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竹赠孙公器医士 其二

题竹赠孙公器医士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旧诧邯郸带下医,渠今奇术重京师。董家红杏苏家橘,未比孙家绿玉枝。

诗人杨士奇的古诗

题萧彦常竹

明代 杨士奇

雨苔绿遍珊瑚石,云彩晴开翡翠林。好作萧斋傍幽处,一编时究古人心。

龙马乐歌九首 其七

明代 杨士奇

乾之方,星之精。萃厥灵,挺异生。维圣仁,来嘉祯。维圣仁,寿万龄。

题鄂渚赠别图送人归庐陵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客游黄鹤矶畔,家住金鱼浦前。心似波间明月,随君先过螺川。

题陈宪章巡检山水

明代 杨士奇

山翠悦人心,清流堪洗耳。浩浩名利途,扰扰何穷已。

画史有高怀,披图思千里。

夜过徐州

明代 杨士奇

怒涛翻河乱石横,牵船上洪初月明。夜中不辨黄楼处,惟听层城钟鼓声。

武昌游道院 其二 客字

明代 杨士奇

通衢拥车骑,四术罗第宅。仙宫郁云兴,邈与红尘隔。

交疏被朱绣,飞薨绚金碧。竹树纷掩映,烟霞互辉赫。

爰有一羽人,于焉托其迹。皓皓白玉姿,翩翩异人格。

我来扣松关,相与论玄默。阶前孤鹤舞,林下啼猿寂。

于兹究典坟,信足探幽阒。无田寄閒身,翘思羡乡国。

天台与赤城,聊可资游息。丹丘有遗构,琼台多旧识。

胡为旷归期,久作周南客。

挽俞汉远诗

明代 杨士奇

穷通各有命,匪人所克为。俞生越乡彦,落落荆璞资。

一朝污苍蝇,弃置在涂泥。良工屡回顾,昧者掩抑之。

俞生安义分,浩浩旷达怀。庭阶绝尘杂,春草含碧滋。

对之襟宇融,点染出天机。兴来写川岳,奋笔疾若飞。

以斯自陶适,贵富邈罔知。自偶清者游,宁惭俗流疵。

如何逐化物,奄忽在今兹。岂徒同侪憾,上有慈母悲。

幽室杳冥冥,怀旧书此词。

还至岔道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重九将行酌酒杯,庭中嘉菊半才开。于今未及风霜劲,定有黄花待客回。

题王孟杨检讨鹡鸰图

明代 杨士奇

平生急难意,怅咏鹡鸰诗。绿水夫渠后,清秋独立时。

王家好兄弟,对尔自怡怡。

示训升侄

明代 杨士奇

学人有道戒骄盈,谦益由来著圣经。看取千流并万派,尽沿东下作沧溟。

赠王行敏

明代 杨士奇

芙蓉丽晨旭,粲烂云锦垂。采折欲有赠,徘徊增离思。

嘉晤讵几日,星言复南驰。滔滔逝长驶,流光奄如之。

念子昆山秀,皎皎瑚琏姿。终当膺荐达,磨琢贵及时。

高斋面山水,卉木含华滋。栖迟固适意,静脩谅所宜。

勉哉慎树立,以副平生怀。

赠陆伯阳 其二

明代 杨士奇

妖媚园中花,岂不当春荣。孤高陵上柏,严霜厉坚贞。

匠氏来相求,藻绘升栋楹。固知君子人,特立以成名。

题王孟瑞写竹寄本之

明代 杨士奇

北风起郊甸,寒声骤长林。引领睇溧阳,怀贤思弥深。

耿介直士节,幽贞君子心。平生惇契好,如彼双南金。

昔别夏未届,今来春载临。吴丝将蜀桐,和谐会相寻。

岂乏桃李花,秋霜易见侵。懿此岁寒操,持贶心所钦。

题谖草

明代 杨士奇

对此谖草,粲乎有章。我自陶陶,何忧何忘。

题欧阳渤梅

明代 杨士奇

莫叹冷官兼冷地,古人忧道不忧贫。一经分教繁昌县,日对梅花慕古人。

晏太守重庆堂诗

明代 杨士奇

家居重庆郡,堂奉重庆欢。堂中二亲大母母,白欢如银身健康。

大母行年九十三,母也今年七十五。姑慈妇孝天锡寿,旨酒在樽殽在俎。

蹁跹五綵服,绕膝戏孙曾。森森暖翠慈竹茂,烂烂云锦谖草荣。

象简绯袍日趋拜,门拥彤幡燕皂盖。邦侯为政儗龚黄,能致高年总心快。

故家元住大江西,元献声华北斗齐。公侯子孙必复始,封诰行看照闾里。

题竹送欧阳瀚教闽县 其一

明代 杨士奇

故人有子早能官,万里曾经蜀道难。此去三山近南海,讲帷依旧一毡寒。

题蔡骐练林先冢图

明代 杨士奇

犹诵过庭教,俄成陟岵悲。尘生五色服,空忆上堂时。

新冢楸梧绿,深春雨露滋。含情已无限,更咏蓼莪诗。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 其三

明代 杨士奇

终岁之所怀,岂缘耄疾躬。上有明主仁,德比三躬隆。

人生非草木,宁昧造化功。出身儋禄爵,道存敬与忠。

夙秉高洁心,况闻贤达风。焉能甘淟涊,委躯侪凡庸。

胡学士山居六景 其四 天玉泉石

明代 杨士奇

岧峣天玉峰,高出南斗上。自昔采灵芝,托身此萧爽。

扫石青云生,鸣琴答泉响。已趋金门直,犹结丹霞想。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