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熥
环佩声闻见不真,多情绰约往来身。只缘竹纬垂千缕,似对菱花隔一尘。
绣带暗飘纹外影,秋波潜送隙中春。重重锦浪生罗袜,彷佛云间遇洛神。
听旧宫人歌
一从红叶御沟流,别却深宫几度秋。莫向尊前歌旧曲,哀声容易使人愁。
西湖八景 其七 湖心春雨
滉漾平湖影碧空,千重树色尽朦胧。春光何处尤堪赏,多是梨花暮雨中。
无题和徐茂吴司理 其六
金缕歌成恨几重,看君乐府演临邛。场中多少怜香意,今夜欢娱尽属侬。
五君咏 其三 陈平夫
平夫貌不扬,意气何卓荦。耻抱齐门竽,甘作荆荦璞。
诗解匡生颐,谈折充宗角。一饮动百巡,贤圣分清浊。
古道信寡谐,正音久辽邈。努力崇令名,典籍有先觉。
新嫁娘
薄帷鉴明月,宛转怜娇态。郎来解罗裆,含羞掩裙带。
送朝宗上人还金山
天涯行脚偶相逢,又向空门忆旧松。千里月嘶春涧马,半江云起晓堂龙。
临流独浣归山衲,礼佛重鸣到寺钟。闻说慈航堪度世,几时禅榻待周颙。
西湖八景 其三 古堞斜阳
百尺高楼接女墙,犹传闽越旧封疆。可怜霸业归何处,惟有寒鸦带夕阳。
答葛震甫
闽海与吴门,相隔几千里。君虽吴门居,又隔洞里水。
不知贱子名,何由入君耳。云中有片鸿,江头足双鲤。
投来皆璚瑶,报之愧兰芷。临风怀美人,感叹胡能已。
题陈仕卿蕉雨亭
虚亭四面芭蕉绿,疏雨潇潇听断续。几点啼残屋上鸠,数声滴破隍中鹿。
洗尽红尘翠色寒,美人含泪倚朱阑。题诗好趁初晴后,醉墨淋漓湿未乾。
青楼侠气赠李姬 其三
玉貌元同苏小娟,清讴一阕最堪怜。歌声未断尊中罄,犹卸金钗当酒钱。
怀惟秦
江上春风吹布袍,题诗千里问蓬蒿。君还记得当年事,竹下焚香读楚骚。
赋得逍遥游送邬子远山人
逍遥非避世,只是爱清閒。汎月渡千涧,随云过几山。
游同僧共往,倦与鸟俱还。踪迹多湖海,故园长闭关。
王生行
王生少负耽奇癖,落魄风尘人不识。祗从湖海恣遨游,羞向人前嗟厄塞。
胸中神识一何奇,儒雅风流应在兹。篆隶由来追史籀,时时复作无声诗。
城西一室大如斗,室中奇物无不有。花鸟图书可自娱,樽罍彝鼎传来久。
赏鉴能同张茂先,翩翩意气更堪怜。胡琴劈碎宁论价,古剑酬人不计钱。
与余倾盖称莫逆,问奇肯过扬雄宅。竹里酣歌任往来,花间啸傲忘朝夕。
朝夕相从酒一樽,交情如此君毋谖。但能博物复饮酒,世事悠悠安足论。
夏日偶成柬惟秦
何方堪避暑,胜地觅清幽。坐选云边石,吟寻水畔楼。
偏宜山友共,唯许野僧留。一日一丘壑,安閒直到秋。
题伯孺山水
访寺寻僧亦是忙,赏春犹觉少壶觞。总缘家近溪桥上,来往不知山路长。
送了空禅师归长干寺是日为观音大士初度
寻声疑自普陀来,又赠杨枝海上回。缁衲折芦初地去,白衣成果普门开。
数千里路看飞锡,五十三参送善财。他日怀师劳远梦,栖霞兰若雨花台。
楚宫怨
黄土埋香翠黛销,楚妃魂逐楚云飘。愁多自殒如花貌,岂为君王爱细腰。
下第述怀
匠石屡不顾,定匪明堂材。渊客屡不采,定匪明月胎。
十年三弃置,中情空自哀。伤哉吾道非,岂乏干时媒。
叹彼行役苦,畏兹年鬓催。进退两踯躅,坐立空徘徊。
升斗岂吾志,结念居南陔。
寄题郭张虚香雪斋
高斋遥散白氤氲,历乱梅花到处闻。一笛残魂千树雪,半窗疏影满林云。
寒生姑射仙人梦,香借孤山处士坟。何物江南堪寄远,年年春色倍思君。
听钱叔达弹琴时叔达将归吴兴
竹院微风动晚凉,冰弦花里按宫商。凭君莫作思归引,一曲哀声易断肠。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 548篇诗文
送邵武李太守擢宪滇南
闽山庙里赛灵神水陆珍羞满案陈最爱鲜红盘上果荔枝如锦色犹新 其 ...
陈廉访先生七十初度
交河道中 其一
访羽人不遇
拟长沙过贾谊宅 其一
题画士女 其八 曹妙清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 其五
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 其六 宿猿洞
赵仁甫先生以邛竹杖见惠赋此荅谢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 其四
陇西行 其二
种蜡梅
拟九日客中登高 其一
金山持心上人以造塔募缘入闽喜而有赠
伯孺作溪楼听雨图见贻诗以酬之
送李子行太守谪茶陵 其一
送王玉生
憩转华庵
别梁玉
无题和徐茂吴司理 其三
松陵舟中
烈女吟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 其七
进香词
哭王少文秀才 其二
赠羽士 其二
自题小像 其二
哭王少文秀才 其三
苕川寻钱叔达不遇时叔达在闽
访陈平夫箬坡别业
酒店逢李大
无题和徐茂吴司理 其四
香闺七吊诗 其一 苏小小
九日怀惟起弟客吴
题画士女 其九 题双文小像
寄题朗公宝函楼
贻陈汝翔
同闵寿卿王献子二山人集王德载都护溪阁同得萧字
题幼孺所藏薛涛小像 其一
丹阳舟中与幼孺对月时余南还幼孺将客苕川
留别曹能始 其四
访黄道晦
瞻凤歌为张叔韬赋
西湖八景 其六 西禅晓钟
同王元直读书法云寺赋赠
武林与子卿宿别
怀郑性之
登玉皇阁
东庄晚眺
八月十四日夜招张孺愿钱叔达谢脩之陈汝大王玉生袁无竞集平远台观 ...
送郑翰卿游燕 其一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四 孤山梅月
山居杂兴 其七
病中试鼓山寺僧所惠新茶
山居杂兴 其十四
送薛君大秀才游武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