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追和柳子厚二诗 其二 饮酒

追和柳子厚二诗 其二 饮酒

宋代 谢薖

世故不料理,万事付一樽。呼宾陈肴蔌,乃尔不惮频。

秩筵初严冷,稍稍笑语喧。有如邹子律,能回寒谷温。

朱颜挽不住,雪鬓日夜烦。人生行乐耳,恽也亦至言。

哀哉独醒人,憔悴拾兰荪。宁知阿堵中,端有妙理存。

诗人谢薖的古诗

登同乐亭饮泉

宋代 谢薖

何人爱斯泉,结搆亭上屋。空亭何所有,冷气宜三伏。

泠泠石甃净,须眉真可瞩。欲饮无樽罍,挹彼才盈掬。

何时近亭居,更种亭畔菊。日饮潭中甘,庶用稽死录。

咏金来禽

宋代 谢薖

枝上离离金弹丸,宜随玉食荐金盘。从来物以远为贵,酷爱闽中荔子丹。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

宋代 谢薖

柳絮随风散漫飞。檐冰成柱粟生肌。力排寒气赖金卮。
赋丽谁为梁苑客,调高难和郢中词。且烦呵笔写乌丝。

雨中漫成四首 其四

宋代 谢薖

才见花飞扫不开,只今青子落莓苔。当时一笑冰雪面,曾动扬州诗兴来。

陈循中求赋高丽墨诗为作长句

宋代 谢薖

老松收烟琢玄玉,可试洮州鸭头绿。来从万里古乐浪,传到麻源第三谷。

要须岱郡鹿角胶,捣成方解土炭嘲。请君摩研写新作,一弄潺湲吊康乐。

立夏日作四绝 其四

宋代 谢薖

学作蒲葵扇未工,手挥聊有古人风。君王别用机中练,定被南来长养功。

用前韵和董彦速

宋代 谢薖

得句可传千古意,搜奇攻苦百年身。河梁赠别攻无对,锦里吟春复有人。

我已汗颜惊手缩,君犹琼树赏朝新。从今习气须磨尽,二字唯当悟客尘。

和李智伯金石台不见旧题之作 其一

宋代 谢薖

瘗鹤书踪逸少齐,华阳长使后人迷。姓名不得芙蓉手,何用全牛捧砚题。

翠云分韵得禅字

宋代 谢薖

杖履信所适,溪流忽溅溅。行入武陵村,偶入桃花源。

划然见华屋,佛界开青莲。匆匆伊蒲馔,一饷腹果然。

同游得吾党,旷达真能贤。董何韵俱胜,欲拍诸阮肩。

两王亦豪举,一掷常万钱。周郎秀眉宇,要是佳少年。

众中兀老子,少味亦寡言。困眠借僧榻,自嘲边腹便。

平时所怀人,磊落星辰悬。会合不易得,兹游岂非天。

重来恐寡伴,独访祖师禅。

次韵董之南见赠

宋代 谢薖

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

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

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

送酥鱼头酱菜与何之忱三首 其一

宋代 谢薖

和蜜煎膏学瓮酥,儿誇甘味比醍醐。老夫舌本不知味,强解嘲为羊酪奴。

食蟹四首 其四

宋代 谢薖

有国尝忧以味亡,须知有毒味中藏。谁能不累口腹事,莫趁秋风衔稻芒。

从陈妙音觅酒二首 其一

宋代 谢薖

雪窗痴坐拨寒灰,万斛清愁扫不开。排遣此怀将底物,凭君催送曲生来。

汤泉泉在法水寺后

宋代 谢薖

乱泉如沸出湾环,馀燠犹沾野寺间。但与山僧洗尘垢,还胜涨腻在骊山。

夏日游南湖

宋代 谢薖

曲尘裙与草争绿,象鼻筒轻琼作杯。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

吴民载弃意堂

宋代 谢薖

此身聚沫无坚强,斧工伐性药腐肠。寸田芜秽尺宅荒,玉石落落不满房。

黄婆居中补四方,焦劳亦坐意所藏。土如硗瘠草不芳,令人槁项馘亦黄。

世人纷纷各膏肓,我以妙语名斯堂。期君得意观濠梁,从渠婪酣狠如羊。

君自放意无何乡,一洗痼疾生天光,漆园发药君得尝。

一八学士写真图

宋代 谢薖

虬髯少年龙凤姿,手提一剑平九维。瀛洲学士一八辈,如雕虎啸清风随。

到今丰姿传粉绘,皎如琪木参琼枝。秦王功高盖天下,脱略世故容小疵。

数公不语意有在,敬宗流辈宁何知。倘收王魏文学馆,事如辰嬴当早谏。

美哉贞观犹有恨,洗苏众像一长叹。

寄题王立之赋归堂

宋代 谢薖

小官五斗米,达官五鼎食。均有怀禄心,细大各封殖。

疾驱挽不还,此辈车毂击。王侯生绮纨,雅意在山泽。

颇赋归去来,作堂慰休息。似闻一尊酒,醉眼分青白。

何时上君堂,酌酒话畴昔。和君五字句,想望柴桑陌。

戏咏鼠须笔

宋代 谢薖

编须将取猬毛磔,裁管縳成鸡距长。谁言鼠须不足齿,也复论功翰墨场。

昼卧二首 其一

宋代 谢薖

书魔才挽睡魔推,鼻息俄惊吼怒雷。梦到逍遥大庭馆,不堪檐外鸟惊回。

谢薖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 16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