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哭静闻禅侣 其三

哭静闻禅侣 其三

明代 徐宏祖

客里仍离病里人,别时还忆昔时身。死生忽地分今日,聚散经年共此晨。

发足已拌随壑转,到头空唤过河频。半生瓢饮千山屐,断送枯骸瘴海滨。

诗人徐宏祖的古诗

狮林灵泉 其二

明代 徐宏祖

静里泉流石忽穿,峰头明月斗娟娟。窍通骨节明生髓,源自头颅玉作涎。

只道醍醐天上落,直将沆瀣掌中悬。青衣丹凤寻常事,谁解灵源此更偏。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四

明代 徐宏祖

彩霞竟何往,苍狗自徜佯。出没千峰迥,夷犹一壑长。

鹜飞难做伴,龙跃岂相忘。不待为霖日,方令天汉章。

鸡山十景 其三 雪观

明代 徐宏祖

北辰咫尺玉龙眠,粉碎虚空雪万年。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只对藐姑仙。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一

明代 徐宏祖

秋空净无极,兀兀片云孤。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

卷舒如有约,尺寸岂随肤。我欲神相倚,因之径转无。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二

明代 徐宏祖

为霾并为电,弥天总是云。谁能绘霄汉,了不作氤氲。

捧日开朝霁,飞霞散夕曛。此中无一系,何处著纷纷。

鸡山十景 其六 华首重门

明代 徐宏祖

巍崖高巩白云端,翠壁苍屏路几盘。重阙春藏天地老,双扉昼扃日星寒。

金襕浩劫还依定,锦砌当空孰为攒。何必拈花问迦叶,岩岩直作破颜看。

鸡山十景 浮屠绾胜两首之一 其十

明代 徐宏祖

阿育当年愿力雄,万山深处露神功。诸天环向尖皆合,一柱孤撑建正中。

胜压鳌峰仙锁钥,光摇鹫岭玉芙蓉。峰头王母如相过,长剑崆峒此又逢。

鸡山十景 其七 太子玄关

明代 徐宏祖

菡萏亭亭倒影摩,淩空忽透枕中符。崆峒无迹潜翻岛,阆苑有天常在壶。

影入循环双窍迥,座归呼吸一身孤。从兹脱尽人间滓,两腋风生骨欲苏。

鸡山十景 其二 日观

明代 徐宏祖

天门遥与海门通,夜半车轮透影红。不信下方犹梦寐,反疑忘打五更钟。

哭静闻禅侣 其四

明代 徐宏祖

同向西南浪泊间,忽看仙侣坠飞鸢。不毛尚与名山隔,裹革难随故国旋。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鸡山十景 其十三 传衣古松

明代 徐宏祖

碧树千寻云影重,淩风老干独朦茸。直将秦帝登封物,常作僧伽护法龙。

鳞甲半天猿臂舞,幢幡千队凤毛缝。餐冰饱雪千年炼,还共拈花一笑供。

中山十景 其十二 瀑布腾空

明代 徐宏祖

三支东向谁为钥,疋练中悬万壑前。鼎足共瞻中在后,涛头忽见马争先。

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头群鹤共翩翩。

补小香山梅花堂诗 其二

明代 徐宏祖

幻出烟萝傍玉京,须知片石是三生。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混沌凿开云上下,崆峒坐倚月纵横。峰头且莫骑黄鹤,留遍江城铁笛声。

鸡山十景 古洞别天两首之二 其十五

明代 徐宏祖

洞天原不在人寰,三派东边更仰攀。直到万峰东极处,忽悬双阙窈冥间。

碧桃开落门常在,玄鹤纵横路不关。东向蓬莱三万里,片云时去又时还。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三

明代 徐宏祖

出岫何幽独,悠然飏碧空。遥分秋水影,忽度夕阳风。

长天不留迹,冷月若为容。归宿应何在,崆峒第一峰。

哭静闻禅侣 其五

明代 徐宏祖

鹤影萍踪总莫凭,浮生谁为證三生。护经白刃身俱赘,守律清流唾不轻。

一篑难将馀骨补,半涂空托寸心盟。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

鸡山十景 其五 云观

明代 徐宏祖

白云本是山中物,南极祥光五色偏。蓦地兜罗成世界,一身却在玉毫巅。

鸡山十景 古洞别天两首之一 其十四

明代 徐宏祖

鸾鹤空山路渺茫,重峦绝处逗云房。何人天外能来往,有洞花间独閟藏。

瑶草琼枝开自落,金茎玉乳滴还长。神龙百尺潭时护,不许桃花出夜郎。

赋得孤云独往还楞伽山中同石斋先生分韵 其五

明代 徐宏祖

舒卷有妙理,谁云倦始还。垂天宁幻态,触石岂无关。

神远群俱涣,情空迹自闲。始知能体物,造化掌中删。

鸡山十景 其八 罗汉绝壁

明代 徐宏祖

列景标霞景色酣,莫将枯寂觑云岚。面来绝壁云常定,放出重峦石共参。

枝借翠微栖各一,水供香积献分三。藏头换骨形何幻,崖霭层层露法昙。

徐宏祖

徐宏祖

徐宏祖(邑志隐逸传),字振之,一字弗如,号霞客。居祝塘之梧塍里。博学好古,襟怀高旷。遍游天下名山大川,以至四岳九边无不至者,其行不治装裹粮,筇杖襆被,春往冬归。采药峨眉,不火食者八日。丽江牧延修鸡足山志。著作等身,《游记》及《溯江纪源》尤佳。万历十四年生,崇祯十四年卒,年五十六。► 3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