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宋代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红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译文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红长笺短。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注释

注释
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
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红阑珊。
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鉴赏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红。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红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红长笺短,言不尽红,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红。“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红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诗人许棐的古诗

送赵兰坡

宋代 许棐

弟判嘉兴蔼政声,兰坡兄又出专城。如将天上一蟾影,分作人间两郡明。

江冷雪随帆幅去,路晴梅夹轿窗行。开藩便拜归班诏,也与玉山添重名。

题摩云

宋代 许棐

老松阴下访摩云,仰望青云隔几尘。不是倚空梯百尺,只缘中有道高人。

送赵竹潭

宋代 许棐

已彊诗仙一夜留,任教侵早放船休。恨身不似梅花片,飞入寒篷伴远游。

观松岩画卷

宋代 许棐

老屐相随四十年,惯看苍翠听潺湲。今朝细玩松岩画,犹有吟行未到山。

书北庵门

宋代 许棐

十度来敲九不应,隔篱空见竹青青。不知池里黄金鲫,听讲楞伽几卷经。

旧渔竿

宋代 许棐

掣断江湖几线风,蓑衣闲挂饵瓢空。何因献入君王手,持向磻溪钓太公。

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

宋代 许棐

江海归来二十春,闭门为学转辛勤。自怜两鬓空成白,犹喜双眸未肯昏。

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君。城南昨夜闻秋雨,又拜新凉到骨恩。

花愿

宋代 许棐

未到无生无灭地,聊为春风露红紫。不愿随风趁蝶飞,愿就枝头抱香死。

赠芸窗

宋代 许棐

能书能画又能诗,除却芸窗别数谁。只是霜毫冰茧纸,才经拈起便新奇。

题钱叔恭立斋铭后

宋代 许棐

拄义撑仁难著脚,十人著脚九斜攲。此铭不特为君助,今古儒家砥柱碑。

孙祺卿新居

宋代 许棐

几年铢累束脩钱,才向湖边置一廛。种竹庭深难得月,养鱼池小易为泉。

山呈好画当书案,柳撒轻丝罩钓船。酒力半酣诗思倦,矮床相对白鸥眠。

题雪林画卷

宋代 许棐

乱洒春霙著纸寒,玉成天地片时间。有人谙尽江湖冷,却爱寻常罨画山。

草屦

宋代 许棐

江湖蓑笠旧交情,石滑泥深步转轻。恰是革华踪迹险,宦程高处越难行。

山花子·挼柳揉花旋染衣

宋代 许棐

挼柳揉花旋染衣。丝丝红翠扑春辉。罗绮丛中红此艳,小西施。腰细最便围舞帊,袖寒时复罩香。误点一痕残泪粉,怕人知。

赠叶靖逸

宋代 许棐

借得城居一丈宽,五车书向腹中安。声华馥似书风桂,气味清于著露兰。

朝士时将馀俸赠,铺家传得近诗刊。回看旧隐西湖上,谁伴沙鸥度岁寒。

画堂春·一绡香暖看灯衣

宋代 许棐

一绡香暖看灯衣。领珠襟翠争辉。金球斜?雪梅枝。著带都宜。桃艳妆成醉脸,柳娇移上歌眉。一轮蟾玉堕花西。携手同归。

访潘叔明

宋代 许棐

一室宽于养鹤笼,荻帘疏透雪花风。怪来几案无寒色,春在题诗卷子中。

赠北涧

宋代 许棐

天下名山行脚遍,依然形影瘦伶俜。支吾寒暑袈裟耐,变眩烟霞笔砚灵。

对客敬如堂上佛,读书通似藏中经。石头路滑终难到,不是诗禅莫扣扃。

题赵恕可山台

宋代 许棐

绕宅无非罨画山,吟台更对好峰峦。锦囊低挂花梢上,玉子轻敲竹荫间。

小砚买来猿解捧,异书编就鹤同看。主人出赴功名会,涧水自清云自闲。

迓张宰

宋代 许棐

倦骨畏寒如畏虎,可曾一步出柴扉。因迎令尹西郊外,折得梅花满把归。

许棐

许棐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 8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