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赐游东苑诗

赐游东苑诗

明代 杨荣

圣皇嗣宝历,日表龙凤姿。典章率由旧,制度仰成规。

万方囿神化,四海乐雍熙。维时属秋序,暑退生凉飔。

万几既馀閒,行乐适在兹。从容召儒臣,内苑同游嬉。

峨峨黄金殿,璀璨白玉墀。廊庑郁周回,金碧光陆离。

岧峣珊瑚石,瑶草间琼枝。玉虹出西山,泉脉何逶迤。

引流入东苑,滉漾涵方池。苍龙忽蜿蜒,吐水一何奇。

飞流溅碧空,爪甲何淋漓。形态本天成,雕琢宁用施。

异石既磊落,奇葩自葳蕤。蓬岛非可儗,天宫信能移。

少前造幽境,似与林壑期。草径自森邃,蔬畦亦纷披。

殿宇靡华饰,俭朴同茅茨。伐材为曲槛,编竹成疏篱。

小桥横碧流,短亭瞰清漪。游鱼时出跃,花木向朝曦。

致斋诚得所,燕息允相宜。翠华此临幸,凤盖簇鸾旗。

圣情欢未极,锡宴荷恩私。雕盘列珍馔,内酝浮金卮。

既醉增感激,愈觉心神怡。赐赉何骈蕃,交错粲相辉。

金币杂香环,玉钩系青丝。愚臣本微陋,忝遭圣主知。

顾兹益怀惧,於国何所裨。经邦乏嘉猷,辅理宁有为。

叨陪鼎鼐间,讵免窃禄讥。夙夜弗遑暇,竭力效驱驰。

倾心向太阳,如彼藿与葵。海岳高且深,涓埃岂能资。

但当祝圣寿,垂拱朝四夷。岁岁悉丰稔,民物益蕃滋。

此生亦何幸,际兹尧舜时。拜稽颂皇仁,愿继南薰诗。

诗人杨荣的古诗

送王太守之肇庆

明代 杨荣

琼州太守旧推贤,此日承恩及暮年。五马行逢淮甸雨,双旌重拂岭南烟。

都门莫惜金樽尽,故里仍看昼锦还。移郡喜闻民事简,好将德意重敷宣。

溪隐为章氏题

明代 杨荣

幽人昔隐清溪滨,溪中流水光粼粼。常时濯足风湍晓,几度荡桨烟波春。

高怀对此真澹泊,啸咏沧浪心独乐。竹寒沙净小窗幽,酒醒梦回月初落。

幽人乘化知几年,溪边胜景还依然。临流有客想芳躅,况复胤嗣多才贤。

当时品题遗翰墨,展卷悠然仰先德。谁云杖履迹已陈,文采风流照溪侧。

我亦平生慕胜游,武夷曾回九曲舟。何当为扫溪头石,坐看一片冰壶秋。

送翰林脩撰连景贤归建宁省墓

明代 杨荣

长空淡淡秋气凉,金台红叶飘清霜。词林有士荷恩宠,衣锦翩翩归故乡。

故乡迢递在何处,云水微茫隔烟雾。一尊酒尽情更赊,三叠歌残留不住。

绣鞍金勒王花骢,洋洋意气如晴虹。官河初泛过瀛海,眼前景物应无穷。

岱宗磅礴亘邹鲁,人物衣冠自今古。梁山奕奕神禹功,千载奇踪在西楚。

钱塘月落潮正平,吴歌越语相间声。买鱼沽酒且为乐,吊古兴怀无限情。

兰桡桂棹疾如矢,风正波平日千里。望中闽峤白云边,笑指乡关在伊迩。

维时溪上梅花开,花间喜迓扁舟回。绮筵交错列华馔,紫霞潋滟浮金杯。

锦衣绚耀已如此,光被松楸及桑梓。焚黄既毕早趋朝,忠孝兼全孰堪比。

嗟予衰老白发多,滥叨厚禄居銮坡。三朝自幸沐优渥,涓埃未效将如何。

今晨送子转悽恻,聊写长歌壮行色。到家故旧若相过,为道年来重相忆。

题子昂竹

明代 杨荣

自是吴兴笔法奇,琅玕随意墨淋漓。几回犹忆吹箫处,正是秋山月落时。

水竹居为王学士题

明代 杨荣

君子尚贞白,尘累皆弃捐。寸心何所似,璧月澄深渊。

一从辞故乡,高步青云边。鸣环侍銮坡,俨若瀛洲仙。

岁月忽如流,华发今垂肩。兴言思旧林,彷佛潇湘川。

万竹密如箦,下有石涧泉。图之当座隅,抚玩心所怜。

亭亭立苍玉,湛湛涵清涟。对此足自适,高歌淇澳篇。

永言保贞操,勿渝金石坚。

送张大尹之建阳

明代 杨荣

东馆编摩近一年,清时多士羡才贤。书成已荷恩光重,命下还闻邑政专。

匹马萧萧辞北阙,双凫杳杳向南天。建阳此去谁云远,士庶欢迎锦水边。

题菊送钟郎中归省

明代 杨荣

秋景已过半,嘉节近重阳。鲜鲜篱下花,粲粲吐阳芳。

韬玉每舒白,椷金盛传黄。清含九天露,冷傲三秋霜。

郎官告归省,折赠寿母觞。写图寓深意,还期晚节香。

送弟仲宜归乡

明代 杨荣

吾宗出关西,夙昔清白门。后裔日云盛,派衍流益分。

建安遂占籍,瓜瓞绵以蕃。我祖怀隐德,积善开庆源。

峨峨大■山,佳木森云屯。芳名重当世,遗泽传子孙。

伯父抱才器,声价比玙璠。一官处中都,戎幕称贤宾。

我父远相从,同气情实敦。粲粲华萼辉,嗈嗈鸿雁群。

清望属明时,懿范垂后昆。沦谢岁云久,音容杳难闻。

嗟我承先绪,遗训心所遵。穷经忝科第,志愿幸已伸。

优游词垣职,出入叨宠恩。及兹二十载,曷以摅忠勤。

譬彼海与岳,安能效涓尘。终期竭驽钝,庶用答君亲。

岂无桑梓怀,迢迢隔晴云。骨肉久乖违,感嘅难具陈。

吾弟忽远至,义重情乃真。提携我仲子,跋涉良苦辛。

相见若梦寐,悲伤杂欢欣。从容问故旧,婉娩及乡园。

枌榆幸无恙,松菊今尚存。顾此万里心,罄兹终夕言。

连床听夜雨,秉烛对芳尊。良晤能几何,别意遽忍论。

秋风吹征衣,灏气拂高旻。执手向都门,顾此停车轮。

殷勤在长道,善保千金身。悠悠离别恨,托之图画新。

烟树既绵邈,云山复嶙峋。时或一披览,慰此怀思频。

白鹿

明代 杨荣

古称瑞鹿真奇特,千载为苍始为白。只今牝牡自天成,并毓小麑皆雪色。

斯实吾皇圣德纯,四方八表俱回春。产兹素质表神异,胚胎便觉超凡群。

金精降灵天所锡,百兽珍奇孰能匹。贡来玉陛殊未知,立近瑶台恍难觅。

乃知造化之所为,欲与彩凤同来仪。小臣作歌献丹扆,愿续文王灵囿诗。

送河南按察使包德怀之任

明代 杨荣

圣明敦化理,一念惟勤民。绥辑良有要,任官贵得人。

百职当毕举,况兹风纪臣。激扬匪易事,表率在一身。

登庸或有昧,庶务将纷纭。明廷秉至公,所以慎选抡。

包公东浙彦,早充观国宾。拜官内台署,冠豸垂缨绅。

屡看持宪节,巡历宣皇仁。丰采耀冰雪,霜威凛秋旻。

英声播中外,烜赫今几春。朅来膺峻擢,舆论殊欢欣。

司宪涖河洛,拜恩出枫宸。玉音自天降,文彩照三辰。

晴日绚祖席,凉飙拂行尘。临分更赠言,何以话情亲。

外台位望崇,当使政令新。此去必勉旃,民俗广咨询。

官曹去蠹弊,里闬息频呻。坐令冤抑理,庶俾惠泽均。

惭予寄寅亮,未能竭忠勤。愿子尽乃职,上报圣明君。

明明树嘉绩,奕奕扬清芬。

随驾幸南海子

明代 杨荣

天开形势壮都城,凤翥龙蟠拱帝京。万古山河钟王气,九霄日月焕文明。

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霭萦回绕翠旌。圣主经营基业远,千秋万岁颂升平。

云林书屋为曾蒙训题

明代 杨荣

青山何崔嵬,白云在林端。石涧滴清响,松风生夏寒。

幽居一何静,尘俗澹不干。简编恣舒卷,怡然心所安。

正襟味道腴,意适遂忘餐。名教有乐地,岂徒此盘桓。

勖哉崇德业,令誉垂不刊。

送佥宪王彦修之四川

明代 杨荣

几年青琐荷光荣,今日承恩出帝京。玉节遥持霜气肃,绣衣初绚日华明。

都门酌酒宽离思,宪府临民蔼政声。莫道巴川西去远,锦城父老喜相迎。

挽胡学士

明代 杨荣

阀阅簪缨远,才华自夙成。彤幡遗旧德,黄榜占魁名。

卓荦金闺彦,瑰奇玉署英。谋猷膺主眷,风采照人清。

得句珠玑粲,摛文锦绣明。词源惊倒峡,步武羡登瀛。

共诧分莲贵,争传视草荣。铺张昭圣治,黼黻际隆平。

厩马追星骏,宫衣叠雪轻。大官供膳美,内帑锡金盈。

紫诰扬先泽,青绫直夜更。光华承宠渥,献替尽忠诚。

清问临双阙,高名重两京。宸衷方倚注,薤露忽歌声。

痛哭怜交契,追怀怆圣情。褒封增恤典,勋爵耀铭旌。

旅榇孤舟路,乡山万里程。沧洲秋草碧,宰树暮云横。

逝水空长叹,流年谩自惊。惟馀同列者,回首泪沾缨。

题蒋御医永思堂

明代 杨荣

謦欬茫茫杳莫闻,高堂挥涕几晨昏。烝尝敢废如存礼,鞠育难酬罔极恩。

独鹤下时风满树,慈乌啼处月当门。幸承遗泽膺天宠,秪罄丹衷慰九原。

五色鹦鹉

明代 杨荣

陇西有鸟名鹦鹉,文彩辉煌快先睹。九苞鸣凤真可方,五色鹓鸾安足数。

翠羽红衿何陆离,锦膺绣臆尤瑰奇。回翔自是多态度,顾盼转觉生光仪。

天赋美质独含慧,巧舌能言世所贵。相唤相呼多好音,双双顾影真妍媚。

上林日暖祥风轻,啄食永得沾恩荣。愿效嵩呼祝圣寿,日日长闻万岁声。

题夏尚书横披山水

明代 杨荣

青山绵亘何盘盘,空翠杳霭连冈峦。千寻黛色云中出,万叠芙蓉天际看。

悬崖峭壁真奇绝,百尺飞泉洒晴雪。石磴高低入渺茫,岚光远近相明灭。

其中茅屋临水开,野桥曲涧纷萦回。抱琴客向谁家去,鼓棹人从何处来。

百花烂漫争妍媚,远树参差带新霁。初疑盘谷隔风烟,忽讶桃源在尘世。

人间此景那可逢,嗟哉画史何其工。摩挲展玩不忍释,为写清兴思无穷。

挽宋尚书

明代 杨荣

早有声华著外台,还陪宗伯见多才。垂绅已喜登廊庙,听履应宜位鼎台。

遥望旌麾云外去,俄惊旅榇峡中回。九重紫诰隆褒赠,不独生荣死亦哀。

挽胡祭酒兄

明代 杨荣

白发江南老布衣,青云事业与心违。平生诗酒事争羡,满眼芝兰古亦稀。

济世只因收药物,看山长是著荷衣。楚乡千古思遗德,马鬣峨峨映落晖。

题陈新冠山书屋

明代 杨荣

冠山深处擅清幽,窗户沉沉黛色浮。碧树白云千嶂晓,青灯黄卷一帘秋。

弦琴时弄梅花操,书字频将柿叶收。好向英年勤学业,成名宜与古人俦。

杨荣

杨荣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2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