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端午 其二

端午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曾约佳人端午归,又期僚友面南池。谁知犹阻重门锁,未拟轻为故国悲。

九节菖蒲应好在,十围樗木正相宜。微行细约宁忘我,却话今朝会有期。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次韵子椿见寄

宋代 李之仪

一逢佳节一消魂,青彻江山绿满园。又把锄犁聊自遣,却嗟身世独难论。

三钟切幸资三径,九奏时犹梦九门。胜处何能偏见忆,便应佳思袭香荪。

偶题六绝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不觉六月初八日,还是去年瓜熟时。鞭藉竟谁能致曲,定自昭昭终可期。

千秋岁(和人)

宋代 李之仪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重将报。绿香摧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
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次韵米元章

宋代 李之仪

蹭蹬生涯可否间,强扶衰绪欲间澜。蓬生虽托麻方直,器就宁嗟木是蟠。

晚寄乡闾端有谓,时容鸡黍共论欢。连城未荐难为璞,莫与坚珉一眼看。

筑城词效张籍体

宋代 李之仪

齐眉去,朝天回。一声号,千声催。土匀才布一抟许,试锥只恐锥锋摧。

万仞连云绝川路,胡骑回还不敢觑。但云本是汉家地,如此携家渡河去。

渡河去,莫回头。汉家人人要首级,渭州门外签尔喉。

瑞竹即事三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鸭脚初成绿未齐,芭蕉仍在柿阴西。推迁节物均如此,眼界何须苦自迷。

减字木兰花·乱魂无据

宋代 李之仪

乱魂无据,
黯黯只寻来处路。
灯尽花残,
不觉长更又向阑。

灯回枕上,
那件不曾留梦想。
变尽星星,
一滴秋霖是一茎。

蓦山溪(采石值雪)

宋代 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四

宋代 李之仪

软火明窗酒一尊,馀杯未减日尤昏。谁人为折东来阁,续得何郎日断魂。

次韵真师移植新竹

宋代 李之仪

锦绷方有托,粉面转相疑。渐露凌云节,微分弄月枝。

高僧开槛赏,野客带砧移。只恐成龙去,空来款此时。

吴思道相送同宿崇因二首 其抛

宋代 李之仪

端门风月十年抛,垂老山林寄抛瓢。可得故人来市脚,共寻陈迹到江郊。

麦黄且置尘中累,眉白欣投世外交。只恐话长清夜短,明朝去路不相饶。

失题九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上番新梢与旧齐,啄残红腐半成泥。画船似觉去已晚,丽句犹堪手自题。

气候相催虽迅速,笑歌赢得暂招携。红舒绿卷分前后,全胜当年白集西。

閒坐

宋代 李之仪

鸦衔遗秉趁饥鹰,老牸时传唤犊声。凡物有生皆有乐,不堪孤坐泪纵横。

次韵湖阴韦深道五小诗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髭须潇飒面嶙峋,怪我多非旧日人。百里挐舟谁复尔,却应情重故情亲。

试陈瞻

宋代 李之仪

卧听风声坐见山,此生长寄有无间。等閒撇起能知病,莫厌萧萧雪满颜。

试陈瞻 其六

宋代 李之仪

春来多病圣频中,歌曲双青笑拂红。今日闭门常静坐,始知身世已衰翁。

宿观音寺三绝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倦听帘间点滴声,栖禽初报晓来晴。分明市合人争语,清浊高低各有情。

赠刘九思山人

宋代 李之仪

我行亦偶然,君来定何谓。风高浪如山,闻者亦已畏。

而君从一叶,过我乃特地。邮亭六日俱,临行尤自愧。

朝出才辨色,夜归或沾醉。残灯不见人,待我独忘睡。

语款多破颜,情极几屑涕。屈指再相从,便作新井计。

我担既弛肩,君驾亦方税。不觉涉四年,俯仰才一喟。

每见意每加,终始不少替。顾匪求名顽,岂不怀此义。

凡生等飘蓬,何物非委蜕。为我谢故人,随方聊自慰。

次韵赠答洪觉范五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岂为弥天盖世,却来作戏逢场。可是因人尔尔,要非皆我堂堂。

试郭底泉和韵

宋代 李之仪

午睡不觉久,起坐独扪腹。眊氉相苦魔,眩瞀遂为族。

永怀氉溪春,偶尔得藏畜。品第虽非貂,犹胜狗尾续。

虚堂无纤尘,百转纷击筑。破碾顿愕眙,屑纷随轮蹙。

被褐而怀璧,凡眼真亵渎。聊资定碗黑,岂待无托绿。

久闻城西角,有泉湛寒玉。名因所居传,廉惠才可仆。

殷勤持小罂,甘莹来一掬。蟹眼方转旋,色味相芬馥。

迩来棘荆生,未易梨栗熟。一啜便超腾,庾愁空万斛。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