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 其二

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 其二

明代 徐祯卿

客有悽悽者,三年歌式微。朅来事原隰,经返旧园扉。

昔往被冬裘,今还服春衣。抚景虽云惬,中欢憯以违。

出门见芳草,念子忽如饥。

诗人徐祯卿的古诗

济上作

明代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白纻歌四首 其四

明代 徐祯卿

炰琼膏,击素鲜。金弁峨峨宾四筵。赵瑟高张调蜀弦。

长袖翩翩陵七盘。华歌妙舞及春妍。兰苕参差桃欲然。

上天明明降醴泉。皇帝陛下寿万年。

杂谣四首 其二

明代 徐祯卿

坏我民居田,树子桐与槚。桐槚何青青,素车不得下。

王员外不解参同契但索一诗许以遗我率尔戏之

明代 徐祯卿

王烈持洞章,茫然不能读。石气销紫烟,十年秘空簏。

从来楚史识三坟,阮籍焉能辨赤文。一自华阳窥妙诀,缑山夜夜鹤相闻。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一

明代 徐祯卿

秋兴因高赋,雄才忆省郎。山川思不极,云树莽葱苍。

对酒知时变,看花恨别长。如何霜后雁,犹未达潇湘。

九日游眺二绝句

明代 徐祯卿

西门沙丘颓欲崩,思望芒山强自登。
正愁陇树模糊甚,更著浮云蔽泰陵。

沅溪潘进士在长安逆旅中见庭下山丹花诘其主

明代 徐祯卿

故苑花空发,他乡莺自啼。
主人孤馆里,斜日楚云西。

拟萧子显春别曲 其二

明代 徐祯卿

春风戏蝶一庭花,落日聚雀空城麦。半床敝帐掩朝寒,满镜新愁减钗泽。

贞志宁忘陌上桑,同心共指西陵柏。

偶述二绝句 其二

明代 徐祯卿

双马黄鞯白玉羁,蕃王遥贡立彤墀。圣恩俄许归天厩,内使牵来不敢骑。

学谢灵运赋华子岗诗赠赵建昌

明代 徐祯卿

朱峦蔚灵奥,云海互盘旋。阴霞绚石室,夹筱蔽旋涟。

翠羽纷啁哳,琼蕊合芬妍。桂岭屯苍霭,桃蹊迷紫烟。

朝登郡楼望,佳气郁葱芊。挹景企嘉客,临风怀羽仙。

冥赏非偶惬,神理岂虚传。建德寡民务,山水发旋弦。

顺性奚矫迹,知道在忘筌。非君秉渊尚,兹理谁为宣。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六

明代 徐祯卿

人言江南薄,江南信自乐。采桑作蚕丝,罗绮任侬著。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二

明代 徐祯卿

心肝义所均,离索一何深。虽历同朝寺,云路邈飞沈。

君处承明阳,我居湖水阴。淹阔婴多痗,日夕迟尔音。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 其五

明代 徐祯卿

尔作南迁客,余同北地囚。酣歌易水动,舞剑白虹流。

送顾马湖孔昭四首 其三

明代 徐祯卿

锦水由来胜若耶,兰桡三月汎桃花。巴儿见客能歌舞,蜀女明妆笑浣纱。

观唐生寄赠子容洞庭山图因求作庐山障子

明代 徐祯卿

丹峦氤氲拂空起,素练平铺洞庭水。回溪笑指毛公家,忘却沧江几千里。

我隔庐峰梦紫烟,尝骑白鹿上青天。烦君貌出仙人障,西寄长安向日边。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三

明代 徐祯卿

昨日逢京使,闻渠再转郎。未妨文字癖,祗益簿书忙。

退食迟宫旭,鸣钟候省堂。祗应骑瘦马,缓辔漫成章。

凤凰山园杂咏五首 其三 香圃

明代 徐祯卿

露华散平林,月明在寥廓。时有天风来,泠然桂花落。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四

明代 徐祯卿

每忆边庭实,才清官更閒。斋心禋祀里,覃思艺林间。

名致诸公早,诗卑大历还。曹刘尘未远,任尔好跻攀。

调太学博士

明代 徐祯卿

弱龄释负担,浮沈游国都。久知意不惬,眷言返田区。

无为好爵縻,衣锦享我刍。顾非骍栗资,何用辱鼎酺。

天罗汰迂散,移署厕文儒。摄齐升孔堂,惭非由也徒。

蔼蔼青衿子,郁郁含华珠。上理羲皇文,下则述唐虞。

暮春西水涯,温藻穆敷愉。童冠从我游,咏歌聊以娱。

辟雍何崇崇,崇崇䴡天枢。周王亮有造,贤者济弘图。

小子发斯谣,聊与击壤俱。

游侠篇(以下《迪功集》)

明代 徐祯卿

四牡饬朱轩,侠气何翩翩。
夕骛邯郸道,朝驰函谷关。
千金饰冠剑,宝服芳且鲜。
徒御若云浮,周道直如弦。
堂中养死士,被服皆珠纨。
枥马厌粱肉,贝甲委如山。
片言倾五岳,万乘慕其贤。
诸侯奉白璧,为寿卮酒前。
合从连赵魏,驾毂出齐燕。
仗剑归质子,矫节夺兵权。
皦皦日中议,歃血重一言。
鸡鸣脱虎口,狗盗乃获全。
天地相荡蚀,四海如沸渊。
凭轼一抵掌,解纷谈笑间。
纵横负奇节,逸气盖八埏。
慨慷功名会,何言七尺捐。
策勋山河溢,流光竹帛镌。
何为坎壈士,抚剑独长叹。
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16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