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许景衡
世人集句漫纷纭,吾子超然有异闻。独把长矛探虎穴,不教仙翼浪鸡群。
离离池上生春草,蔼蔼江南欲暮云。喜得安居从此始,绝胜釐析事虚文。
寄行之 其一
城南城北长嫌远,卜得甘泉坊里居。笑语不愁甘去晚,往还可似向来疏。
二毛自觉身将老,一别谁怜岁又除。定是乌银正忙里,怪生没个寄来书。
送赵仲明二首
关塞相逢眼便青,从容犹得问平生。高谈大抵多忠义,先世元来好弟兄。
但得朝廷收阀阅,不论文武尽功名。河堤奔走非吾事,去去神京信意行。
柯运判修试院
当年龙阁帅闽中,辟馆兴贤特地雄。还见芝兰修世职,固知斧藻有家风。
堂堂剑佩瞻遗像,衮衮簪绅出泮宫。劝学一门真盛事,西州何独美文翁。
越州孝女朱娥祠诗
十岁人家小女儿,凛然高节见临危。委身甘死凶人手,转眼犹怀大母慈。
天子早曾加宠赐,邑官今为立新祠。若教娥与名俱没,畏敌忘亲未可知。
次陈留
裋褐驱羸马,依然寒气侵。春风官柳细,红日雪泥深。
蔼蔼多佳气,飞飞亦好音。宁辞去家远,魏阙旧驰心。
敏叔除祠曹以驰二首寄之 其一
掉却淮南好郡章,歘然驰驿对天光。有谁更草驰人诏,应数从前水部郎。
霄汉岂惟收旧物,鬓毛每苦叹新霜。十年尚有南昌客,尘土昏昏只恁忙。
次韵似之运使奉呈左经臣兄二首 其二
酒胆他年大,诗名近世无。山林多避寇,里巷笑为儒。
老去慵开眼,秋来欲染须。凉风千万里,的的为南图。
上时相寿五首 其五
上帝分明悯下民,挺生贤杰在斯辰。莲华叶上贤髯老,萱草堂前艳蕊春。
尽阅搢绅归藻鉴,频教动植入陶钧。古来多少调羹手,独见缁衣有世臣。
甲辰春作
香火祠庭即隐沦,谁知未许作閒人。一抛夜雨横塘宿,三见东风石液春。
当宁照临齐日月,馀生报效绝涓尘。尚宽九死怜多病,乞与江湖自在身。
酬戴禹功闻蛙三绝诗 其二
春来蛙黾满陂湖,勿为繁声便疾渠。万物尔时均长养,洒灰未可信前书。
景城杂诗六首 其二
故国岂不好,卑官良为贫。驱驰万里去,憔悴九河滨。
乱水才通野,幽花已绣春。天公浑不惜,乞与作诗人。
借苏子美画像呈赵君
铁面苍髯见旧诗,人间物色转参差。君家好本烦相示,要识沧浪晚步时。
再宿崇国院和前韵二首 其二
群山尽龙蟠,十驾客驽散。嗜酒愧陶潜,过桥烦惠远。
景城杂诗六首 其五
燕赵当南北,关河独郁盘。时平无戾气,岁闰有春寒。
仰禄家千里,题诗思万端。危楼多晚照,倚遍小栏干。
赠郑介夫
人笑流离自抱关,天教强健老林泉。回头岭海几千里,屈指星霜五十年。
无事一樽谁与醉,有时两手自争先。也知世上皆儿戏,出处如公岂偶然。
亚叟惠腊粥次韵
飞琯迎长候,香糜入腊新。交情最怜客,节物独惊人。
云意安排雪,梅香告报春。病中疏酒盏,兀坐惜芳辰。
和酬张敏叔
东嘉匕箸琢红玉,北苑蘖芽模紫金。野人何知蘖持饷,诗老发兴为高吟。
松江莼鲈有家世,吴宫风月无古今。饭稻煮茗穷胜览,纷纷市朝尘土深。
再次江左司韵四绝句 其二
春风吹面立多时,此句谁知好色丝。未许饮河同鼹鼠,只消玩味已忘饥。
谢诸友
绝学寥寥千载馀,忽惊酬唱祖前书。善人今得见之矣,吾道将行命也欤。
滴滴寒声消腊雪,融融生意看春蔬。不才圣世甘无用,归去先人有敝庐。
寄题张学士三径堂二首 其一
留侯有高致,世业更谁传。苕霅新开径,蓬瀛旧集仙。
藜床荫松桂,蕙帐带云烟。扰扰争毫末,何人解乐全。
许景衡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人称横塘先生,温州瑞安白门人。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这些崇高节行一直为后人所赞赏,早在明末清初就被乡人尊崇为“瑞安四贤”之一。许景衡不仅是一代名臣和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个学识渊博、精通古今的学者和诗人,是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横塘集》、《横山阁》、《池上》等。► 271篇诗文
送李仔
景城杂诗六首 其一
送韩存中学士二首 其二
罗源护国院危簿以为大类庐山因作两绝句 其一
过灵壁阻雨不得游张园二绝 其一
和经臣阁上思彦章
次韵戴人达游灵隐
代书寄福清王居士
寄王经国
送高宰
和董适道
姨母薛夫人挽词
题雁荡山图
过朝娘墓所
和时可醇酎二首 其二
赠敏叔二首 其一
资福清轩
题海山亭怀左经臣诗
次韵寄卢行之三首 其二
宿崇国院
敏叔浮梁诗有放教明月上扁舟之句因成小诗
乙巳五月十八日沈元鼎招饭昭庆登白莲望湖楼汎舟过灵芝少憩孤山下 ...
寄敏叔寺簿诗
和张子寿二首 其一
寄陈季衍父子二绝 其一
送持后过越
聪师邀入山
赠夏倅
环翠轩 其一
题舒氏览秀楼诗
送李忠彦
寄左经臣
赠吴子思
赠敏叔二首 其二
罗源护国院危簿以为大类庐山因作两绝句 其二
康师赠臣阇黎次韵
赵虞仲过仙岩以诗见寄答之
旧有诗寄左与言兼呈刘元礼今因寓此仍用前韵寄刘
寄题会文阁
过灵壁阻雨不得游张园二绝 其二
题光武庙
再次江左司韵四绝句 其四
寄家兄
次韵卢彦升
上章倅二首 其二
护国寺诗 其一
贾村三首 其一
和张子寿二首 其二
寄张宰几仲
张帅进职再留敏叔有诗贺之次韵
贾村三首 其三
别黄岩
寄薛十七巨源
题紫膏院壁
送刚巽还乡
送李彦侯宰黄岩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