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赵尚书所藏花鸟四首 其三 鸲鹆

题赵尚书所藏花鸟四首 其三 鸲鹆

明代 夏原吉

缁衣轻拂桂香清,终日间关学巧声。不是趋时弄喉舌,朝阳要共凤和鸣。

诗人夏原吉的古诗

武康县

明代 夏原吉

湖州武康县,僻在群山中。人稀官事少,土沃禾稼丰。

蚕时户户箔,鸡晓家家舂。鲜菱采秋夏,嫩笋庖春冬。

廛幽商寡集,溪曲舟难通。儿童拙市语,父老高村容。

淳淳良可尚,扰扰希能同。愧无召杜吏,重造朱陈风。

作诗慰我民,政俗宜自隆。

渔牧二首 其二 牧

明代 夏原吉

寒傍阳坡煖浴河,闷吹芦管倦眠蓑。宁生当日何为者,车底区区扣角歌。

题宋进士袁天与忠节传后

明代 夏原吉

常山高辙久湮芜,之子寥寥踵后途。九窍入烟犹骂敌,一门赴水只存孤。

沈朱效义真良仆,赵谢偷生岂丈夫。谁秉当时修纂笔,竟遗忠节快奸谀。

送礼部员外郎杨旭归蜀省墓

明代 夏原吉

京国长年振辔游,承恩今去省松楸。上林莺送今风酒,巫峡猿迎夜月舟。

题柱长卿真并驾,登楼王粲更何愁。孝思展罢霜翎健,蚤挟天飙觐冕旒。

和胡学士冬至后六日扈从猎龙山同蹇尚书诸公游牛首山佛窟寺诗韵三 ...

明代 夏原吉

猎罢龙山日未斜,更从佛窟访烟霞。半崖寒瀑如飞雪,几树霜枫似著花。

茶熟地炉煨榾柮,云留禅榻护袈裟。盘桓不尽登临兴,并辔归来浥露华。

题赵尚书所藏花鸟四首 其三 鸲鹆

明代 夏原吉

缁衣轻拂桂香清,终日间关学巧声。不是趋时弄喉舌,朝阳要共凤和鸣。

送冬官尚书黄公归山东省墓二首 其一

明代 夏原吉

青岁登庸侍冕旒,白头归去觐松楸。袂分冀北冰初冻,车驻莱阳柳正柔。

壮志肯缘乡土滞,此心长抱国民忧。虞廷弦奏南风调,拟听鸣珂谒凤楼。

至日喜雪和胡祭酒韵

明代 夏原吉

测候无烦六琯灰,一阳已趁雪飞来。龙墀耿耿银铺地,凤阙棱棱玉甃台。

柳絮漫从春后舞,梅花喜共腊前开。殷勤馆阁诸英俊,好和新诗送酒杯。

应制赋黄鹦鹉诗二首 其一

明代 夏原吉

色正中央世所奇,绛膺丹趾古尤稀。远乘花雨辞滇水,高挹天香觐帝闱。

上苑金莺难并侣,碧霄黄鹄喜联飞。信斯瑞物非徒致,惟我皇仁被九围。

庆少保户部尚书黄宗豫尊翁八十八寿

明代 夏原吉

人生七十古稀闻,今喜先生近九旬。雪鬓霜髯膺宠爵,云林烟岫乐閒身。

达尊不让香山老,硕望宜联洛社宾。他日绘图修故事,肯容樗朽厕簪绅。

渔牧二首 其一 渔

明代 夏原吉

数口团栾舟作屋,四时温饱水为田。人来或问行藏事,不说桐江与渭川。

题赵侍郎所藏画三首 其二 月月红

明代 夏原吉

仙子凌晨理醉容,馀脂都洒绿云丛。天风一夕开阊阖,吹散秋花月月红。

送参议李守中南归养病

明代 夏原吉

宦辙驱驰数十年,今承优诏许南还。黄堂粉署优新梦,绿水青山有旧缘。

扶老况存金鼎药,怡情犹剩白云篇。何时我亦辞尘鞅,载酒寻君岳麓边。

和胡祭酒索黄精诗二首 其二

明代 夏原吉

万里瓶封寄草庭,莹然琥珀色微赪。灵根信是阳精结,香味真缘戊土生。

资养丹台三景泰,扫除白发一身轻。独惭分献鳣堂晚,重辱珠玑堕月明。

挽故文渊阁大学士胡公光大二首 其二

明代 夏原吉

候直曾占日影塼,骑鲸今作月台仙。阁中遗像神如在,案上馀文墨尚鲜。

终始哀荣遭圣主,迩遐吊酹走群贤。诸郎更喜多英俊,肯坠箕裘不世传。

和胡祭酒雨后见示诗韵

明代 夏原吉

雨脚初收日色生,眼前景物一何清。亭亭高树张云幄,秩秩疏篁响凤笙。

牛女如期天上会,蛬螀应候耳边鸣。官居独宿洪崖客,莫动西风张翰情。

洪熙元年春孟钦和御制天不雨雪忧民吟一首

明代 夏原吉

琼花不放舞春阳,圣主深忧二麦伤。清晓九重天语降,便看和气蔼穹苍。

过章练塘

明代 夏原吉

塘名章练起何时,试问村翁尽不知。画舸乘风搥鼓过,落花飞絮谩相随。

宿湖州慈感寺和壁间诗韵

明代 夏原吉

借榻苕溪慈感寺,始知城市有山林。萧萧白发城前老,漠漠红尘门外深。

贝叶晓翻龙侧耳,珠光夜吐蚌倾心。道人相对莫相笑,聊洒松烟记重寻。

送春一首

明代 夏原吉

燕子莺儿不住鸣,催将春去可憎生。今年已向燕山送,来岁还从何处迎。

夏原吉

夏原吉

(1366—1430)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15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