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历代诗·商

历代诗·商

宋代 杨简

商汤兴时民戴后,外丙仲壬继其后。
太甲沃丁及太庚,小甲雍己及太戊。
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传沃甲。
祖丁相继有南庚,阳甲之后是盘庚。
盘庚能复兴商邑,不幸不幸小乙立。
武丁有德号高宗,祖庚祖甲又无功。
廪辛庚丁逢武乙,太丁帝乙衰王室。
末有纣辛名曰受,民心遂归周武后。
六百余年三十主,周得天下商遂亡。

诗人杨简的古诗

贺王使君 其三

宋代 杨简

南风薰兮,于诞之辰兮。何以寿之,有南山之椿兮。

历代诗·三国

宋代 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赠野牛

宋代 杨简

曾将大手挽恒河,引得龙来地起波。
何待砚池藏滴水,工夫元不费揩磨。

历代诗·宋

宋代 杨简

太祖太宗兄授弟,两派天源称善继。
真宗嗣位及仁宗,以子传孙皆圣裔。
英宗有诏嗣濮王,次及神过哲宗世。
徽宗行道付钦宗,高宗南渡中兴帝。
孝宗之末嗣秀王,揖逊而朝诚鲜俨。

湍水岩祷雨诗

宋代 杨简

湍水龙潭古迹遗,不因老叟有谁知。
乡人祷雨无灵日,云魃常羊尚在时。
说与县家诚且信,去后潭所宿为期。
回头甘泽苏枯槁,插种工夫未是迟。

明堂侍祠十绝 其七

宋代 杨简

合宫深敞匝脩廊,万烛煇煇粲奉璋。自有质文昭俭度,不须扬厉述齐房。

喜雪次陈书韵

宋代 杨简

帘垂不觉夜窗明,清晓从容如下平。
推户忽惊琼作地,登楼笑指玉为就。
暂停枰上犹贤弈,来作弦间太古声,
甚念衣单尘甑者,毋令彼此有亏成。

偶作 其十二

宋代 杨简

曩疑先圣啬于言,何不明明细细传。今醒从前都错认,更加详后即纷然。

明堂侍祠十绝 其十

宋代 杨简

肸蚃丰融富媪釐,班回长乐奉愉怡。休嘉最易生安逸,翼翼当如未祼时。

大哉

宋代 杨简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
倾耳听之不可闻。不见乃真见,
不闻乃真闻。子夏虽曰敢不承,
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皜皜。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
其言多害道。二子名声满天下,
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
默然即圣无他巧。大哉孔圣之至言,
罔极之德何以报。

次韵吴机宜

宋代 杨简

十里松湖乘雁归,酒乡近处一惊飞。
颇闻水月中泉石,笑我年来杖履稀。

历代诗 其五 东周

宋代 杨简

平王避难迁洛阳,桓庄僖惠襄顷匡。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馀年春秋王。

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

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馀年谁谓短。

历代诗·隋

宋代 杨简

杨坚随高皇,炀帝遂淫荒。
恭帝不足道,四海正扰攘。
三主四十年,天下禅于唐。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 ...

宋代 杨简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只今步步云生足,底用思为底用疑。

石鱼楼

宋代 杨简

多谢天工意已勤,四时换样示吾人。
碧桃丹杏换明了,绿艾红榴次第陈。
秋雁声中休卤莽,雪梅枝上莫因循。
机关踏著元非彼,正是吾家固有身。

历代诗·东周

宋代 杨简

平王避难迁洛阳,醒庄僖惠襄顷匡。
定简灵景兼悼敬,二百作年春秋王。
春秋之后周之晚,元王贞定相承纂。
哀考威烈遂传安,夷烈显圣慎靓赧。
三十七主始为秦,八百余年谁谓短。

蒙检讨封送所与诸同朝倡酬盛作某老拙愧后砾

宋代 杨简

原庙陪祠晓色开,从容复指缀衣来。
花填辇路惊何早,春向皇都特亟回。
声赞俯躬千冠带,香浮夹道万楼台。
传闻归燕隆亲睦,天上云韶拱玉杯。

偶作 其十九

宋代 杨简

矧复赘无极,哀哉可太息。何不观古圣,一一已默识。

胡为复作图,交扰而曲屈。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质。

不可离合论,浑浑体自一。安得孔子生,邪说俱荡涤。

哀哉复哀哉,太息复太息。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

宋代 杨简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
只今烟水平轩槛,触目无非是孝慈。

历代诗 其十八 唐

宋代 杨简

唐祖是李渊,太宗高则天。中宗曾见废,睿宗传天玄。

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及昭哀,二十一君传。

二百九十四,朱梁称元年。

杨简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