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用韵酬常之

用韵酬常之

宋代 许及之

老惭匿影爱岚峰,已愧家声昔二龙。凿井得泉思种橘,寻河知路记因筇。

加餐漫说囊中法,应俗多违饭后钟。同社朋来欣已诺,何时倒屣却从容。

诗人许及之的古诗

怀郑仁叔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近有河鱼疾,曾烦旧雨来。又成三日别,未觉百怀开。

气合嗟同病,情亲忆把杯。西湖荷盖底,谁遣画船回。

次韵饯振之之行

宋代 许及之

半生经吏竞分阴,奏牍三千几汗青。技到屠龙三俗笑,志存流水有人听。

故园勋业千株橘,世路生涯一草亭。却笑刘商长得醉,为无管属爱浮萍。

济叔辍案上石菖蒲为惠石与菖蒲俱佳拙语奉酬

宋代 许及之

苍然拳石具林峦,上有菖蒲八节滩。洛浦毵毵菖玉佩,蓝田拂拂长琅玕。

著身便恐移天姥,濯发还疑借洧盘。割爱赠予铭座右,斓斑鬓影照应难。

次韵常之用前人韵赋梅花十绝 其七

宋代 许及之

未点苍苔已点衣,遽辞脩竹翠相依。若教笛怨歌催尽,宁受风吹雨打稀。

次韵宣甫约元宵入城不至

宋代 许及之

春已兼旬未脱绵,积阴顿扫柳条烟。儿童戏放抟风鸽,老子惟看跕水鸢。

剪綵试灯新乐事,逢场作戏旧丰年。诗翁不离陶溪隐,可是公房恋屋仙。

贺太庙产芝草

宋代 许及之

太室晶莹粲玉芝,慈闱恰遇未央时。两宫喜色腾尧采,万岁欢声动汉卮。

发祉有来增裔叶,产祥方至在孙枝。从今庆事频频有,准拟赓歌剩赋诗。

喻工部追和王詹事游东坡十一绝亦次韵 其十一

宋代 许及之

腐儒珍重百年身,眼见白头无数新。晚岁江山纵摇落,平生出处长精神。

到京城日积雨欣霁

宋代 许及之

驱车日日望京师,冷雨潇潇共泪垂。一扫顽阴朝故阙,天开地辟亦如斯。

楚望楼

宋代 许及之

楚东雄地望,胜槩属名流。共俟谢安石,难追马少游。

过龙德宫

宋代 许及之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题春风亭

宋代 许及之

亭成秋日榜春风,岁稔时和荷化工。佳事感伤时白发,壮怀突兀祇孤忠。

汉兴即有中天运,吏惰元无辟地功。只把春风宣圣化,物华都在发生中。

上黄参政寿七首 其四

宋代 许及之

涉五经旬一风雨,三边安帖屡年丰。但知风虎云龙会,不见弥缝辅赞功。

送毛监丞知漳州

宋代 许及之

参裨不解力吹嘘,掺别何劳叹索居。子去定为慈父母,邦人应得乐田庐。

临漳从此无苛吏,严濑曾闻治猾胥。暇日若亲横槊赋,为言珍重百砗磲。

钱致政挽词

宋代 许及之

教子全功次第成,吾乡钱氏窦家声。善根植得桥梁固,心地均教役使平。

铜墨远从欣养志,银绯勇返了遗荣。哀荣寿考无堪恨,行道称嗟泪自倾。

净社山中即事二首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家童裹饭就僧家,饭了僧来共点茶。听雨轩中无一事,蔷薇却有旋开花。

冬至早起 其二

宋代 许及之

百念消亡不动灰,犹怜云物拟登台。今秋幸自丰登甚,底事终朝隐隐雷。

题饭牛亭

宋代 许及之

好手聊饭牛,不将笏搢插。所以百里奚,牛肥不枯乏。

次韵常之用前人韵赋梅花十绝 其一

宋代 许及之

老来为圃万缘轻,一见梅花眼倍明。所恨平生无句眼,其如相与有诗情。

次韵廖端叟求墨

宋代 许及之

忆昨同舍时,爱子志尚坚。研穷非口耳,点勘分坚焉。

读声锵金石,笔思涌漪涟。合并几寒暑,分散如云烟。

家虽才咫尺,见且无夤缘。甥馆闻徙居,我屋欣接椽。

乃以随吏鞅,而叹抱遗编。嗟哉燕鸿隔,漫尔夔蚿怜。

三年阅黄榜,万选遗青钱。祇擅文场声,不上吏部铨。

儒冠未为误,洛诵方流传。夏果烦送似,唐律仍灿然。

为墨贻古作,如珠出深渊。书生均老丑,嗜好相后先。

亦有大禹圭,未许蒲氏贤。何惜遗久交,相得真忘年。

久知铁为研,更以心自鞭。矧古传毛颖,端合遗陈玄。

落笔看馀万,斗酒须十千。虽无兰亭茧,愿助韦郎笺。

古今一俛仰,人墨相磨研。有无要相通,唱和聊成篇。

我今辟三径,门开西一偏。已过中秋月,皆为晚凉天。

何妨对花下,取笑同樽前。第惭葵卫足,欲愈犹联拳。

寓居婺倅厅秋夜观书有感四首 其四

宋代 许及之

四十男儿不自怜,求田问舍计茫然。一官未办君亲报,纵有田园亦舍旃。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5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