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桑中

桑中

宋代 安道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安道桑中译文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安道桑中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孟,排行老大。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一说指桑树林中。
要(yāo):邀约。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
淇: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弋(yì):姓。
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
庸:姓。

安道桑中鉴赏

  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
  此诗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它的一个最大特色,是自言自语,反复咏唱,每章的前半段只换了两三个字,采集对象换了,地点变换了,美女的姓氏换了,而后半段一字不易。无论是等待、幽会还是送别分手的地方,都没有变换。主人公完全沉浸于自己和美女约会的美好回忆之中。

安道桑中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情诗,历来没有争议。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

诗人安道的古诗

买陂塘·甲申冬月大雪,在鸠江趸船同宋南生作

宋代 安道

荡长空、冷云吹暝,江声新吹潮涌。旗亭风紧天无色,苍莽古原荒垄。

银汉拥。看片片鹅毛,堆没琉璃缝。琼楼合冻。任数点梅花,满庭飞絮,白战贾余勇。

销金帐,美酒初开碧瓮。不如吾辈閒冗。团茶自取冰泉煮,禁体吟成肩耸。

寒正重。怕此际、深山卧瘦高人梦。红腔漫弄。且唤起诗魂,拈毫写瑞,抵作贺年颂。

哭刘梅溪茂才绝句二十八首 其九

宋代 安道

几番剪纸枉招魂,厅志犹馀手迹存。知否江东罗处士,为君续笔入公门。

挽孙太监

宋代 安道

埋玉愁闻薤露歌,向来耆艾日清磨。
向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
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
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

悼林乃营并及诸亡友

宋代 安道

总角之交五、六君,存者如星散如云。如何一年弱一个,数到林逋泪已纷。

三施、二张杨、丁、李,其间汝南最超群。

令威亦具神仙骨,化鹤一去遗榆枌。又有廖、许及陈、蔡,同安古辈杨鸿文。

三水诗人梁钝翁,典型尤遽痛虎贲。其一老者杨广文,溘先朝露谁告存!

及门数子亦堪悯,何笔、洪文并足论。临终百里待师友,雾车风马吾宗闻。

邦瘁人亡痛已矣,胡为招尽林皋魂!林君订交尤最早,潦倒无成最蹇屯。

遭丧我忝脱骖列,求友君从刎颈抡。往时令兄推善画,古壁下笔烟云分。

墓门宿草今十载,残缣断墨风雨吞。遗孤虽在殊零落,与君幼子成弟昆。

哀君病不在寝室,吊君死不返里门!如斯逝者如沤幻,使余有泪难手扪。

平生无限知己痛,因君一夜雨倾盆。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五十

宋代 安道

一年十二月,月月有月半。何独喜中秋,一时争赏玩。

人人尽道十分圆,我道依前缺一半。

和李司训看破椰子

宋代 安道

千颗云房落浑沦,园丁择嫩请尝新。擎来玉碗倾甘露,看取金刀削软银。

更讶坤灵钟笋玉,别为天一閟纯真。暮年招得桐乡老,日对南园作主宾。

菩萨蛮 八妹校书缠头助赈,填此美之

宋代 安道

洪流漂出河边骨。侠风吹上瑶台月。妾姓是垂杨。白花侬住乡。

徐娘称妹八。独有须眉戛。惆怅一蟾圆。恤灾卖笑钱。

五苦诗五首 其三 病苦

宋代 安道

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

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

西江月 秋葵凤仙

宋代 安道

入道仙衣蘸酒,凝脂玉质偎琼。一般儿女两轻盈。

顾影初阳相并。

仿佛金坛受箓,依稀赤甲弹筝。钟馗小妹嫁时情。

一婢花中堪媵。

尔止以《丙丁龟鉴》相示因口占一绝

宋代 安道

读罢传书涕欲零,愁看三月柳条青。
甲申无限伤心事,何须频频语丙丁。

罗敷媚 无题

宋代 安道

因何折尽平生福,不比游蜂。得到花丛。恋绿寻香更宠红。

翻怜有物差堪拟,转类寒蛩。亦似孤鸿。苔径芦洲吊晚风。

冬至斋宫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凌寒松柏耐严冬,带月含霜度禁钟。午夜无眠含戒凛,诘朝崇祀务斋恭。

初阳鼓动开三殿,万象昭回映九重。嘉节届临生意始,虔祈上帝惠吾农。

减字木兰花 拟六一留春不住原韵

宋代 安道

春和愁住。春去教愁无去处。来去由春。老却长安更几人。

黄金纵好。争似春宵人一笑。犹是年时。叶底芳樽头上枝。

登泰山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万重烟树万重云,今古巍巍势自尊。四面古山朝日观,一溪流水落天门。

我惭作记非王勃,人说题诗有许浑。回首忽惊归路晚,满身清影月黄昏。

重九即事

宋代 安道

登临不觉夕阳斜,落帽风高忆孟嘉。半世蹉跎成白首,频年憔悴瘦黄花。

无人送酒情偏淡,有意题糕手屡叉。盼望盈盈秋水隔,瀼瀼冷露湿蒹葭。

负郭从无峰可登,聊凭高处望觚棱。园林摇落惊萧瑟,笳鼓传喧感废兴。

对菊自怜情雅淡,把萸不觉兴飞腾。雁鸿逐队衔芦去,羡尔知几远避矰。

送邑庠师刘先生致政归浮梁

宋代 安道

振铎谈经事可誇,词源汹涌浩誇涯。幽情恐负青山宅,归兴应怀黄菊花。

寒浦风高先解榻,秋江潮上便乘槎。青毡事业休嗟冷,苜蓿盘中道味赊。

是岁己亥予贱生六十甲子矣感遇述情而作此诗

宋代 安道

幸到六旬初度日,众中吾亦白头人。滥随鹓序升朝久,谩对椒花献寿新。

樗干岂堪为巨室,草心长许奉阳春。楚山风树思亲泪,魏阙星霜报主身。

踏雪寻梅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一枝琼树尚栖鸦,万里冰壶乘小车。粉笔白描晴雪赋,玉堂香冻老梅花。

试穿东郭先生履,来访孤山处士家。一望罗浮何处是,茫茫遥隔路三叉。

喜翁山归自辽东

宋代 安道

羊裘布帽雪霜凝,几载风尘寄迹僧。名姓隐交随五岳,须眉留得拜诸陵。

应知徐庶心徒苦,却恨留侯事未能。归卧故园薇渐长,西山同约几时登。

书屏风诗

宋代 安道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