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沙女士宗莲丝绣牡丹尺页

题沙女士宗莲丝绣牡丹尺页

清代 夏子麟

千红万紫各登场,国色谁知别有香。一自清平传绝调,至今艳说百花王。

诗人夏子麟的古诗

因病侠棘园依韵见和再叠前韵二首 其二

清代 夏子麟

买醉为消百斛忧,鸡窗何事苦低头。叹卑嗟老非吾愿,且把言行慎悔尤。

云南起义纪念日,依韵和邃汉室主人率成二律 其二

清代 夏子麟

万里间关突不黔,松坡伟绩迈当今。英雄宁作偷生想,烈士难回未死心。

漳水已无王气在,滇池犹见阵云深。怆怀鹬蚌何时已,搔首应增泽畔吟。

游鼋头渚三首 其二

清代 夏子麟

閒来我亦泛扁舟,风月无边一望收。昂首湖光看不厌,千秋惟有一鼋头。

题沧浪亭步一宾韵

清代 夏子麟

谁是忧时客,登临慨古今。江山馀故我,文字认前人。

境以幽弥胜,名防伪乱真。独怜荷万叠,犹未染纤尘。

在京试知事不遇南旋感赋二首 其一

清代 夏子麟

自嗤真是太憨生,也向长安逐队行。岂有鸢肩誇骨相,漫将马角望功名。

弹冠政海多时彦,拂袖侯门见此伧。买得閒田三十亩,浩然归去学躬耕。

到无锡游荣氏梅园见梅花盛开

清代 夏子麟

冰肌玉骨本清奇,蓦地惊看绝世姿。我欲语花花不语,无言相对立多时。

壬申仲春之朔,为太师母张母王太夫人荣窆之期。敬成五古两章,以 ...

清代 夏子麟

忆在己庚岁,问字叩瑶碧。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辛酉三月,靖江杨翰如先生以过慧中女士画幅属题,敬呈绝句五首 ...

清代 夏子麟

菊瘦堪供陶令爱,石顽能使米翁颠。先生志趣同陶米,画菊因添石一拳。

冬日游惠山依韵和棘园

清代 夏子麟

山因临水秀,水更在山清。病叶疏林木,寒霜冷石坪。

废园馀晚菊,荒径杂芳蘅。忽动故乡思,遥天递雁声。

寄怀靖江咏沂刘君,吴县慎修叶君,江阴梅修吴君,黻廷朱君三首 ...

清代 夏子麟

回首苏台几旧盟,春华秋实各蜚声。光阴原似驹驰隙,世事真如棋在枰。

老骥雄心嗟伏枥,男儿伟业问屠鲸。澄清孟博今何有,未许蹉跎负此生。

辛酉三月,靖江杨翰如先生以过慧中女士画幅属题,敬呈绝句五首 ...

清代 夏子麟

妙墨题辞各擅长,即非宋艳亦班香。一从崔颢留名句,落笔迟迟费较量。

咏雪依韵和愚公

清代 夏子麟

一白浑无际,顿教径路微。江头人独钓,驴背与遄飞。

银海澄千界,琪花灿四围。絮飘沈复起,盐撒是耶非。

鸟觅巢多误,鸿留爪尚稀。荒黎悲转壑,卒岁叹无衣。

题燕京武阳馆壁

清代 夏子麟

我来庭树犹无叶,我去居然系满柯。最是光阴容易过,心惊岁月感蹉跎。

梁溪陈君石臣顾君景村示感怀唱和诗,不觉枝痒,因依原韵奉答一首

清代 夏子麟

四海谁为新旧盟,光阴忽忽卌年更。苦甘宜识忽中乐,忧患当知死里生。

苍鬓频摩无好意,白云间观有馀情。迁乔入谷寻常事,难淂嘤鸣和唱声。

辛酉三月,靖江杨翰如先生以过慧中女士画幅属题,敬呈绝句五首 ...

清代 夏子麟

石畔有花增妩媚,花间补石倍精神。倦飞更著知还鸟,潇洒分明能出尘。

辛酉腊月,依韵和啸园赠别之作

清代 夏子麟

又值残冬候,骊歌唱晚天。萍踪同散聚,蟾魄几亏全。

定远嗟投笔,龙门慨执鞭。絮飘茵溷异,多半是前缘。

雪侠陈君从玉照属题,谨奉两律,藉当鸿爪 其二

清代 夏子麟

峥嵘头角气如虹,我亦当年虎啸风。狂向郢中歌白雪,空于爨下泣焦桐。

欲全骏骨须留跛,要避蛾眉宜毁容。世道即今多崄巇,可无谨饬慎持躬。

秋日早起偶成

清代 夏子麟

黄花盛放气方寒,万里无云独倚栏。兀是家家人闭户,鸡声断续梦阑珊。

闻杨愚公至锡赋此邀之二首 其一

清代 夏子麟

不作高官作逸民,云霄一羽绝纤尘。马君老去远悬帐,曾子归来未毁薪。

漆室多忧空洒泪,砚田无恙且容身。乡村黄叶江南好,莫厌轮蹄往返频。

壬申仲春之朔,为太师母张母王太夫人荣窆之期。敬成五古两章,以 ...

清代 夏子麟

我师天下雄,奇气远尘俗。被服儒者俦,期为苍生福。

曰矿曰沙田,慷慨筹之熟。中道忽摧殂,冤沈抑何毒?

茫茫大江濆,凄风摇慈竹。思子痛登台,老泪挥簌簌。

绕膝赖孙曾,蔗境备五福。昂首各青云,天衢骋骅騄。

树德百年长,口碑非我独。

夏子麟

夏子麟

字炳,本邑长泾地蒲市里人。清末,醉心于康梁新学,入苏州高等师范学堂,以优等理科举人卒业。民国初,军阀混战,先生息影家园,从事教育,兴办蒲市里小学,后任教于无锡荣氏工商中学,苏州乐益女中,江阴县中,课馀以诗赋倾吐爱国之情。著有《思静室课馀剩墨》。► 53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