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采苓

采苓

宋代 安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安道采苓译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安道采苓注释

苓(líng):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诗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一说为莲。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
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
为(wěi)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
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
舍旃(zhān):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
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
胡:何,什么。
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
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葑(fēng):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从:听从。

安道采苓鉴赏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安道采苓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本意,历代一般论家都说是讽刺晋献公的。《毛诗序》称:“《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进一步申述其旨。吴氏这一推断,虽无信史可征,但不为无据,姑录以备考。

诗人安道的古诗

乞假十日日课一诗兴到吟成不计工拙虽数茎拈断亦养疴之一术也 其 ...

宋代 安道

落叶风吹走,南荣曝背时。倦来书屡堕,兴到笔教随。

招客评奇画,从人买古碑。冬怜寒晷速,明日是朝期。

咏怀三十首 其十七

宋代 安道

浩浩北风起,边声飒已闻。萧条转幽谷,惨淡生黄云。

敌骑三五辈,突至如惊麇。岂无塞上卒,什伍曾不分。

王猷先训练,六籍皆兵文。邻邻比闾士,谁谓非三军。

何不作内政,安居已策勋。

奉和桂翁无逸夜直之作 其一

宋代 安道

无逸今宵直,还依紫禁高。大官频给膳,中使特颁醪。

坐久销炉篆,寒深益毳袍。广庭霜月净,玉兔见秋毫。

由港口放洋,望海上诸屿,寻台山来脉处,放歌

宋代 安道

鼓山如龙忽昂首,兜之不住复东走。走到沧海路已穷,翻身跳入冯夷宫。

之而鳞爪藏不得,散作海上青芙蓉。我从崱屴来,买棹归乡里。

小焉海潮生,百夫声齐起。掀碇转柁飞如龙,倏时已过山千重。

回头却顾船来处,天半屹立千高峰。鸾凤翱翔以下瞰,龙虎巃嵷而上冲。

黄牛白犬距其左,龟形鳖状肩相从。既连复断横复纵,如迎如送如拱揖,为狮为象为孩童。

纷纷到眼不暇给,谁复一一比拟工形容。我疑大海中有巨鳌足,首戴屃赑作山岳;

又疑巨灵伸左手,下捉蛟螭露筋肘。不然茫茫海水浩无岸,山根地脉亦中断;

何以不崩不坏洪涛中,蛛丝马迹相钩贯。穿过澎湖沟底来,一发螺纹都莫看;

荡云沃日浪如山,四大皆空天浩瀚。忽然万里川倒流,插天掉出鸡笼头,掷下五十二区神仙窟宅之瀛洲。

四季花长发,一年稻两收。秦皇汉武不能到,古来唯见白云浮。

圣朝声教讫日出,木公不敢私丹邱。唤取王母作图献,长列王会无时休。

我行十月台飓息,纤尘不动船夷犹。溯源竟委恣幽讨,终朝枯坐舵尾楼。

果然天吴海若不相负,驱遣百怪来双眸。朝看万峰夕千岭,一日十更行已周。

荡胸洗眼云水阔,斯行奇绝生平尤。会须觅得丹青手,图作乘风破浪游。

花心动 同佘羽尊、吴西岩、钱拱玉看桃花,偶过石王香斋留饮,用 ...

宋代 安道

日霁烟收,正红桃如火,未经摧折。丝柳摇金,杜若吹沙,渐近牡丹时节。

年来颇怪游踪懒,枉自信、张仪有舌。总浪把、韶光抛掷,心枯肠结。

此恨谩劳重说。对绿酒青灯,且休愁切。落落吾徒,草草盘餐,不让五侯鲭设。

醉乡有路甘同徙,又何论、身名湮灭。莫辜负、当前好风佳月。

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庙三十首 其十三 仁宗室用《美成》。徽宗御制 ...

宋代 安道

仁德如天,遍覆无偏。功济九有,恩涵八埏。齐民受康,朝野晏然。

击壤歌谣,四十二年。

蝶恋花 贺友新婚

宋代 安道

莫道好春无处讨,岭上琼花,开向金闺早。酒醒香浓天未晓,一丸璧月窥窗悄。

初整晨妆眉样巧,笑问檀奴,秀色餐多少。更喜今年春色好,阶前渐绿宜男草。

登真武山览胜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放空眼界翠微巅,遐迩同收碧牖间。朱户万家巴子国,丹霞千缕缙云山。

风清竹屿松花落,日永莎阶鹤梦閒。指点涂村多胜境,令人追忆杳难攀。

弹歌

宋代 安道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严陵晓发次夏严州汝梅韵三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官舟夜并越溪行,已判青春付客程。出嶂渐分严濑晓,听钟新识建山晴。

东来白雪明江县,北望红云拥帝城。三辅未应愁远适,汉庭须亦试萧生。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三

宋代 安道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金缕曲 和叶深中韵

宋代 安道

豪兴飞三雅。醉春风、声声听起,曼歌偷暇。天上劫尘今扫未,恨是鼠狐城社。

那计及、百年婚嫁。去了向平心愿事,抱蟫残、兀坐青灯下。

催笳吹,丽谯夜。

淋漓喷墨君及讶。被新愁、绊牵人意,蜡花红谢。犹道虬龙坚干在,拚守岁寒描写。

检图幅、似真疑假。雪重山中和鹤睡,玉交枝、定抵连城价。

天涯泪,冷斋话。

酬雁洲见寄 其三

宋代 安道

北风吹雪满汀洲,欲折梅花不自由。无限离情渺难寄,题诗更上一层楼。

句容雨望

宋代 安道

山行逐高低,四望多松树。雨里万人家,遥看隔云雾。

赠香根先生诗有序

宋代 安道

五星奎聚照崧台,大海成连遇异才。论事不搜三古后,读书曾过八千来。

證将知己心非石,修到前身骨是梅。历代史中循吏传,独尝甘苦味如回。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

宋代 安道

手持经卷,付与同伦。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山中谣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

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

三畏轩偶成 其二

宋代 安道

廓西影泻月华残,城角玎玎漏滴阑。夜气犹存深猛省,半生心事付长叹。

惜秋华 陆蔚庭秋夜读书图

宋代 安道

澹月疏星,掩纱窗闪烁,今宵难寐。风雨夜惊,萧萧满院秋至。

当年赋感欧阳,更叹息、无知童子。狩多少清愁,付与寒蛩声里。

一卷寄千里。对双梧引碧,绿蕉凝紫。往事旧约,绮思亚阑独倚。

风流艳说云间,仗衍派、娄东传美。余此。看百年、数沧桑几。

池中白莲

宋代 安道

蕊宫夜凉张暑宴,仙姝散花水晶殿。仙绡中单云锦绿,黄金为房玉为钿。

翠旌导前宝盖殿,霓裳中序按未遍。一人素衣持羽扇,颀然中立白玉弁。

群姝被酒酡发面,冠佩倾然醉相盼。彼峨弁者色不变,以口承露不肯咽。

终然贞白难为荐,独向西风抱清怨。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