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椿萱三寿卷为端州郑太守题

椿萱三寿卷为端州郑太守题

明代 叶春及

曾向炎蒸载石还,即看飞鹤下兰岩。朱轮接武同西汉,白首移文异北山。

玉树远辉庭下彩,瑶花长映镜中颜。只今南国思公子,遥望群仙霄汉间。

诗人叶春及的古诗

游黄塘山庄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何处寻芳径,西湖一草堂。山从门外合,花近席前香。

水榭宜风舞,烟萝爱日长。况逢支遁在,林下足徜徉。

送张伯珍赴京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贾勇休誇六郡雄,提戈东望绿林空。可怜诸将封侯尽,白马青袍向北风。

送潘去华侍御还朝去华在粤著书名百六书成而召故次首及之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南迁客舍寄桄榔,五岭今传五月霜。自是主恩深雨露,肯令韩愈到潮阳。

白云洞口号

明代 叶春及

洞晚云随入,岩秋雨自飞。莫愁沾野席,犹得涴尘衣。

岁月吾将老,烟霞兴不违。昔年招隐处,丛桂可同归。

赠玉娥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千峰斜日一枰残,月上霓裳驾鹤还。尔自姓王人不识,他年应比烂柯山。

入罗浮夜访毛联伯姻家

明代 叶春及

为就罗浮卜,言寻木石邻。野昏惟信杖,林动忽疑人。

尉遇灞陵醉,门呼垤泽频。曲肱如可托,风露亦容身。

郭学宪欧水部胡计部过访石洞得东字

明代 叶春及

抱犊鹿门中,萧萧日暮风。卧愁闻塞北,立强离墙东。

浊酒开三径,高轩过数公。济时吾岂敢,愚谷倘相同。

质明谒帝期雨亦往忽然晴朗遂得遍游

明代 叶春及

天门初日照扶桑,雾捲千峰见八荒。遂使冲星朝玉帝,始知遇雨异秦皇。

山连瀛海三神出,水划中原万里长。霁雪开云俱往事,丹梯南望迥苍苍。

送孙使君请告归槜李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双轓非不贵,一病竟如何。白璧投人少,青山入梦多。

家临沧海曲,帆挂太湖波。日暮逢渔父,君听鼓枻歌。

题陈明府园亭 其四

明代 叶春及

芳园连梓里,秀色总堪怜。帘上东岩日,窗含妙峒烟。

柴桑新植柳,华岳旧栽莲。千载王摩诘,空令画辋川。

秋草鹡鸰诗送黄箴卿扶兄榇归闽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孤鸟思故栖,灵舆难久停。星言夙行迈,宾客皆涕零。

启殡鳄湖汭,进棹龙川汀。阴云冒广柳,悲风结前旌。

山川脩且阻,日落不遑宁。契阔亦匪他,骨肉弟与兄。

昔者为鸳鸯,何意为鹡鸰。感物三叹息,寤言自拊膺。

陆川县谯楼晚眺呈张明府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雨过峰峦生夕烟,登楼秋色正堪怜。几家城郭苍山里,一县弦歌落照边。

花近烽狼消古戍,叶飞云雁下平田。开樽取醉劳明府,无奈中原别绪牵。

远行有以金赆者赋谢

明代 叶春及

志士思惄死,裸葬官道傍。岂不惜憔悴,为谋当自臧。

曰余失前路,适楚临太行。方愁道邈远,况复怀盈箱。

不见五都豪,白璧黄金堂。一朝赴冥廓,徒使雍门伤。

我欲竟此曲,此曲重且长。君不谅鄙人,申之以短章。

送少参归安韩公兵备广右兼怀方伯乔公督学刘公

明代 叶春及

昔余寄薄游,并公宰闽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栖棘。

拙劣守故丘,公独崇明德。建节炎海隅,晤言慰畴昔。

昨来祗简书,忽有西瓯役。漓江岂不遥,旬宣美臣职。

胡由事攀留,壶浆望如渴。矫矫云间公,梦寐犹颜色。

刘君鄱阳彦,贱子实亲识。岭树摇心旌,一别云泥隔。

行矣各致辞,努力加餐食。

赋得海不扬波赠张将军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大舶乘风马不如,孤城落日莽萧疏。即今空水天连碧,买酒将船问白榆。

句漏洞用壁间韵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昔人乘鹤去,遗洞已千秋。云向苍梧过,仙从紫府求。

风雷喧碧柳,龙虎护丹丘。未遂幽栖志,空令两度游。

奉送岭西王公参政湖南 其一

明代 叶春及

攀车夹道走群黎,揽辔重清粤岭西。虎踞深山重不采,雉飞平野麦初齐。

藩分江汉雄三楚,笛奏烟云散五溪。南顾即今纾圣主,禁城春早听霜蹄。

酬梁少仲见寄

明代 叶春及

不见经年梁少仲,东园禊饮使人思。风回宝刹潮生处,雨过银塘客醉时。

病起忽来青鸟使,缄开重见白云词。清秋拟鼓扶胥柁,为尔同攀桂树枝。

陆川县谯楼晚眺呈张明府 其二

明代 叶春及

向晚登楼望欲迷,清秋草色转萋萋。苍梧西上龙濠迥,翠岭南来雉堞齐。

千顷水田经雨湿,二更山月傍人低。未论鸡犬孤城寂,绕树霜乌不夜啼。

同山人林熙甫父老陈焜诸生陈巽卿陈练游菱溪五云山 其三

明代 叶春及

彭泽归元亮,眉山起长公。谁知千载后,今日一尊同。

夜色清溪上,岚烟碧涧中。他年传盛事,应识古人风。

叶春及

叶春及

(1532—1595)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20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