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四日饮张子荩太史宅留别

十四日饮张子荩太史宅留别

明代 徐渭

斗酒那能话不延,此行无事不堪怜。弓藏夜夜思弯日,剑出时时忆掘年。

老泪高梧双欲堕,孤心缺月两难圆。明朝总使清光满,其奈扁舟隔海天。

诗人徐渭的古诗

咏降龙画一首

明代 徐渭

首下居高来自东,不偕箕帚独飞雄。物情自古浑宜假,莫向人间恼叶公。

僧名仁庵躯甚充而庭多熟果索诗应此

明代 徐渭

菩萨曾闻肉一团,仁安春亦一腔完。庭前百果黄无数,分与飞来鸟雀餐。

宋氏吟书画册中

明代 徐渭

持将傲雪凌霜物,写出辞脂谢粉心。妆镜几台收晓匣,孤雌万壑守寒林。

春秋等是吾侪笔,风雅那高个里吟。自古食鱼须食鲤,娶妻须委宋家禽。

予尝梦昼所决不为事心恶之后读唐书李坚贞传稍解焉

明代 徐渭

坚贞十七,之死靡他。数梦男子,百两以御。

贞觉而恚,莫知其谓。华盛来胥,我貌未悴。废沐垢首,尘肤败裳。

如叶未秋,虐使萎黄。自兹以往,夕寝旦觉。角雀谢穿,筐梅罢摽。

卷娄虽膻,理不乐蚁。矧巳肉矣,曷感而蛾。万有胶轕,曷可诘呵。

皇矣北帝,其将谓何。

送杨子甘复之京

明代 徐渭

我宾尔主各匆匆,北去南来等断蓬。何事得无长太息,此生宁有再相逢。

黄尘敢避骡蹄蹴,红泪初乾马鬣封。不但别离才苦恼,时时悲喜戏场中。

挽陈君之配蒋

明代 徐渭

陈君辖我饮青春,焦革贤闺酿绝伦。若举醉乡祠祭典,沈香先刻蒋夫人。

唐伯虎画崔氏像因题余次韵 其一

明代 徐渭

子建词描洛浦神,唐君色染博陵身。巫云巳散色年梦,吴粉空传半面春。

韫玉求沽遭弃置,采蘼多事问新陈。□□□□□□□,□□□□□□□。

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眼我杂画

明代 徐渭

长安街上尘如雾,葛布眼眼风难度。归来扫溷眼长笺,一束溪藤沈刑部。

墨浆五合饱苍蝇,刺叶藤花扫不成。门前铜盏呼人急,却是冰儿来卖冰。

乾喉似火逢薪热,一寸入口狂烟灭。自惭野卉不成妍,刑部梅梢如拗铁。

景文三十生辰次韵

明代 徐渭

于家后代应高门,青鬓流光绕帻痕。剡曲相思老朋友,习池游戏好儿孙。

芳年易去将谁怨,末路难酬是子恩。稍喜笼中鸣雁侣,联翩作字叫天阍。

与言君饮酒

明代 徐渭

今日与君饮一斗,卧龙山下人屠狗。
雨歇苍鹰唤晚晴,浅草黄芽寒兔走。
酒深耳热白日斛,笔满心雄不停手。

海樵山人新搆二首 其二 曲池

明代 徐渭

浚池叠青山,山色落池里。上栽百岁树,下周三里水。

日夕众鸟下,客至数鱼起。助筵摘果实,开芜种芋子。

上山一以望,高城正东迤。波漾堂壁莹,野阔登览美。

羡子善结架,多在聚景址。彼亭既孤绝,兹地何旷尔。

贺新郎 继闻廷对之捷复制一阕

明代 徐渭

真圣主龙目。握新符、策士临轩,两科收录。暗卜今年谁最好,刚得齐贤名族。

亲认取、青宫叮嘱。今日马蹄催宴去,记官袍、有领偏深绿。

特赐与,浇

槎海篇

明代 徐渭

当时有男子,乘刳海上秋。舟辞篙者楫,水非人秋流。

一瞬陟九万,顾见耕者牛。彼美机上妇,步梁乃其逑。

不量何者缘,乃为天上游。只今千世下,一男子其俦。

断槎以刳剡,一壸千金收。海路俨犹昨,高苍垂玄沟。

但恐子不往,一往到上头。

送白君可赴葬刘刑部

明代 徐渭

君到刘坟草未长,解将佩剑挂刘郎。空橐屡归苏季子,遮道争呼白孟尝。

水掌乍肥凫正贡,泥头未破酒先香。饷馀索我薤上露,和泪随风洒白杨。

赋得战袍红(时少保公得琐瞎刺制袍,命赋)

明代 徐渭

海罽染啼猩,征袍制始成。
春笼香共叠,夜帐火俱明。
自与鹑旗映,还宜蟒绣萦。
战归新月上,脱向侍儿擎。

史叔考荷汀号篇

明代 徐渭

若耶溪水积长汀,中有荷花出藻萍。叶底娇歌莲女乱,晚涞眉黛远山横。

红衣倒护双栖鸟,绿濲时波一片冰。结社此中应绝胜,欲从何处觅兰亭。

嘉则拟红衫四貌 其二 东山拥伎

明代 徐渭

道人道帔剪轻霞,醉卧青楼小伎家。小伎红衫何处买,同是南京杏子纱。

唐伯虎画崔氏像因题余次韵 其二

明代 徐渭

盘陀江上水仙神,秦缪楼中弄玉身。邂逅一番明月夜,萧条几度杏花春。

嫁后形容难不老,画中顪色易成陈。怜侬正是文君辈,不嫁成都渴死人。

范蠡载西施之五湖图

明代 徐渭

五湖一舸载谁摇,尽道西施伴蠡逃。老案一翻千古后,成都太史是皋陶。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58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