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将仲子

将仲子

宋代 安道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安道将仲子译文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仲子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仲子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仲子哥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安道将仲子注释

将(qiāng):愿,请。一说发语词。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
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
杞(qǐ):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爱:吝惜。
怀:思念。
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安道将仲子鉴赏

  《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首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这样一来,仲子却也不是完全绝望。“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毕竟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话语絮絮、口角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三两章初看只是对首章的重复,其实却是情意抒写上的层层递进。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怎样不顾一切地翻墙逾园、越来越近。但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不了为人轻贱的闲话。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扩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诸兄”,最后“畏”到左邻右舍的“人之多言”。让人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这就是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它经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已变得多么森严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也难怪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
  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中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安道将仲子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郑庄公的,但后人多不赞同这种观点。朱熹《诗集传》认为“此淫奔之辞”。对这种观点,清人姚际恒和方玉润都提出反驳。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在旧礼教的束缚下,用婉转的方式请情人不要前来相会的情诗。

诗人安道的古诗

寄谢子

宋代 安道

谢公江海士,铩羽在空林。高卧不出户,閒堂春草深。

积霖注南国,驰波渺夕阴。相望一水隔,方舟不可寻。

国姓涛歌

宋代 安道

鲸鱼跋浪沧溟里,岛屿无云雷声起。波涛澎湃天低昂,气满尾闾飓风止。

千秋万古常喑呜,自是孤臣心不死。孤臣有谁气拍空?明人姓郑、名成功。

唐王赐与国同姓,天荒地老开鸿濛。昔日中原纷战骑,为鹍、为鹏风摩翅。

英声直震大江南,钱塘铁弩三千避。海枯不见孤臣心,潮落常满英雄泪。

泰山横流不能齧,咤

再游石门白云洞有感

宋代 安道

闲踪历历志重经,词客黄衫感宿因。山色远含堤柳绿,天涯都作可怜春。

卜算子 落月

宋代 安道

斜月照空梁,冷淡催刀尺。玉手殷勤催怕凉,祗为萧关客。

未识郎腰围,近日何如昔。拟把郎腰准妾腰,生怕郎衣窄。

临江仙·春寒

宋代 安道

准拟春来开大瓮,闭门空复咨嗟。天晴几日不开花。

明朝还复雨,碧藓上窗纱。

笋箯石林山下过,菜畦中有人家。便思扶杖乞烹茶。

有人徐出应,娇小似吴娃。

宁宗郊祀二十九首 诣望瘗位用《乾安》。

宋代 安道

地载万物,阴翕而成。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克肖其象,与阴俱凝。

视瘗于坎,思求厥成。

跋东坡墨迹

宋代 安道

海外归来衰鬓皤,浩然之气笔嵯峨。
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

题金碧山水

宋代 安道

雨馀山色暖凝春,人掩柴门卧夕曛。江上图书和月载,山中鸡犬隔烟闻。

东风瑶草香初满,流水桃花路不分。此处仙源知不远,底须骑鹤访茅君。

秋夜宴徐四山亭

宋代 安道

卷言北山岑,非谓靡远寻。庭际有幽石,自然保遐心。

月池下凉彩,风竹来清音。樽酒古人意,苍苍寒露深。

五贤咏·子产

宋代 安道

郑侨相小国,数世赖以安。农功喻为赖,终始实仔肩。

忠勤务奖劝,泰侈常弃捐。天人辨远迩,一语破疑难。

以善代不善,非子产孰贤。善哉舆人诵,德怨披心肝。

坏垣更讽喻,辞命操其权。象齿畏焚身,寓书谋画殚。

卒感范宣子,轻币苛求蠲。择能任以事,令问四邻宣。

懦烈喻水火,要术猛济宽。仲尼为出涕,遗爱诚昭然。

沉醉东风·寒夜,用无名氏韵

宋代 安道

更声起、悠悠隔墙。月华明、渐渐窥床。扇泥炉,拨马通,煎瓦釜,生鱼眼,者一向习以为常。

枕上南柯梦杳茫。不解著何因费想。

再送伯孺

宋代 安道

千里西吴一骑轻,君行应是我归程。
孤身漂泊辞知己,八口饥寒仗友生。
绕涧松篁天竺路,满湖菱芡下菰城。
旅游到处羞贫贱,好向人前讳姓名。

秋蕊香 次周清真韵

宋代 安道

麝拨烟青兽煖。灯映锦红人面。尽情体会展心眼。不在颦轻笑浅。

魂萦梦绕悬如线。看双燕。恁归日暮又愁远。还是依依小院。

瑞鹤仙·睹娇红细捻

宋代 安道

睹娇红细捻。是西子、当日留心千叶。西都竞栽接。赏园林台榭,何妨日涉。轻罗慢褶。费多少、阳和调燮。向晓来、露浥芳苞,一点醉红潮颊。双靥。姚黄国艳,魏紫天香,倚风羞怯。云鬓试插。引动狂蜂浪蝶。况东君开宴,赏心乐事,莫惜献酬频叠。看相将,红药翻阶,尚馀侍妾。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三十六

宋代 安道

去年梅,今岁柳。颜色馨香,依旧依旧。

玉马山

宋代 安道

水石嵌空山荦确,瘦藤扶上青云幕。
平川一望渺无际,东疑嵎夷北朔漠。
驾天叠巘输翠浪,奔野细流横雪槊。
疏峰点点雁聚沙,密屿喁喁鱼纵壑。
一江净绿绕书元,几陇断畦成卦剥。
乍惊渔唱出烟霭,时听村舂动篱落。
幽遐异景争指说,老眼苦难觅渺邈。
夜间支枕挂银窗,闪闪星河手可摸。
何年标名称玉马,蹴踏风云跨寥廓。
更连三十六奇峰,削玉排青相间错。
偶因佳友得壮观,俗虑尘襟顿疏瀹。
翛然物外岂非仙,不须更羡辽东鹤。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九十五

宋代 安道

有一物,黑似漆,亘古今,无人识。却被秋虫知,唧唧空叹息。

而今拈出普请看,分文不直。

与何光远赠答诗(龙女赠光远)

宋代 安道

坐久风吹绿绮寒,九天月照水精盘。
不思却返沈潜去,为惜春光一夜欢。

刘禹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东平问官人风作何色 其二

宋代 安道

风作何色,雨从何来。不用弹指,楼阁门开。波波棱棱,南方未回。

晚次毗陵

宋代 安道

旧垒斜阳里,孤舟野水滨。高风怀季子,侠气想春申。

树古鸦啼暝,桥危客问津。渔歌何处起,旅泊易伤神。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