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竹寄一夔侍讲 其二

题竹寄一夔侍讲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江南三瑞同升日,邂逅京华意最亲。阅历风霜三十载,一枝留擅故林春。

诗人杨士奇的古诗

挽诗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诗书世积儗菑畬,孝友人传遍里闾。清代光华腾五色,凤凰池上凤凰雏。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绸缪倏已分,望望犹伫跂。岂无相交人,外同中乃异。

夫子夙所慕,爰结金兰契。眷言资谅直,矧重仁与义。

荏苒四十年,气合恒一致。皎皎松柏心,永矢在终岁。

题给事中梅花

明代 杨士奇

螭头簪笔退朝迟,小阁银瓶玩竹枝。想见襟怀清似玉,冰霜还结岁寒期。

寄长儿韵语 其十三

明代 杨士奇

东掊西取亡民怨,散施僧家与道家。如此善因求有福,有灾无福只堪嗟。

清平乐 其三 赐从游万岁山词

明代 杨士奇

广寒宫殿。晓驻黄金辇。天上彤霞平近眼。俯看碧云芳甸。

乾坤六合皆春。荣光瑞彩津津。浩荡云飞川泳,甄陶总出皇仁。

孙给事小画

明代 杨士奇

俱怀坚贞节,云根偶相遇。投我双翠翘,报以珊瑚树。

永矢冰霜时,欢依共迟暮。

题梅与之序侄

明代 杨士奇

盘中松竹如云雾,尚少梅花玉雪姿。置在草堂成四友,岁寒相对静相宜。

题梅送钟沔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墨绶铜章向永嘉,人如素璧净无瑕。琴堂画永玩香雪,绝胜河阳县里花。

分题送史郎中代时彦学夔德遵 其三 芙蓉

明代 杨士奇

菡萏开初盛,池塘及早秋。根从玉井得,叶似镜湖稠。

丽彩凝云动,清香抱露浮。娉婷汉女出,窈窕洛神游。

折赠宁忘远,听歌或弭愁。惟将君子意,临别寄绸缪。

题东禅老僧所藏陈举善小景

明代 杨士奇

云所道人飞锡远,白云犹护旧禅房。向来聚得昆冈玉,长向林中起夜光。

送黄学士还永嘉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龙马乐歌九首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龙马出,掩骥群。捷流电,籋矞云。入玉阙,登金门。灵自天,瑞圣君。

送史常

明代 杨士奇

君子达义命,不为外物骛。孳孳脩其身,贵贱安所遇。

青蝇污白璧,自古有不虑。曾参不杀人,谗言令母惧。

直生见诬金,赏之亦不忤。暧昩须臾间,光明悬竹素。

之子抱夙尚,雍容伟仪度。读书膺荐达,操节致时誉。

遂拜二千石,分符牧黎庶。所务廉与仁,果得茕嫠慕。

磷缁出媒蘖,不辨亦不怒。怡然返初服,脱洒谢羁马。

拜辞出都门,春华未迟暮。白云动高兴,清莺满长路。

家在溧水阳,行行见乡树。上堂悦父母,下堂洽亲故。

人生有至乐,岂必贵与富。念子相知旧,此别何时晤。

浩浩缱绻怀,因诗一披露。

题刘伯埙所藏云山图

明代 杨士奇

一片青山是何处,复岭层峦清可数。春来缥缈生白云,云际连延见芳树。

雨声半夜涨溪流,隐者虚亭近水幽。寻常书帙有真乐,况复同志来扁舟。

展图彷佛沙溪路,四十年馀记曾去。鹅鼻峰高捲翠岚,鸡潭波静澄寒雾。

百川先生富天趣,一笑相逢豁襟度。携酒持鱼踏白沙,共我酣唫不知暮。

先生乘云竟不归,令弟郎曹荣锦衣。每同感慨论畴昔,还忆旧游心不违。

我愧非才侍丹阙,壮岁叨荣已华发。投簪他日或蒙恩,更访沙溪棹明月。

题辉侄兰

明代 杨士奇

幽澹其芳,介于贞石。何彼鸾凤,而栖枳棘。言念君子,可以观德。

伯阳新辟斗室有诗见示用韵奉和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新来居斗室,还自惜分阴。尽日唯探易,閒时不罢琴。

檐昏钟响度,窗皎月华侵。及此宜无事,犹含白雪吟。

题竹赠萧令复任归安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雪堕关河枫叶丹,扁舟南去路漫漫。一竿不是寻常赠,要看青青傲岁寒。

赠伯时外弟

明代 杨士奇

海榴作花梅雨息,令弟五月来京国。玉堂晚归五见之,豁然令我舒胸臆。

传杯剪烛两迟迟,还因亲爱动欢悲。清姿秀质今在眼,严父慈亲空永思。

又促明朝理归舫,家在西城柳溪上。高楼深馆绝尘纷,努力诗书振馀响。

题竹寄杨伯升

明代 杨士奇

夏口驿前风物清,幽居萧散澹无营。一枝岁暮清于玉,为托筼筜寄远情。

具庆堂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白玉娟娟粉署郎,明时具庆筑高堂。天恩宠赐天曹禄,五彩衣裳献寿觞。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