戴鳌山立泛鲸海,难拟高深一念恩。

夏良胜

夏良胜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18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