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许天锡
五羊城郭瞰环洲,君去之官是胜游。碧玉香分蒲涧水,绿萝阴合荔枝洲。
渊人慷慨来鲛室,海气依稀见蜃楼。勾引十年幽讨意,欲从仙子问浮邱。
寄谢邦实
八年一夜梅溪口,水悄沙寒晤语多。两地尚为沙伯道,半生长似病维摩。
狂非畴昔惟心在,老易侵寻奈别何。熟计浮沈俱拂意,碧山明月负春萝。
寄南光禄卿杨公峻
千寻古柏出霜林,万里长风称鹤心。还椟已完和氏璧,饰钗那用汉宫金。
春山不碍云双屐,晓镜何妨雪一簪。闻说丘园多胜事,老来筋骨更能任。
休沐示同志
休沐盍同簪,朱弦间清竹。氛昏豁而开,霏屑动盈掬。
乃知静者心,往往爱幽独。明月炯虚檐,中宵未能宿。
吾生苟有怀,詹尹何用卜。往者已如斯,逝波讵可复。
脩途考初终,旧轨存倾覆。惟应同心人,此意筹已熟。
寄华亭博士傅鼎
酷怜仙迹旧苍苔,世网那能一面开。十载尘埃人易老,五更风雨梦初回。
春花东阁垂垂树,明月西楼滟滟杯。何似云间双白鹤,数声相和更归来。
送郑司训归玉山
三山之外小丹丘,送客归来半醉游。倾盖无缘松下问,逢僧有茗草间留。
夕阳隐地千林暝,皂筴生风五月秋。却忆郑虔情更切,茫茫云水一孤舟。
饮易妙山亭和司空琬韵
风磴逶迤到此亭,掀髯长啸骇山灵。渐离故宅林枫暗,郭隗荒台野蔓青。
白水一泓云作液,杂花三月锦为屏。醉来不话兴亡事,欲觅青鸾跨杳冥。
送潘司训璋任海南
题画用杨京兆亘韵
沧江涵清渚沙白,青天去山不盈尺。谁倾河汉洗霄氛,千顷波流浸坤脉。
松下山人绿发翁,眼前霜根化为石。壶天旷荡足栖迟,枕穴须臾岂荣适。
不知楚汉已随尘,自分烟霞久成癖。一朝沆瀣充枯肠,万古乾坤信双屐。
草木知春自觉秋,日出为朝入还夕。应怜世上夸毗子,按辔迟回碍行役。
不辞白首怀千金,欲买青山爱双璧。我忆洞江烟水村,高山为屏草铺席。
岂无竹屋三两间,亦有烟波舟一只。会须养疴归去来,怅望秋空暮云碧。
次杭考功阙左池上
禁籞轻云宿渐飞,九重楼阁曙光微。螭头濡笔书言出,鸡舌含香启事归。
双阙晓风嘘爽气,一池秋水浸寒晖。令人却忆西征士,已有新霜上铁衣。
政和旧徒陈生恪至询及南峰读书处
见说南峰旧竹林,烟霞长为锁清阴。溪边茶灶笋穿破,谷口吟窝花覆深。
无数青芝生石室,千条白泻下云岑。于今苦被尘缨缚,秪恐仙源莫再寻。
柬省寮故人
小村山馆隔风尘,卉服椰冠称野人。五粒寒松椰石古,一旗春茗碧瓯新。
非无剡曲堪乘兴,少有壶天足抱真。应悔鸣驺出空谷,百年何日是閒身。
晚次安南吕块站
过鬼门关
隔林啼鸟乱鸣春,才到山巅又水滨。老树苍藤含雾雨,层峦叠嶂蔽星辰。
穿岩越壑驱车险,伐木刊崖取道新。生过鬼门关下路,客怀争得不伤神。
秋夜词二首 其一
七宝香台倚素秋,酒阑清切听箜篌。八千里外人如梦,月色经年不上楼。
胡来
胡来青黍尽,胡去幕南开。日落单于口,秋生李牧台。
阴风吹杀气,战骨蚀苍苔。洒泪向千古,斯人安在哉。
大功德寺
第一湖山大布金,当时松柏郁森森。月明高下楼台影,风静东西钟梵音。
苔上穹碑春寂寂,草荒行殿昼沈沈。劫灰易见如弹指,独倚雕栏感慨深。
戏赠李参赞
帝邱居士负峥嵘,老去犹为世网婴。幕府三年多酿黍,新诗一箧半言兵。
天骄自保豺狼穴,朔漠空怀骠骑营。何日呼韩来稽颡,更题长句赠花卿。
宿桃源与同乡简主簿志饮
西日衔云叶,南风鼓浪花。亭孤留宿鹢,帆远带归鸦。
岁月惊为客,儿童问到家。他乡逢简簿,又作醉生涯。
晚至平南忆别马参戎澄
寒江落日背孤城,海月沙头又欲明。千里家乡残梦断,一川烟水暮愁生。
不辞椰子杯中醉,生怕梅花笛里声。陡觉别来消瘦甚,马卿多病更多情。
题李隐君山庄三首 其三
狂客惟思醉作家,困临池馆挹光华。青天荡漾鱼跳水,红雨阑珊燕蹴花。
午饷偶留山客饭,夕凉还赴野僧茶。明朝结束应官去,钟鼓长杨听晓鸦。
许天锡
(1461—1508)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弘治六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一说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有《黄门集》。► 61篇诗文
戊午除夕泊建溪
杨京兆惠银鱼
游南岩寺抵葛仙洞留题
次乔选郎宇咏新竹韵
大烟驿閒步即景
户曹郑汝美李梦阳见过
下诏狱
重阳前一日柬余景文
东津岸同沈太史何大行晚眺
憩枫亭驿
宿大枫岭
题张文献公祠
秋夜词二首 其二
送南光禄署丞徐麟
送照磨潭还闽
舟中小饮
忆江上草亭
安博站偶成
春暮怀洞江草堂
送王永清之武阳
送叶成夫还闽中
余使交州得木山于僧寮峰峦䆗窱坚如岩石用梅都官赋木假山韵
题李隐君山庄三首 其二
苍梧閒眺
十月八日雪与诸寮倡和
春日偕谢邦实邵仁溥游乌石山浮觞浴鸦池
车盘驿道中
题钟文选云山图歌
饮陈侍御风节亭
寄黄京兆澍
立春前二日下茶洋
往岁
安南王送赆金礼物辞以此诗
春日掖垣书感
题思亲楼
题李隐君山庄三首 其一
梨云僧舍饯郑希大
寄鍊上人山房石上梅甚奇
雨晴邀林清夫饮
晓发张湾
游藕花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