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宋代 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晁补之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译文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正是三月暮春时节,水边平地上长满了青草,一片暗绿。花儿已开始凋谢,没有一丝风,船帆也都卷起来了。高高的垂杨树下,小船横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阳西下,耒归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绪。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当年在灞桥分别之时,回首眺望,只见美人也在卷帘伫视。如今远在江边,多么希望青鸟使者能为我传送信息到红楼啊:昔日的恋爱生活已成为楚峡之游,而今只能在梦中飞到扬州去和你相会了。

晁补之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注释

注释
汀州:汀指水边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
木兰舟:用木兰树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称。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滑:指春天江水上涨,行船流利。
灞(bà)水桥:地名,在长安城东。唐代人们离开京都,多在此处折柳赠别。后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
青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红楼:指美人居住的房子。
行云归楚峡:宋玉《高唐赋》序里有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恋爱欢会。楚峡即指巫山。

晁补之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思绪绵绵不尽,风韵清幽潇洒。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首句指明地点,时间。暮春时节,自然使人升起一段因时序变化而有的愁思。“绿暗”二字浓墨重彩勾画出“汀洲”的景色。这一句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点染岸边近景;风已平静,落花满地,船帆暂卷,岸边株株垂杨柳,水边只只横斜的木兰舟。在木兰舟中,所载着的是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面对这般春深之景,这位游子的感受是“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日“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而生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用景物衬托游子含愁的形象。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在写景中,着重摄取“绿暗”、“垂杨”、“夕阳”略带有萧瑟的物象;静风、落花、暮春,皆寂静迟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
上片由春暮带出落花,由落花引出风静,由风静引出落帆。由落帆写到木兰舟,最后写到游子之愁,环环相扣,在意象上一气呵成。下片则是写“愁”的生发和具体化。灞水桥,是离别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桥分别,万分感慨。灞桥上的杨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却无法使要远离的人留下,越想越难过。回望红楼,仍见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佳人的凝望与容颜,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边的青鸟代为传信,可是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又多令人心烦意乱,惆怅满腹。“青鸾”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这个游子不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怅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点点涟漪,绵绵遐思;缅怀消逝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的故事。还用行云归楚峡喻往昔感情的消逝。然而,游子不会让它就这样溜走,心中还是想把握这段感情的,所以他希望“飞梦到扬州”。这里暗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也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求之于梦。梦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游,而是飞梦,可见其思念佳人之心有多急迫。
下片承上片由“愁”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人,梦中求人,写出心中一段缱绻之情。
这首词明丽妩媚,颇能反映“词为艳科”的传统风貌。全篇由景到情,由描写环境到人物心情的刻画。词意连续,笔墨潇洒,余韵不尽。

诗人晁补之的古诗

皖口寄怀前太平守陈公度

宋代 晁补之

常爱东陵早拂衣,我行曾不叩荆扉。
凭君天柱峰头望,看我扁舟几日归。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

宋代 晁补之

君不见庐陵公,往为学士修书日。
诏畀千金访遗书,遗文书字往往出。
故都易姓几兵火,量臀鼎腹细诘诎。
道人岣嵝空有闻。丘陵仙鬼事恍惚,
共和十鼓记亡一。峄山肉在无复骨,
云阳八体又瓜剖。至使汉童讹尉律,
世儒诡正何足臧。公家安取千轴藏,
仲尼犹及史之阙。有马借人吾敢忘,
题签甲乙颍水阳。后来胡君癖膏肓,
倾家自构琬琰堂。搜罗近出补厥亡,
荒林圯冢见未尝。南观禹穴计渺茫,
闭门睥睨在一床。常恨平生好古家无力,
骑马蹊田观断刻。中郎二字烦走驿,
率更三日劳野食。长年囊褚况易掷,
儿作摹朱妇遮壁。愿从胡君丐无有,
十百数中聊取仂。胡君今书民,
盱眙不见十五春。坐令鈆椠老壮士,
朝廷岂无忧国人。曩时豪气今谁在,
会面只谋千日醉。听君汗漫驰古先,
世事无何付蝉蜕。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四

宋代 晁补之

浮云如游尘,倏忽蔽白日,
登高念摇落,岁暮一何疾,
东陵种瓜事,富贵宁可必,
人生无南北,行乐时易失,

江神子(集句惜春)

宋代 晁补之

双鸳池沼水融融。桂堂东。又春风。今日看花,花胜去年红。把酒问花花不语,携手处,遍芳丛。
留春且住莫匆匆。秉金笼。夜寒浓。沈醉插花,走马月明中。待得醒时君不见,不随水,即随风。

桂浆

宋代 晁补之

暑卧午呀呷,蠲烦何所投。岩桂割辛芳,石蜜滋甘柔。

沃以火鼎沸,閟之冰井幽。三日出深幂,明琼盎黄流。

冰火离坎类,意比秫麦缪。辛甘既两适,不湎亦销忧。

中年苦内热,岁愿西风秋。寒凉犯所畏,发散资尔谋。

时时以觞客,三献不一酬。缅思湘累语,啜醨终所羞。

北斗酌此浆,违世聊远游。恐复迷吾往,仆悲道阻脩。

淮南归来些,憭慄令人愁。百壶无此饯,夙志慕林丘。

宁怀小山感,不为桂枝留。

赠段万顷

宋代 晁补之

美人窈窕家南国,可与副笄亲黍稷。
平生寂莫凤将雏,惭愧木桃犹报璧。
石城三桨为谁催,万里清江凌不测。
王门酒肉傲胜诡,岂有邹阳仍下客。
危词欲洗大夫冤,千载独怀吾祖贤。
不量腹小文籍博,颇似井蜺轻饮川。
丈夫趣舍无南北,情亲非为墙屋连。
子真正用卧谷口,乃有高名諠日边。
胸中傀磊契何所,自笑柴愚得参鲁。
借令好问忘足茧,狐腋岂堪黄犬补。
吾身栎社真寄耳,趣取无用安足数。
无心俎几彘盘辱,拳曲不羞人厌睹。
土山出火石为融,羲和当午车隆隆。
通渠束带过者寡,乃独葛巾终日同。
倾囷倒廪用饷我,我为牙羽陈编锺。
蝉声入耳廪节改,别我整骖无愧容。

次韵李秬重修宴亭

宋代 晁补之

壁间双记快沉冥,山畔谯门水畔亭。
相国名因稽古白,使君眼为好贤青。
废堤不复风摇柳,新槛依然月满汀。
羁旅从公厌游乐,欲图佳致作幽屏。

青玉案(伤娉娉)

宋代 晁补之

彩云易散琉璃脆。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百花开尽,丁香独自。结恨春风里。
小园幽槛经行地。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颦是。

同李主簿叔文饮北庄

宋代 晁补之

萧条蓐收穷,疏树失秾绀。北风动地起,云揽红日暗。

李君邀我游,肴蔌治寒檐。相携二三子,欻若符节勘。

愧非谷口隐,佳会良可暂。茅堂兀四壁,谁识此意淡。

古径无俗寻,陈编有幽瞰。一聆君子语,粱肉几厌啖。

归来马河北,寂寞晚舟缆。吾生事逃伏,优游亦何憾。

寄怀八弟三首

宋代 晁补之

平日鸰原左右手,蟨邛前后未须论。
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
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
两公与尔同师法,相待归来老此园。

出城三首

宋代 晁补之

桃欲呈红柳弄阴,麦田青已没鞋深。
春堤细雨篮舆湿,婆饼焦声在竹林。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 其六 生年不满百

宋代 晁补之

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

行乐时不再,春荣岂长在。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

青玉案·彩云易散琉璃脆

宋代 晁补之

彩云易散琉璃脆。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百花将尽,丁香独自。结恨春风里。
小园幽槛经行地。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颦是。

及第后将谒告先归留赠成甫

宋代 晁补之

还家消息约蔷薇,眼看蔷薇日日稀。
不踏龙头游碧落,君恩许伴晚莺归。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

宋代 晁补之

暮投古店宿,夜闻狐狸嗥,
仆夫告行迈,起视月尚高,
清霜来何许,不觉满我袍,
逆舍良非时,求前兹已劳,

用前韵答李行正教授

宋代 晁补之

见我淮南初召西,重来学馆尚栖迟。未容小隐通三径,聊可卑飞共一枝。

饮罢玉山方突兀,赋成笔陈已淫夷。霜荷叶叹青衫旧,闻子修身自畏知。

阎子常求琴弦

宋代 晁补之

先生三尺琴,断绝弦上音。
欲求凤喙胶,弱水毛犹沉。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

宋代 晁补之

顿丘淇水雄朔方,官收榷算资公藏。
晨朝百贩罗庭堂,望门逆鼻闻椒浆。
惜哉刘子气方刚,峨冠凛凛颀而扬。
丈夫有志固难量,短袖不足供倡佯。
黄河七月鸣浮梁,风埃瘦马景山长。
刘子何之魏北乡,悲歌弹铗邀孟常。
冯驩一语惊齐王,况如刘子足自强。
读书满腹钳尔吭,酆城埋宝夜则光。
士惟不用久乃彰,不见将军家平阳,
遭时有用名焜煌。

生查子(梅)

宋代 晁补之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未放玉肌开,已觉龙香喷。
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

次韵太学舒博士尧文示同志

宋代 晁补之

北门望瀛关,一苇初莫渡。儒宫连案宫,会合岂非数。

蝉鸣宫何时,庭菊下白露。念当慰佳节,觞酌美无度。

不然坐岁晚,流景急飞兔。区区人一马,官舍勤早暮。

经时枉见赠,弥月不能赋。竹斋行茗粥,寂莫当屡赴。

此君安可得,霜雪不改故。诗如战交地,高处要先据。

牛羹君放饭,轑鼎吾亦饫。顾惭咏伐檀,无补餐已素。

还家便却埽,况乃无户屦。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49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