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思睿见寄

次韵思睿见寄

宋代 杨时

圣贤千古愧难攀,力学方忧敢自閒。
顾我久抛声迹外,惭君犹挂齿牙间。
平生拙计心长在,解带高风志未还。
捧檄于今非得已,漫劳魂梦绕溪山。

诗人杨时的古诗

过石首谒县官回有作

宋代 杨时

万事纷纷醉即休,无功可作酒泉侯。
谁能载取千缸去,且向舟中打拍浮。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其五

宋代 杨时

圣门事业学须彊,俚耳从来笑折杨。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汉坂舟行

宋代 杨时

曲岸通幽径,疏篱映竹斜。
坞深藏吠犬,林薄露人家。
石濑鱼偏美,邻村酒易赊。
只应云水富,自是一生涯。

鄱阳湖观打鱼

宋代 杨时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
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
纷纷渔舟子,疑若挽可拾。
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
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
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
鲲鲸亦狼狈,风雨移窟宅。
玉渊有神祠,变化在嘘吸。
胡宁饱羶香,忍视万鱼急。
幽潜不足恃,感叹百忧集。
寄谢漆园吏,于计未为得。

检田

宋代 杨时

寻仑上层岗,随冲出高原。
烟火一里余,鸡犬遥原闻。
瘠壤仅容席,讼牒徒纷纶。
齐魏两蜗角,况复三家村。
举世竞豪末,薄俗宁足论。
吾衰过元亮,欲辨已忘言。

寄游定夫

宋代 杨时

忆昨相逢凤山趾,驹隙骎骎余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邻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筑田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寄湘乡令乡世贤

宋代 杨时

身游羿彀偶相逢,安得初终若駏蛩。
道学未容窥阃奥,吏师应许叩邻封。
萧条此意君谁问,落拓微官我更慵。
卢白回旋真戏事,傍观无用气填胸。

入山行

宋代 杨时

苍崖峭立青天涯,古径芜没沿清溪。
深林四合昼亦暝,寂寂惟有哀猿啼。
野人心形灰死如槁木,山禽见之犹惊飞。
因嗟太古不可复,我无机械胡相疑。

过清溪渡

宋代 杨时

天阔江衔雨,冥冥上客衣。
潭清鱼可数,沙晚雁争飞。
川谷留云气,鹈鹕傍钓矶。
飘零沧海客,期到一帆归。

送陈几叟南归

宋代 杨时

连墙东郭倦追寻,高卧毗耶老病侵。
自愧屠龙真拙技,漫令吾子费千金。

久不得家书

宋代 杨时

鴥彼晨风飞,日暮归郁林。
游子尚何得,但寄千林心。
庭闱斑白亲,忆念我亦深。
云何彼无耗,徒役梦寐寻。
有如在空谷,岁久想足音。
竹篇一行书,贵可抵万金。
踟蹰步前庭,复坐口欲暗。
泪堕不自知,便觉盈衣襟。
人生本无待,岂受外物侵。
归当卧牛衣,竹箨横荆簪。

寄题赵贯道后乐亭

宋代 杨时

业祠有狐鸣,群雏满东州。
彬彬齐鲁郊,不复论轲丘。
鼓刀贩缯翁,衮衮封公侯。
风流日凋弊,世久俗益偷。
昔时载经人,辍耕仍佩牛。
椎埋昼行盗,闾里更相雠。
赵子尉平阳,始止惟民忧。
百花烂成围,幽禽哢春柔。
问子胡不乐,我心殊未休。
威明揉强梗,骄鹰化为鸠。
买犊解吴钩,束身自锄耰。
田庐户无枢,长物弃不收。
结亭自乐只,开编玩前修。
谁云酸寒吏,忧乐非身谋。
乃知君子怀,与世异沉浮。
嗟予一漫叟,放浪犹虚舟。
舞雩有清风,遗迹今在不。
君乎去此矣,欲往将谁俦。
寄言春服成,尚觊一来游。

閒居书家

宋代 杨时

虚庭幽草翠相环,默坐颓然草色间。
玩意诗书千古近,放怀天地一身閒。
疏窗风度聊欹枕,永巷人稀独掩关。
谁信红尘随处净,不论城郭与青山。

寄长沙簿孙昭远

宋代 杨时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空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浏阳五咏·飞鷃亭

宋代 杨时

芙蓉凋尽蕙兰芳,杖屦翛然一漫郎。
凫鹤短长宁复问,但知鹏鷃两相忘。

勉谢自明

宋代 杨时

少年力学志须强,得失由来一梦长。
试问邯郸欹枕客,人间几度熟黄粱。

次韵晁发道

宋代 杨时

谁能载酒寻元亮,共寄无何作醉乡。
便好收心事农圃,不须惊世露文章。
壶中日月春长在,塞上烟尘客自忙。
千里同风无远近,未分秦陇与潇湘。

腊月见桃花

宋代 杨时

脂脸轻匀作艳妆,未应洁白似梅香。
夭红不见凌霜操,漫向春前取次芳。

衡晚偶成二首

宋代 杨时

风飘淅沥闹诸邻,却扫衡门溷世尘。
天气清明衡意熊,夜光浮动月精神。
流年渐觉侵双鬓,生理从来付大钧。
临水便同濠濮趣,翛然鱼鸟自亲人。

又用前韵和早梅二首

宋代 杨时

楚国春归早,寒梅处处开。
月和清艳冷,天与靓妆来。
东阁诗魂动,南枝岁律回。
萧然冰雪熊,无处觅轻埃。
杨时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1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