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丝衣

丝衣

宋代 安道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安道丝衣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安道丝衣

注释
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
紑(fóu):洁白鲜明貌。
载:借为“戴”。弁(biàn):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俅(qiú)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
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cú ):往,到。基:通“畿(jī)”,门内、门限。
鼐(nài):大鼎。鼒(zī):小鼎。
兕(sì)觥(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觩(qiú):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无义。柔:指酒味柔和。
吴:大声说话,喧哗。敖:通“傲”,傲慢。
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安道丝衣鉴赏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安道丝衣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记述周贵族祭毕巡视饮宴安排情况的小诗。《毛诗序》谓此篇主旨是“绎”。“绎”即“绎祭”,语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犹绎。”此诗未有“绎祭”字样,《毛诗序》应是推测;但从诗的内容看,这个推测还是有根据的,所以尽管有人责难,但一般还是为后人所接受。

诗人安道的古诗

登楼吟

宋代 安道

朝向蓬莱游,暮归蕊珠宿。
偶然折断玉龙腰,降下凡间三十六。

梁台

宋代 安道

汴水悠悠蔡水来,秋风古道野花开。行人惊起田间雉,飞上梁王鼓吹台。

寄畊绿

宋代 安道

孤坐忽叹息,故优阔疏。
别三来个月,不得一封书。
晴雪添岩瀑,寒冰冱野蔬。
何时分席地,与尔共耕锄。

蹈礁老卢赞

宋代 安道

用知恰如愚,无人辨得渠。
秕糠和月捣,意在脱衣盂。

弥蛇古像赞

宋代 安道

有愿度生,垂手接引。
含生不来,物无可愍。

咏蔷薇

宋代 安道

苦求异种到东瀛,百叶重台照眼明。莫怪千金能买笑,天生我辈本钟情。

怨王孙/忆王孙

宋代 安道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琐窗寒 雪夜怀诸兄弟

宋代 安道

昨夜轻寒,开帘瞥见,玉龙回舞。飞花糁径,朵朵散时还聚。

短篱边、冷梅吐芬,曲廊缓步殊增趣。似故乡风景,修篁斜倚,遥天将暮。

谁语。离情绪。记咏雪闲庭,围炉觅句。韶华易改,雁影纷飞几处。

到春来、棠棣半开,天涯坐惜修程阻。难频年、戍鼓常惊,极目燕台树。

惜馀妍/惜余妍

宋代 安道

同根异色,看镂玉雕檀,芳艳如簇。秀叶玲珑,嫩条下垂修绿。禁华深锁清妍,香满架、风梳露浴。轻盈,便似觉、酴醿格调粗俗。蜂黄间涂蝶粉,疑旧日二乔,各样妆束。费却春工,斗合靓芳浓馥。翠华临槛清赏,飞凤斝、休辞醉玉。晴昼,镇贮春、瑶台金屋。

和感遇并杂诗六首 其四

宋代 安道

美利在于人,翕张随所如。上焉有好随,天下将同趣。

宣尼常罕言,防源知在初。魏罃问利国,孟子亦回车。

沛公田舍夫,萧何刀笔胥。提剑入咸阳,仅收其图书。

谋生诫止足,制用自可馀。横流竟莫返,举世无宁居。

游南山循东行稍穷幽胜

宋代 安道

陇首酬华瞩,寒山转郁葱。
翳林难见日,灵穴易生风。
帆影沧洲外,鸡声绿树中。
何如石门兴,云卧趣堪同。

田间杂咏八首 其五

宋代 安道

山村颇幽僻,甘向田间老。邻家隔短墙,出入同一道。

桑柘团午阴,鹜雏牝鸡抱。夕阳雨外明,溪上山色好。

夫妇话绸缪,农工非草草。秧长及时移,明朝饭须早。

心上人乞食求颂

宋代 安道

去去之人乞食心,春风浩荡洗丛林。
春蹊香腻糁黄粉,竹坞清癯包玉簪。
炊甑分珠斋钵满,净瓶汲月夜塘深。
归来磨濯光明在,向道尘泥不涴金。

贺右沙张先生七十一诗

宋代 安道

忆昔相从共少年,浴沂童冠对花前。竞船涌在今成沼,鱼袋洲旁亦作田。

旧族书香仁里厚,新英才翰兆沙圆。莫将花甲从头数,秀耸南山更十千。

嘲韦铿

宋代 安道

飘风忽起团团旋,倒地还如著脚z2.莫怪殿上空行事,却为元非五品才。

太常引 前题 菊花担

宋代 安道

泉明采后有遗芳。处处作重阳。蟹紫更花黄。尽朝市朝忙夜忙。

爱花人去,识花人少,洋菊尽梯航。拣尽担头香。问孰是陶家旧妆。

石房樵唱画册题辞

宋代 安道

岩石嵌空,松风谡飒。时有一樵,歌与之答。泠然松音,悠然樵吟。

白云生岫,鸣鹤在阴。

意难忘 解嘲

宋代 安道

谁管相思。是衔香燕子,求友莺儿。一春声宛转,镇日羽差池。

惊梦处,忆人时。正惹起情痴。又那堪、销魂柳树,织遍愁丝。

何关轻薄如斯。恰君多才思,侬有丰姿。风清朝剪绣,月白夜题诗。

相眷恋,复何辞?任俗辈嗔嗤。倘若非、天生情种,此意难知。

血病后拟寄段季纯

宋代 安道

唾血贪杯老应之,病中恃尔镇危疑。
敢言四藏犹堪活,恐对三驺不自持。
照水紫薇霞紫处,绕篱黄蝶叶黄时。
秋光渐好身将健,涓滴初开欲共谁?

梧桐树·汞既心

宋代 安道

汞既心,铅即气。汞铅结就丹根蒂。产在西南地。坎离龙虎总由伊。性命阴阳只这是。劝君早留意。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