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葛生

葛生

宋代 安道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安道葛生译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安道葛生注释

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蔹(liǎn):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
旦:天亮。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安道葛生鉴赏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安道葛生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主旨可直接从文本出发,将诗作的历史年代、社会背景乃至男词女词等不能根据文本得出结论的问题撇开,在较宽泛的意义上解说此诗,视之为一首普通的悼亡之作,更具有本质性的兴发感动力。

诗人安道的古诗

恭记御赐平章台逆匾额于澎湖天后宫

宋代 安道

贞灵默运显鹰扬,靖奠南邦跻寿康。不尽石泉流化雨,无边云舰下慈航。

王师一旅诛鲸赫,天语三章纪绩香。旧泽新恩盈蔀屋,青青杨柳带春光。

送陈子新知州

宋代 安道

金陵共尔论文日,十载重逢白发新。擢第旧传三礼学,分符今牧两州民。

青枫粤峤鸣驺远,绿水燕河举棹频。南去故交知渐少,题书还忆雁声春。

座上赋赠林十

宋代 安道

南风送君来,复欲送君去。溪口茫茫云,山头重重树。

去年见君时,莺啼花满路。今年君来过,落花乱无数。

麦秋风正凉,相逢各道故。君今隐芦墩,为农老朝暮。

入山虽不深,避俗已得趣。课芸即为诗,劝耕亦寻句。

种秫三十区,陶家备酒具。竹林有阿咸,时来相亲附。

每于畎亩中,白云聚朋屦。君诗学襄阳,令人生遐慕。

携家鹿门山,青年竟高步。缔交我独初,谈心坦怀布。

昔日入中原,邮书当面晤。航海去复回,屈身为井鲋。

功名付悠悠,不食甘匏瓠。即今离乱馀,寓公随处寓。

云山异昔时,人物无孑煦。鞭扑马牛忙,催敲鸡犬惧。

竭泽苦猎渔,挈瓶艰挹注。读书最萧条,无以供租赋。

况又干戈年,时时求委输!兵连与祸挐,乾坤纷鼓铸。

壮士孰为牺,吾徒皆守兔。桃源不可期,栗里君小住。

今日偶逍遥,行踪冲罩雾。迢递到鹿溪,轻车来如骛。

向余索诗编,吟声出韶濩。理乱了不闻,忧乐复何顾!

相对两诗囚,书城搜积蠹。高歌十宜楼,「南华」生解悟。

明朝送君行,报余须尺素!

与李荣互谑

宋代 安道

姓李应须礼,言荣又不荣。 ——僧法轨
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 ——李荣

夜渔

宋代 安道

钓艇去悠悠,烟波复春秋。
惟将一点火,何处宿芦洲。

新秋舟行玩月

宋代 安道

西风渐飒飒,林木声萧萧。白云起四野,舒卷凌层宵。

天高气澄淡,夜寂生清寥。新蟾时露影,素练横空飘。

流光彻榛樾,凉意薄轻绡。殷勤发远瞩,依稀辨斗杓。

人家隔阡陌,明灭灯光遥。行行过夜半,月落停双桡。

宿猿洞和程师孟韵

宋代 安道

晓来人语□□惊,空有三元□□亭。
冻酒点唇浮白蚁,穠桃迷眼落红星。
地名小酉神仙窟,天设湘阴水墨屏。
蕴藉莫夸洞庭记,移文休勒北山扃。

如此江山 丁酉九秋汪孟慈农部自都门书来为述宝晋讲院生徒祀先儒 ...

宋代 安道

遥天盼断征鸿影,都门尺书才到。示我新题,书君旧感,一吐先生怀抱。

翻增懊恼。恼隔岸江潮,莫寻孤棹。具有先型,触来风木泪多少。

儒林已传不朽,佛龛今供养,天地同老。宝瑟尘生,金炉香烬,举世凄凉同调。

花飞水杳。料天上修文,玉楼先召。一阁淩虚,数峰青未了。

鹊桥仙 寿词

宋代 安道

万金宝剂,三山仙岛。□祝康宁寿考。似君全福几人能,真不是、天公草草。

彩衣膝下,仙歌云杪。莫厌金荷□倒。祗应龟鹤羡长年,八千岁、灵椿未老。

水调歌头·帝念重湖远

宋代 安道

帝念重湖远,使者选清强。关西夫子人杰,搅辔出鸳行。熊楚一天坐镇,虎节三台更历,号令肃秋霜。褰帷间风俗,原隰总生光。瞻南极,朝北斗,酌霞觞。潢池息浪奏凯,筹饷属萧张。一点眉间多,一札日边有诏,香案侍东皇。岁岁蓬壶宴,好景对枨黄。

一剪梅 次外子见寄原韵

宋代 安道

离恨随秋渺渺深。风透疏林。寒透重衾。金钱夜夜卜归音。

灯也无心。鹊也无心。

四壁残蛩催短砧。别样愁侵。一样哀吟。如丝幽梦断难寻。

月又将沉。漏又将沉。

送东崖刘大使重赴上都朝觐

宋代 安道

气与岳云相荡摩,诏催驿骑渡天河。江南遍览湖山秀,蓟北重来雨露多。

逸思可齐鹦鹉赋,閒愁休续伯劳歌。伫看医国陈奇术,春养苍生合太和。

台城路(归杭)

宋代 安道

当年不信江湖老,如今岁华惊晚。路改家迷,花空荫落,谁识重来刘阮。殊乡顿远。甚犹带羁怀,雁凄蛩怨。梦里忘归,乱浦烟浪片帆转。
闭门休叹故苑。杖藜游冶处,萧艾都遍。雨色云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行行渐懒。快料理幽寻,酒瓢诗卷。赖有湖边,踢时鸥数点。

木杴

宋代 安道

柄头掌木尽宽平,谷实抄来忌满盈。苗夏耰锄方用事,几回高阁待秋成。

夜雨述怀

宋代 安道

忆昔驱驰不自由,山林猿鹤笑无谋。十年世事浑如梦,一夜雨声都是愁。

南诏羁栖伤短鬓,东湖寥落忆扁舟。钓矶别后知无恙,虚负同盟鹭与鸥。

司中司命五首 其五 送神用《欣安》。

宋代 安道

云兮飘飘,风兮棱棱。飙驭返空,杲日来升。归旆扬扬,众乐锵锵。

我神式欢,惠我嘉祥。

弹琴歌

宋代 安道

连绵葛上藤。一缓复一縆。欲知我姓名。姓陈名阿登。

法帖

宋代 安道

是谁新集鲁公书,尺牍珍藏我所无。伪本竞传多宝塔,此真面目识匡庐。

腊日山居柬淳甫

宋代 安道

生事同寒鹊,冰霜意若何。
黄金初岁尽,白发暮愁多。
世虑销云梵,冥心托薜萝。
故人年亦谢,良晤惜蹉跎。

泮林春意和邑庠师李希贤先生韵 其三

宋代 安道

数仞宫墙礼乐区,洋洋儒教遍名都。溪梅破玉年光换,庭草留芳春意敷。

酒兴每邀花下月,诗情多寄柳边湖。堪誇一代斯文盛,洙泗渊源有远模。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