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吕都督伯仁

赠吕都督伯仁

明代 谢榛

禦寇论功忆昔年,又从扬子驾楼船。塞门列阵山云合,幕府听笳海月悬。

仗剑独临龙虎地,登台长啸凤凰天。于今未老归诗社,祗遣儿曹办酒钱。

诗人谢榛的古诗

大梁怀古

明代 谢榛

策马夷门道,高城带暮云。至今豪侠士,犹说信陵君。

清凉山秋夜听儿元灿弹琴

明代 谢榛

吾儿解幽事,露坐一弹琴。声落石崖迥,兴当秋夜深。

潭龙乘月色,山鬼傍松阴。飒飒天风起,清商满翠岑。

冬日寄酬李给事仲西

明代 谢榛

烈风吹断野桑枝,云外孤鸿北叫时。雪满山城孤岁暮,冰连河海得春迟。

几年谪宦身多病,独夜悲歌鬓欲丝。留滞天南忧思切,梦飞青琐月明知。

送赵太仆子伸入觐

明代 谢榛

流风出自赵平原,曾访丛台旧迹存。海内交游丛白首,天涯风雪一清樽。

几瞻帝阙驰燕路,千转云山到蓟门。春动上林聊寓目,莫将边事醉中论。

冬夜北园同社中诸丈赋得宵字

明代 谢榛

园亭可避俗,逸兴迩来饶。共结岁寒侣,那辞风雪招。

栖真岂蓬岛,终古几松乔。幽事堪频数,閒心自寂寥。

赋多形胜地,身老圣明朝。我亦楚狂辈,高歌同此宵。

九日方晦叔同登北城楼兼示真上人二首 其二

明代 谢榛

登高有惠远,揽胜即庐山。幽事知谁重,浮生得此间。

乾坤惟旧侣,霜露各衰颜。莫待黄花老,明朝更一攀。

寄怀顾桂岩唐蕙庵陈笔山萧仪庭四郎中

明代 谢榛

自古悲歌聚散情,索居那问著书成。世多岐路心何向,日有琴樽气自平。

鸿雁夜寒投野渚,芙蓉秋色照江城。飘蓬独拟三台赋,振藻谁齐六代名。

戍卒战来荒旧业,岛夷乱后苦苍生。身居白下瞻依切,莫道天涯远圣明。

送曹太史一呈归金坛

明代 谢榛

双阙归心春草后,三吴回首夕阳西。石头树隐回鲸浪,京口帆飞转鹤溪。

天许碧山聊著述,地邻丹洞几攀跻。茅君有约秋将暮,月白枫林路不迷。

新乡城西昔送李学宪于鳞至此感怀 其一

明代 谢榛

路出新乡烟树重,石桥曾别李攀龙。谩言谢朓惊人句,独立秦高落雁峰。

环山楼为刘封君赋

明代 谢榛

日上江楼紫翠开,凭阑四顾郁崔嵬。晴云低傍重檐合,秋色高从叠嶂来。

老至应期弘景卧,赋成堪惜仲宣才。楚天黄鹤还飞下,谁共仙翁醉酒杯。

冯郡丞汝言入计暂还海口吴郎中峻伯沈参军子刚出饯同赋得山字

明代 谢榛

岁暮长安送客还,驿亭疏柳不堪攀。星轺欲发仍呼酒,春草相期一解颜。

陌上清霜迎剑舄,笛中明月动关山。海门冻合三吴舫,此日冯唐鬓易班。

新乡城西昔送李学宪于鳞至此感怀 其五

明代 谢榛

大道相携五岳游,老夫共尔赋高秋。剩将石髓换仙骨,西指昆崙天尽头。

寓居禅院申明府幼川携酒过夜

明代 谢榛

禅扉夜尚开,何意冒寒来。好客无馀俸,为官不尽才。

冰花明古树,烛影动春杯。落尽孤城月,乘酣车马回。

题何柏斋侍郎山居

明代 谢榛

茅宇依泉石,游心自太空。檐垂松叶露,门掩稻花风。

世故端居外,天真独卧中。平生爱疏广,今古几人同。

送宋行人进之使太原潼关诸郡

明代 谢榛

高城拂曙乱鸦啼,别酒临风征马嘶。使节天边临渺渺,王程春暮草萋萋。

黄河南去晋山断,紫塞西连秦树低。宋玉三秋还有赋,谁同华岳一攀跻。

宿崆峒山示梁道士 其二

明代 谢榛

名山多道流,谁是还丹客。东望金银台,海天万里隔。

送符主簿之蜀

明代 谢榛

陌上离歌仍把袂,樽前芳草惜离群。逶迤独马乘春去,断续清猿入夜闻。

锦水东摇三峡月,蜀天西尽万山云。宦游莫惜梅花信,岁暮长安定忆君。

崔太傅北园同张光禄友衡陈礼部子发闻人礼部元科吴大理希明得诗字

明代 谢榛

胜地成高会,云和度曲时。百花明院落,一鸟下台池。

待月仍呼酒,看山共赋诗。凤城春色暮,莫负牡丹期。

元日武安野望有感

明代 谢榛

短褐冲寒一杖随,孤城雪后漫游时。愁经残猎风何凛,老得新年春却迟。

天外紫山晴自出,谷中黄鸟暗相期。今朝柏酒人多醉,伫立斜阳独赋诗。

冬夜昭觉禅院示万灯上人

明代 谢榛

旧衲灯前补,天寒霜满庭。不眠中夜偈,早起半函经。

慧力刬诸障,禅心通百灵。腊同祗树老,春雨又青青。

谢榛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5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