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满江红·斗帐高眠

满江红·斗帐高眠

宋代 安道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雨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安道满江红·斗帐高眠译文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雨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安卧斗帐中,寒夜寂静,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从梦中惊醒。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室内夜雨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樵叶片上溅响,奏成一场雨滴的交响乐。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此时此刻,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

安道满江红·斗帐高眠注释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句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声韵脚。
斗帐:小帐子,形状像倒置的斗,所以叫斗帐。
三鼓:三更。

安道满江红·斗帐高眠赏析

  这是一首咏雨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词把雨滴声贯穿全篇。作者敏锐地捕捉住这一听觉形象,并且别出心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写雨滴声造境。一顶小帐,形如覆斗,词人安卧其中。夜,静悄悄地,本该睡一夜好觉。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醒了词人。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室内夜雨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
  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樵叶片上溅响,奏成一场雨滴的交响乐。树有远近,叶有高低,故其声亦有远近高下。往远处普遍地听,是淅淅沥沥,连成一片;往近处仔细地听,则滴滴答答,点点分明。“不离”、“只在”是强调深夜雨声唯有植物叶上滴响之商,最为打动人心。这两句,紧紧衔接上面“雨传一水”,就把雨滴声和雨滴场连接起来,在睡意朦胧的词人听来,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无数的雨滴作响。失眠的人,情何以堪?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滴,是全篇之眼。
  下片书写雨滴引起的更多联想与感伤。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词人说,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真该是天意吧,让我从雨滴来咀嚼离别的滋味。再说那雨丝吧,若有若无,又与梦思的飘忽断续多么相似。可不是吗?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梦,做不成了。
  可是,在这潇潇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吗?词人说,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无可奈何语,也是痴情语。这样结笔,仍与全篇妙合无迹。
  巧妙地沟通各种联想,是这首词的特色。通过雨滴声,联想到雨滴柳叶、雨打芭蕉的情景。进一步联想到雨点聚成水珠又滴落溅碎的细节。这些,表现的都是从听觉形象化出视觉形象的通感。更为出色的是奇特的相似联想,他把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联想起来。雨声、雨声是相似联想;从雨丝的若有若无联想到梦思的飘忽断续,从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离合,是更为巧妙的相似联想。试取温庭筠的《更雨子》一词下阕比较,在温词中雨滴只是撩起“不道离情正苦”;而在这首词中,雨珠更象征人生,就别具清新韵味。

诗人安道的古诗

菩萨蛮 咏

宋代 安道

寂寂空庭寒料峭。黄花开遍秋光老。黄雁正南飞。东篱剩数枝。

玉人妆未竟。漫摘簪云鬓。菊已瘦霜痕。人还瘦几分。

悼延庆教僧

宋代 安道

灯火青青照夜堂,诵经辛苦早年亡。
白莲花发秋池上,谁住澉喧旧日房。

二花叹

宋代 安道

岩桂清香无美色,海棠色美少清香。我怜王粲侵时貌,谁惜杨妃醉晚妆。

七里园林醒蝶梦,五更风雨断莺肠。词人怪得千般恨,二美难并世所伤。

除夕用东坡常州夜宿韵 其二

宋代 安道

零雨东山岂我徂,许多柳雪尚征涂。祭诗此夜新为客,爆竹何妨辟画符。

写意频添古商陆,争新惟斗白髭须。谁知酒渴思逃席,多谢殷勤为点酥。

上赵主簿霁宇

宋代 安道

辞棘鸾飞远,重来棹雪舟。
政声清似水,官况冷於秋。
谱系王侯贵,文章班马流。
赈民问钱谷,名已在金瓯。

渔家傲 乡居春日感事

宋代 安道

恰似渊明归栗里。闲情惯把吟筇倚。万壑青苍惯画里。

春色美。孤村落日炊烟起。

四野犹闻严战垒。飘摇不定频迁徙。虽可生存何足喜。

兵未弭。终虞白发惊魂褫。

书事十三绝 其六

宋代 安道

百子螽斯望接连,皇家胤嗣本绵延。行从毓德宫前过,知是轩龙启瑞年。

金缕曲 题汪小珊水部“六桥烟雨图”

宋代 安道

卅里湖边路。带长堤、红桥曲折,绿杨无数。云隔烟迷人迹远,只有青山当户。

曾系艇、鸥波深处。渌水粼粼浓似染,最销魂、几阵疏疏雨。

萍万点,散还聚。

酒痕记取襟前句。看新诗、袖中一卷,吴歈初谱。多少长洲荒苑柳,依旧春风眉妩。

可还似、西冷烟树。佳境莫生分别想,證前修、一例天堂住。

软尘影,漫回顾。

子仁子渐兄弟载酒远来愧以疏庸相废遂用怃然祗今东还复有日月之别 ...

宋代 安道

暨阳山水总流传,越女吴姬濯锦边。便从五泄攀奇胜,须向杨家泊酒船。

诗一十七首 其二 歌

宋代 安道

龟阙郁巍巍,墉台落月珠。列坐九灵房,叩璈吟太无。

玉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

缁衣

宋代 安道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 其四十三 送神。曲同迎神。

宋代 安道

灵既醉饱,礼斯彻兮。灵亦乐康,乐斯阕兮。云征飙举,不可尼兮。

荐福锡祉,曷有极兮。

棠溪八景 其七 横冈牧笛

宋代 安道

何处笛常闻,横冈日欲昏。数声牛背稳,自是一乾坤。

清平乐 前题 和散华庵韵

宋代 安道

板桥前去。记是经行处。叶上霜新红一树。惜取叶光小住。

老来冷落诗肠。生疏水色山光。杖屐无须检点,高斋一榻疏狂。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一三

宋代 安道

额颅高,眼孔深。画工不识,谁是知音。江湖烂烂兮月还有魄,丘壑闲闲兮云自无心。

几处相逢不会唤,蓑衣箬笠卖黄金。

苦疫行

宋代 安道

不幸生斯世,苦疫甚苦贼。苦贼犹可避,苦疫无处匿。

非怕匿之招祸胎,只怕警察巡查来。巡查日四出,欲匿患不密。

一旦查有病疫者,閤家闭之至七日。七日之中或再病,牢守严防必二七。

严防牢守无穷期,不使家人偶亡逸。意恐亡逸传染多,偷生无路奈民何。

民生到此计已蹙,爱护无端当杀戮。病疫之家不敢声,死疫之家不敢哭。

不经丧乱苦,不识升平福。不遇旧恩宽,不知新法酷。

吁嗟乎,不见偷生见偷死,从古所无今独始。

用齐正韵送叔勤归湖北

宋代 安道

霜点螭坳侍紫皇,高文大册玉锵锵。
传家信有青袍物,当代争推古战场。
故国未应穷地脉,允兄先已破天荒。
相逢若话情亲事,分我朝回满袖香。

壶中天 其三 和王文夫即答

宋代 安道

一壶才了,又提壶唤买、都无应者。消不得寒寒又甚,飞洒满天花朵。

打破愁城,不逢醉尉,深夜将门锁。逋仙明月,梦中疑在林下。

吾仰海岳园亭,文章太守,著个貂裘坐。喜有山庄仪凤起,胜过松椒名社。

菽水谋欢,莱衣迎笑,相约君和我。为贫而仕,先生休道归也。

石盘峪龙潭

宋代 安道

谷转盘千骑,潭深静一泓。鱼迎斜照出,禽杂野风鸣。

扪石苔偏滑,分流水益清。悠然惬心赏,归路月华生。

七十初度漫赋二十六韵

宋代 安道

忆上蓬莱殿,曾雠石室书。
史臣陪出入,丞相借吹嘘。
故国归来早,长安不可居。
为园栖曲巷,种柳拂清渠。
西县琴声近,南邻树影疏。
庭驯得食鸟,池跃放生鱼。
抱膝吟《梁父》,无心赋《子虚》。
鄙人荆五羖,醒士楚三闾。
白鸟相忘久,青蝇肯舍诸。
浅衷同扑满,傲骨类蘧蒢。
汉纪偷桃旧,豳风剥枣初。
秋山当几席,春酒满园庐。
大斗劳为寿,新诗赖起予。
自惭同袜线,何以报璠玙。
浚邑干旄骑,敦煌钟鼓车。
高僧遗巾拂,名妓进衣袽。
丹指枫将变,黄知菊渐舒。
何当飨敝帚,不可赖耕锄。
花落从堆积,云来不扫除。
每开池上酌,频摘雨中蔬。
王猛贫扪虱,公孙老牧猪。
陨霜嗟狱气,蔽日愤刑余。
殿上谁扳槛,屏前罢引踞。
终朝游汗漫,岂但梦华胥。
中圣曾无计,求仙焉所如。
桃花流水渡,愿作武陵渔。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