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徐渭
备言志所乐,何关堂与基。主人向我道,但看鸟悦枝。
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
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
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
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
二峰篇赠钱塘陆宗礼
南高峰,北高峰。遮空矫翼非一凤,夹江赴饮驰两龙。
此山何年别天目,却走钱塘宛相逐。瑞霭朝朝郁以茐,秀色家家纷可掬。
陆生年少气逸群,结屋两峰高入云。读书不能石床冷,攘臂欲取朱袍殷。
峰下曾经驻鸾辂,青松十里栽南渡。灵气不磨鬼所护,文章要使江山助。
为沈嘉则题枯木画四首 其三
小干学鱼叉,空心蚁窦纱。参天今百尺,不解作飞花。
雪牡丹 其一
银海笼春冷茜浓,松煤急貌不能红。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曾见影中。
马氏白鹊
何来白鹊乳双双,马氏才贤应季常。练气横空从树杪,鮹门织羽对书堂。
倍宜刺史停春饯,懒学灯花映夜娼。宫锦只鹇君自有,薛涛取绣校书妆。
王右参取今日汉宫人二句为韵作昭君怨十首次之 其一
汉高围苦白登深,谁献和亲快帝心。不是野鸡终夜哭,鲁元先尔嫁如今。
赠中军旧识
偶叨书记混名流,况遇将军是旧游。旅次关心供楚桂,军中留客唱凉州。
夜寒牙帐城乌集,春尽营门海气收。万里虎头方食肉,书生抱笔不须投。
葵
柏颊糁红盐,将心向日县。莫教辜负尔,急画海乌添。
人言凤尾蕉花于某县庭命作
凤尾本蕉材,红花绿叶毸。县庭今一见,蛮地不曾开。
孔雀羞金翠,萧娘坐粉腮。颍川黄霸在,辛苦送祥来。
歌风台 其二
鄂州篇,衡县权。渭也俯,拾所残。悲异代,良楚酸。谓河高水流拍天,渭两过之河未然。
麻姑量海海然浅,三尺鸟爪没至骭。大家作计一何长,请看何人偏堕短。
次苏长公雪诗 其一
翩如中舞玉人纤,皎似禅宗戒律严。姑去尽留云母粉,客来只醉水晶盐。
正愁黄独迷镵柄,故压梅花入帽檐。埋没远山知几许,且收螺子画眉尖。
菊竹
若不重阳贳一壶,那能了此菊花逋。竹梢墨色潮如此,试看明朝有雨无。
赵君将买妾戏寄之
宫髻一鬟堆燕雏,胭脂两朵晕红酥。三千仙子云中有,十五吴姬天下无。
唐会稽以母忧归上海
明府归帆带雪飞,钱塘彤色黯凄凄。愁看冰鲤彤江卧,讵许樯乌影浪啼。
邑里亦悲慈母去,沧洲宜著孝廉栖。野人尚有南冠滞,不抱瑶琴出越溪。
代某往寿
椿叶萱条本并芳,授经和胆亦同行。如何此夜瞻南极,独伴长春映北堂。
舞綵翻嫌非具庆,霞章行看出明光。抽毫作颂期他日,百岁流霞满玉觞。
沿秦望溪水
流水澄若无,溪鱼宛游空。磊磊聚圆石,澹荡偏能工。
高写象山曲,伏响回草中。何朝饮麋鹿,蹄踪去难穷。
麟 其二
光山产麟光烛天,无心住世去飘然。鲁叟若逢应不哭,不比哀公十四年。
送周县公量判南康府
鸣琴卧治正相安,忽作监侯水国弹。司马江州行击楫,少年湖上正探丸。
青牛谷秘遗经在,白鹿山空讲席寒。馀力不难兴绝学,预为吾道一弹冠。
列子御风图
旬馀身在遥空,一叶枝辞芳树。若教风歇青蘋,试问人归何处。
徐济之携新妇侍亲扬州
初绾同心结尚松,那堪波浪度江风。华堂一入姑亲道,新妇扬州芍药红。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顺昌诸友约陪游武夷后俱不赴道中追忆
题牡丹竹
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索我杂画
予寓圃亦产双瓜方稚如琴轸为人落之
跃鲤送人 其一
杂品
送子肃赴三团营
索马乡丈紫竹罗汉即席书扇遗之
频婆诗
送赵大夫掌南台
宗孙有别字柱南者索赋
兰亭次韵
题《墨葡萄图》 / 题葡萄图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 其四
天目狮子岩
复上虞复西溪湖
钟子投我篆章答此
葵阳篇
浸水梅花
次韵仲房瑞雪之什与方衡州大夫并呈幕府
竹 其六
草间深江而有行舟之老
送内兄潘五北上
昙阳 其七
芭蕉墨牡丹
送史叔考读书兵坑
秦望山东南下折有峰紫铁色错竖似花蕊土人呼雄鹅突余赠名花蕊峰
寻王子三首 其三
倒竹
尽社咏留春者并函寄复赋二首 其一
七里滩 其二
梨花 其五
玉簪盛花嘲之
边词 其十六
送叶子肃再赴闽幕
端阳题慕兰雪画
廿八日雪
握锥郎
渔鼓词 其四
酒三品
数年来南雪甚于北癸未复尔人戏谓南北之气互相换似贾人带之往来理 ...
牡丹画
王右参取今日汉宫人二句为韵作昭君怨十首次之 其三
回回马
鹧鸪天 竹炉汤沸火初红
龛山凯歌 其四
送黄公子迎其母夫人归黄岩
廉
画竹与吴镇 其二
殷孝子诗
梧阴洗研图
山阴景孟刘侯乘舆过访闭门不见乃题诗素纨致谢
沈参军
画菊 其一
玉簪 其一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 其四 吹笛者放舟江壁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
送某公迁南户部
送张会稽公入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