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守阯
我怀犹子在长沙,天北天南各一涯。为问同年外台使,不知何处郡丞衙。
竹林风月閒来久,湘水云烟望转赊。圣主恩深汉文帝,赐环仍与陟清华。
视篆后二日得孪子
日出东城啼乳乌,檐前乾鹊又相呼。判花公署乾投笔,坐草私门又挂弧。
自笑秋瓜生并蒂,休嘲老蚌出双珠。多男且得宽怀抱,未计将来贤与愚。
陈方伯邀观惠山泉
古庙三贤在,方塘一鉴开。水流螭吻出,源发鹫峰来。
树影波心见,茶香云外栽。竹炉有风味,醒却紫霞杯。
拜湖后张四舅墓
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
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次韵寄侄茂仁郎中
南国移居有竹衙,平安消息报京华。傍篱已见新生笋,穿径还侵旧种麻。
每对此君思小阮,无由缩地与陵霞。重怀文懿归游处,啼鸟惊心泪溅花。
朝陵次学士家兄韵
谯门曙漏咽铜龙,天上祥云捧日重。廿里驰驱祥辇道,万山环绕护堂封。
黄金台殿东西列,白玉舆梁远近重。欲向桥陵追杜老,难将瓦缶敌黄钟。
林木养高
平生林下拥皋比,笑看鹓雏集凤池。锦诰已承明主赐,云山还系故园思。
鸿飞碧汉凌尘坌,鹤向青田啄玉芝。老眼静看人世事,夕阳亭外几枰棋。
长至日界首阻风
云帆遥逐雁南征,屈指三旬计客程。路入淮扬两州界,时逢天地一阳生。
石尤风气连云黑,甓社湖光入夜明。还忆往年当此日,满襟风雪上陵行。
得请喜复原韵
去岁蜩鸣入觐来,今年莺啭出金台。四时有序成功退,六十犹痴了事回。
钟阜晓山青抹黛,秦淮春水绿于苔。濯缨还向江东去,免得风吹扑面埃。
美稚
缥绿两儿皆好酒,邹阳潘岳赋中看。却怜今日潘童子,只侑先春小凤团。
白面总如冠玉美,清标恍出壑冰寒。交梨火枣从何得,披腹呈来不用盘。
甲子元日
去年金阙候朝参,今日瞻卬北斗南。新喜岁华逢甲子,早传家事付丁男。
遮贤几许六旬九,祝圣惟呼万岁三。厚禄素餐无以报,伐檀歌诵不胜惭。
送于国用编修养病归
清朝贤俊共弹冠,抱病怜君独解官。圣主恩深怜赐告,故人情厚劝加餐。
蕲阳易得三年艾,楚泽还滋九畹兰。征雁飞飞南又北,凭传尺素报平安。
腊月十一日奉天殿进书
紫宸班列晓钟初,拜进缃编上玉除。禹贡九州经制法,周官六典太平书。
重瞳日月垂明鉴,三殿云霞映卷舒。文武宪章应有在,致君尧舜复何如。
和儒
自少相从安乐窝,冬无炉火奈伊何。能将蟹眼汤吞尽,不怕龙须席冷多。
身在提撕明似拭,口当输写气犹和。寒宵得汝常安寝,一任人嘲春梦婆。
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
礼年登七合投簪,况复衰颜病已侵。再疏陈情归待报,九重恩命愧难任。
崇阶进蹑尚书履,厚蓄何须季子金。林下清风贫亦乐,不忘忧国老臣心。
退直有怀寄董德初太守
赐环簪笔侍明君,待漏趋朝对夕曛。未有尺书能寄远,谩思尊酒共论文。
吟看雁影横秋色,坐对灯花落夜分。不识滇南贤太守,也曾相忆赋停云。
钝儒
章台颖脱出群伦,日染龙香剂润身。涉署水衔头欲秃,题封山启迹还新。
中心正直摹犹壮,小字模糊大转神。莫话秦人少恩事,不遗黎老咏皇仁。
爽客
九光佛眩两街僧,六角金从五字增。几叶栟榈人易忽,一逢安石价须腾。
轻翻香袖风生席,独映齐纨月似冰。纱帽閒眠对鸥客,不须庸汝却炎蒸。
初署院印
霞明禁苑日初升,遥望龙墀虎拜兴。职业乍纡方寸印,官衔仍是一条冰。
槐厅吏散清阴合,柳院莺啼淑气蒸。文武衣冠多旧识,贺门欢宴酒如渑。
王仪宾第赏菊
王晋卿家菊满篱,我来犹见傲霜枝。清芬只合犹兰并,冷艳宁教睡蝶知。
已过重阳还对酒,为怜晚节更题诗。回看桃李东墙外,不及春风二月时。
吴原博少宰旧有别业其从子为搆二亭其间
旧业吴门今复脩,重开小筑近西畴。不同往日围棋墅,已办归时命驾游。
谢傅赏心嘉玉树,杜陵高兴付沧洲。为霖更望龙头在,未许安排范蠡舟。
杨守阯
(1436—1512)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杨守陈弟。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寻掌翰林院。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守阯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学行与兄相埒。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 63篇诗文
送孔润伯归乐清
高叟
焙师
芳童
清士
送蒋容知州
阳谷道中清明
饮大理家兄宅时驾部弟秋官侄及君美御史时升府丞两婿皆在席醉吟一 ...
邵伯湖口与质夫丈启小酌
次韵酬翰长马良佐
应制西山胜刹
孝陵恭谒有述
题朱太守山水画雪夜景
园亭家晏次大兄韵
送王原常用其留别诗句为题三首 其三 分歧思不禁
应制苍苔
寿史母一百一岁
寄从子茂元
间居漫兴
岁馀感怀
赋得洞庭湖送侯公矩佥宪
送某通判
赋得震泽晴波送人入闽
德州王知州琎韩同知琏各招宴于园亭
和武靖侯赵公赏花诗
画山水为费廷言司业题
送王原常用其留别诗句为题三首 其二 璧水日论心
送董启之进士
题兰竹图
到家喜入新第
送范吉太守
送莆田尹周用中
游东湖普恩霞屿诸寺
送王原常用其留别诗句为题三首 其一 白云时在目
释奠即事有感
次韵寄丹陵尹陈明远
送大司寇戴公祭扫荣归
竹茶炉次吴原博谕德韵
到福州城奉和家大人韵
送人赴南京督府
与杨廷俊同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