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黍离

黍离

宋代 安道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安道黍离译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安道黍离注释

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yē):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安道黍离鉴赏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安道黍离创作背景

  《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诗人安道的古诗

闻雁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不作悲秋意,关山一路春。似将消息报,看取再来宾。

重登庐山感怀

宋代 安道

四十年来烟雨多,国恨家仇奈若何;英雄抗日征战死,天涯游子唱离歌。
牯岭东西谷尚在,郎人士旧风波;庐山别业怀往事,好汉坡前望银河。

三朝书窗

宋代 安道

爆声唤醒鼻中雷,宿溜初停晓色开。
云落小须新日上,雪消剩放好春回。
老人自写题门帖,稚子先尝得岁杯。
明暖一窗聊引笔,东风折尽胆瓶梅。

辛丑1841再过除夜 其三

宋代 安道

案列黄橙佛手柑,花开绿萼水仙含。村斋度岁无长物,书味也从澹处参。

山居三十韵 其二十

宋代 安道

雨残连岫绿于螺,草际微凉入薜萝。草汁数升浇佛尽,云根几片赚僧多。

秋高虎涧闻清啸,夜半牛衣见踏歌。如此幽晖书未得,空劳物色惹鱼蓑。

五哀诗 故国子博士郭公

宋代 安道

汾阳饱经术,赋性甚坦率。在昔举神童,广场推杰出。

尚书诵在口,何论落自笔。总角取科名,弱冠纡缨绂。

早佐湘阴幕,汉鼎入周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扪虱。

周行亦黾勉,吏隐多放逸。滑稽东方朔,图画王摩诘。

古文识科斗,奥学辨萍实。字穷苍颉本,篆證阳冰失。

王绩醉为乡,伯伦居无匹。俸钱乏一囊,宦路从三黜。

朱衣多不著,白发仍慵栉。渐老羁旅年,方见升平日。

忽以伎术召,此意殊郁郁。放口忤无须,何门求造膝。

遁逃终见捕,谴逐道中卒。遗孤落闾阎,荒冢鸣蟋蟀。

手泽渐难求,谁家耀箱帙。投吊焚此诗,九原应有物。

晓发虚谷

宋代 安道

帷宫雨后纳新凉,虚谷风来百草香。万里晴云任舒卷,凭高但见碧天长。

礼明安塔二偈

宋代 安道

老阿师卒无嗣,石浮屠立有年。
丁宁金针玉线,惭愧鸾胶凤弦。

赴任南礼部九卿会饯于万福庵次韵留别 其一

宋代 安道

五云回首望宸宫,感激皇恩覆载同。身比马牛难报主,心随江汉亦朝宗。

镐丰故拟周京重,礼乐亲知舜典崇。自是臣劳均出入,岂将鸿迹叹西东。

雨淋铃 芷云参军神交十载,今秋过港,舟中话旧,次柳屯田韵送君 ...

宋代 安道

凉秋清切。乍相逢处,谈笑难歇。期君更尽杯酒,河梁执手,匆匆舟发。

十载萍缘莫定,见时正悲噎。问此去、何日归来,目断珠江绿波阔。

无人不道伤心别。况凄风、苦雨重阳节。知音落落谁是,当唤汝、是天涯月。

好放团圆,应照陈蕃,卧榻悬设。为尚有、千斛愁情,待向徐孺说。

和天随生韵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年年花信不相欺,五月红蕖浴锦池。忽讶碧簪纷在眼,奇观不数旧年时。

四虫言四首 其二 蝉

宋代 安道

遮了遮了。主人屋破忙不补,只愁秋来长苦雨。南冈黄茆亦易求,何不剪取遮床头。

城中尽是楼上楼,谁念中宵沾湿愁。

成都途中

宋代 安道

舟行到万县,水涨没桥齿。篷窗谢郁居,茅店觅栖止。

索绹维□舆,衡石较行李。灭顶幸无忧,茧足又告始。

清晨出西门,迎面即嵬垒。虽殊栈道难,已非培塿比。

翌日上危坡,险绝关生死。石壁高接天,路仄不容趾。

何年凿半腰,其宽仅尺咫。往来看行人,恍如缘壁□。

中途祀佛像,香火竟尔尔。临危方求安,俗情多类是。

山果多琐细,岩花亦旖旎。下窥指飞鸢,长啸惊奔豕。

再过佛耳崖,行已三日矣。是崖高且险,石磴直如矢。

举足倘蹉跌,恐将沟壑委。谁栽竹万竿,左右相依倚。

下坡更幽绝,飞瀑竹外驶。骄阳敛炎绝,爽气入骨髓。

竟令忘饥疲,徘徊转恋此。五日登九盘,高亦星斗拟。

自兹越八日,蹊径俱逦迤。盘旋虽山冈,夷险岂倍蓰!

篷溪有盐井,口与杯相似。引绳凭辘轳,煮卤资釜锜。

开凿讶神工,修补疑鬼使。古时溯秘传,异邦叹绝技。

再入金堂界,极目穷千里。连山若波涛,俯视近阶戺。

斜阳正返照,疑云复疑水。雨后过青龙,成都距伊迩。

河塍多屈曲,路滑不胜履。舆夫偶疏虞,堕入水瀰瀰。

所幸仅及肩,虽蹶旋复起。因思世间人,平地每忽视。

舟行经洪流,陆行穷峨嶬。临险偏获全,宜泰胡反否。

长途当盛夏,烈日嗟如彼。同行病五人,我独庆安敉。

造化本难窥,乘除有至理。区区果何求,仆仆真可耻。

且减靴版劳,饱览锦城美。

香唾

宋代 安道

别传香唾亦奇谈,侍女犹誇气味甘。持比名花新破萼,露珠点点口轻含。

儗汉末小乐府九首 其八 白波谷

宋代 安道

李乐与杨奉,左右属车毂。可怜勤王师,乃出白波谷。

雨后南池

宋代 安道

鸣雨夜不止,春波漫绿塘。细浪摇孤屿,广岸映回墙。

乍宜添水槛,还能受野航。蒲荷纷擢秀,槐柳俨成行。

虚疑泛瀛岛,深拟对濠梁。临流兴不极,日暮歌沧浪。

苏子游赤壁图

宋代 安道

月明乌鹊夜南飞,横槊歌残赤壁矶。自有周郎能顾曲,不妨苏子赋星稀。

和白香山何处难忘酒六首 其三

宋代 安道

何处难忘酒,遥登庾亮楼。歌声通上界,笑语在瀛洲。

玉宇晴无际,冰轮夜不收。此时无一盏,何以玩中秋。

嘲员炎

宋代 安道

靴有镫青虽可爱,面无人色亦堪怜。

至日群公集灵谷寺 其一

宋代 安道

青霞宿雾净朝阴,长笛洞箫悲远林。云窦泉流一壑静,石门路入万松深。

回廊古壁留名画,坠叶冷风助梵音。此地岩峦足幽胜,岁时携酒一登临。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