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乌撒寒

乌撒寒

明代 杨慎

乌撒天,玄云簇。雪为林,冰为谷。脱火龙髯,缩金乌足。

鸢跕溪毒淫,羊肠坂诘屈。四载难以乘橇,五枝讵能缘木。

独行睘睘况瘁人,自晓欲投何处宿。

诗人杨慎的古诗

木兰花 其二

明代 杨慎

枝头百舌塞犹噤。病起心情无赖甚。乍看南浦月名娟,记得东园花姓沈。

枕肱不枕鸳鸯枕。倚醉偎人偏越恁。如今憔悴背花眠,只有余香留燕寝。

渔家傲 其八 滇南月节

明代 杨慎

八月滇南秋可爱。红芳碧树花仍在。园圃全无碧落态。

春莫赛。玫瑰彩缕金针繲。

屈指中秋餐沆瀣。遥岑远目天澄派。七宝合成银世界。

添爽快。凉砧敲月胜竿籁。

鹣鹣歌

明代 杨慎

绀宇流霜豆房冷,华烛蟠烟舞交影。中有一人蟠鹣鹣,飞爵腾觚盼斜领。

莲花漏水夜无多,莫将金滴比银河。愿为楚女巫山之行雨,不愿作甄妃洛浦之凌波。

采兰引

明代 杨慎

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

欲采往无路,局步愁褰裳。美人驰目成,要予以昏黄。

山谷岁复晚,脩佩为谁长。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感此兴中怀,弦琴不成章。

筇竹寺

明代 杨慎

博望南行路,昆池杳若天。自怜迁播客,一住巳三年。

题交甫解佩图

明代 杨慎

交甫之楚游,息影依乔木。道逢两仙姝,逍遥汉皋曲。

星宿缀明珰,云霞装鬾服。婉娈荡荧魂,花艳惊凡目。

目随袜尘扬,魂与芳风逐。结梦拟阳台,交辞同阿谷。

荣华橘是柚,贞芳笋成竹。江永不可方,微波春自绿。

小秦王 立春

明代 杨慎

红穗金花落绛台。画楼银烛晓光催。钗梁小燕双双颤,春自玉人头上来。

送终安人王氏葬恩波阡

明代 杨慎

石流何湔湔,湟潦增其波。天阴日勿晚,旷野悲风多。

严霜阴乔木,零雨泫柔柯。萧条我行野,伤心悲如何。

中道失嘉耦,送此山之阿。凛凛岁方宴,谁与同啸歌。

加看彼鸟雀,各自安其窠。

夏夕

明代 杨慎

湘水鱼鳞冷簟文,博山虫篆罢炉薰。开窗对影延新月,坐爱金波洗火云。

八月十三日夜梦亡室安人惊泣而寤因思去年丁

明代 杨慎

五更残梦正迷离,窗纸光明烛焰迟。
却忆去年当此日,催人晨起早朝时。

蜀中竹枝词 其六

明代 杨慎

红妆女伴碧江濆,蓪草花簪茜草裙。西舍东邻同夜烛,吹笙打鼓赛朝云。

卜云林篇 其八

明代 杨慎

采秋菊兮露沾。黄菁玉豉金盐。克牣丹房药奁。变化七乌九蟾。

后天独秀苍黔。

送黄才伯

明代 杨慎

泛泛东行舟,迢迢南渭流。沦波环楚壤,脉别引丹丘。

竹屿临湘烟,枫门映离日。金节斗边来,青翰天上出。

分圭剪桐底,鸣珂衣锦乡。江干旋露盖,海曲卸云装。

西岸搴芙蓉,东周折杨柳。燕喜拜华堂,鸾讴献春酒。

握兰五夜直,采萧三秋期。跂予饥渴想,迟尔琼树枝。

南歌子八首 其三

明代 杨慎

窗面秋千月,墙头蓓蕾风。春事转头空。酒醒人散后,拾残红。

江月晃重山 其四 壬寅立春

明代 杨慎

龙马山前草长,螳螂川上花开。霜天晓角报春回。

传菜手,开进荡寒杯。

金线丝丝染柳,玉英片片熏梅。流光容易把人催。

吾老矣,何日赋归来。

黄昏忽见山店倦客欢情倍增茆柴清于桂醑松明红似仙灯

明代 杨慎

征途九十方半,记里二千有零。梦搅离心夜夜,愁添旅鬓星星。

古艳曲 其二

明代 杨慎

掩颦来玉塞,顾影恋金门。翠烛劳光彩,银屏役梦魂。

罗衣香未歇,犹是汉宫恩。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 其四

明代 杨慎

雨声萧寺喜留宾,窗竹檐花更可人。莫道相如徒四壁,壶中犹有锦江春。

续百一诗 其十一

明代 杨慎

尺木既有节,寸玉亦有瑕。清螭游浊水,玄泽□金沙。

小夫工指摘,巧言多諠哗。丘蚓嗤蛰龙,折杨笑皇华。

不遇明哲人,终然成叹嗟。

续东波狂云妒佳月

明代 杨慎

狂云妒佳月,蜉蝣撼大树。佳月了不嗔,大树何曾拒。

轻薄哂王杨,群儿谤李杜。光燄万丈长,江河千古注。

勿言人可欺,大言终自误。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7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