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陈先生之洪并寄萧少卿

送陈先生之洪并寄萧少卿

宋代 徐铉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
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
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
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诗人徐铉的古诗

纳后夕侍宴

宋代 徐铉

天上轩星正,云间湛露垂。礼容过渭水,宴喜胜垂池。
彩雾笼花烛,升龙肃羽仪。君臣欢乐日,文物盛明时。
帘卷银河转,香凝玉漏迟。华封倾祝意,觞酒与声诗。
时平物茂岁功成,重翟排云到玉京。
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
银烛金炉禁漏移,月轮初照万年枝。
造舟已似文王事,卜世应同八百期。
汉主承乾帝道光,天家花烛宴昭阳。
六衣盛礼如金屋,彩笔分题似柏梁。

圆金州钱太保春雨

宋代 徐铉

濛濛膏雨远空迷,点滴圆纹水绕堤。柳带喜如圆醉舞,花房愁似宿妆啼。

烟笼麦陇连天阔,云映渔舟掠岸低。廉使解分天子念,一篇骚雅慰蒸黎。

奉和御制早春

宋代 徐铉

群生遂性得天真,阳景无私发秀匀。
尧历永从无律正,皇恩散作万方春。
华林日丽红苞拆,太液冰消绿浪无。
天意分明启昌运。岱宗即看报群神。

吴王挽词 其二

宋代 徐铉

土德承馀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奉和御制岁日二首

宋代 徐铉

正仗临轩万国来,汉仪周礼尽堪咍。
光浮云盖周龙转,香透椒花白兽开。
庆赐应时均亿兆,卜年从此数京垓。
群臣共感文明运,况是天言诫懋哉。

和贾员外戬见赠玉蕊花栽

宋代 徐铉

琼瑶一族带花来,便斸苍苔手自栽。
喜见唐昌旧颜色,为君判病酌金罍。

送廖舍人江南安抚

宋代 徐铉

上天本爱民,治乱当有时。
伤嗟江表人,三灾迭扰之,
如何遭盛明,不能免流离。
王泽限遐远,孰云天听卑。
贤哉廖夫子,尽忠不雇私。
朝闻青蒲奏,暮见轺车驰。
愚闻奉使者,受命不受辞。
但使民瘼廖,无忧国赋亏。
贞观笑割股,文侯谕治皮。
学古平生事,行行当在兹。
赠言聊执手,愿子副心期。

和尉迟赞善秋暮僻居

宋代 徐铉

登高节物最堪怜,小岭疏林对槛前。轻吹断时云缥缈,
夕阳明处水澄鲜。江城秋早催寒事,望苑朝稀足晏眠。
庭有菊花尊有酒,若方陶令愧前贤。

游方山宿李道士房

宋代 徐铉

从来未面李先生,借我西窗卧月明。
二十三家同愿识,素骡何日暂还城。

游蒋山题辛夷花寄陈奉礼(本约陈同游,不至)

宋代 徐铉

今岁游山已恨迟,山中仍喜见辛夷。簪缨且免全为累,
桃李犹堪别作期。晴后日高偏照灼,晚来风急渐离披。
山郎不作同行伴,折得何由寄所思。

送周郎中还司

宋代 徐铉

忆在庐山始识君,当时惟拟共眠云。
那知身计关前定,却向人间逐世纷。
紫阁峰前欣独往,银台门里叹离群。
青囊旧有登真诀,莫遣闲人取次闻。

送龚员外赴江州幕

宋代 徐铉

烦君更上筑金台,世难民劳藉俊才。自有声名驰羽檄,
不妨谈笑奉尊罍。元规楼迥清风满,匡俗山春画障开。
莫忘故人离别恨,海潮回处寄书来。

送南华张主簿改承县

宋代 徐铉

适去庄生邑,还临孔父乡。
仍闻旧隐处,近在武夷傍。
道气年长度,儒风日以光。
何时看解组,归去事仙方。

送高先驱辈南归

宋代 徐铉

乡国悲有事,风光属后生。
名从天上得,身上故都行。
草色初裁绶,鹏飞不算程。
自怜枯与思,相送剩含情。

送阮洗马之全州

宋代 徐铉

望苑回先马,山城驻使车。
塗中值归雁,频寄北来书。

和无少卿雪

宋代 徐铉

朔风飞雪遍遥天,为瑞偏宜在腊前。
有客棹舟将命友,何人高卧共称贤。
瑶花散乱纷临席,玉树晶荧烂满川。
间想冰容比君子,始知姑射有神仙。

北使还襄邑道中作(九月三十日)

宋代 徐铉

九月三十日,独行梁宋道。河流激似飞,林叶翻如扫。
程遥苦昼短,野迥知寒早。还家亦不闲,要且还家了。

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

宋代 徐铉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送严秀才下第东归

宋代 徐铉

世胄今为旅,多才懒自营。
坦怀君子道,惜别故人情。
归棹春潮满,郊居海月明。
雄文不轻售,须待最高名。

茱萸诗

宋代 徐铉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芳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
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29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