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满江镫 其一 题秦淮画舫录

满江镫 其一 题秦淮画舫录

清代 易顺鼎

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凭唤起、旧家莺燕,镫酣翠妥。

梦雨秋迷桃叶渡,情波夜定莲花座。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

扶不住,云鬘亸。逃不过,霜豪涴。怕神丝被冷,茜盟都左。

写到脂痕湘管在,证完口业泥犁可。约英雄、儿女共逃禅,蒲团坐。

诗人易顺鼎的古诗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一 初夏感怀,和函楼韵

清代 易顺鼎

燕燕莺莺,风风雨雨,江南自古愁深。看馆娃林南,吹尽红英。

锦瑟年华虚度,肠断处、贺铸孤吟。横塘路,碧天如梦,总是春阴。

轻轻。把春送了,千万缕垂杨,难系离情。指一天飞絮,我我卿卿。

画舫游人似织,谁知道有客伤心。伤心泪,和他暮潮,暗打空城。

一剪梅 渎川舟中听雨

清代 易顺鼎

画舫烟波听雨幽。鹃梦红收。鸥梦青浮。江湖白了酒人头。

昨夜高楼。今夜扁舟。

泪洒梅天不自由。欢也如愁。春也如秋。尊前枨触少年游。

二十扬州。三十苏州。

新雁过妆楼 再为琴绮赋,时余将有海上之行矣

清代 易顺鼎

嫩指调冰。弹不破、人天绿意冥冥。弦畔东风,吹冷万古瑶情。

春梦和他鹦鹉忏,秋怀诉与凤凰听。漫销凝。催花羯鼓,弄月鹅笙。

相思水荒山远,料移船海上,别调凄清。见说文鸾,而今也叹飘零。

禅心几回拖逗,初不为琵琶肠断声。兰因在,伴华年、锦瑟修到三生。

沁园春 放舟大江至焦山,还,登北固甘露寺

清代 易顺鼎

乘一叶舟,放乎中流,岂不快哉。正海门无路,渔帆似雪,江天有寺,佛鼓如雷。

芦荻萧萧,波涛滚滚,劝我须倾京口醅。粗豪甚,把南朝下酒,东海为杯。

天风吹我南来。对如此江山怀抱开。笑金焦两点,一般俊物,齐梁六代,几个雄才。

大帝龙蟠,寄奴虎踞,王气销沈绝可哀。斜阳里,且高歌击楫,长啸登台。

摸鱼儿 秦淮河舫连句,用郭频伽荡湖船韵

清代 易顺鼎

二千年南朝金粉,飘零今在何许。柔波依旧清溪曲。

来载酒朋诗侣。弦与柱。把锦瑟年华,销向鸥边路。

赋情谁与。有照水惊鸿,舞筵飞燕,同坐闹红处。

筝琶响,替了江关战鼓。名花开落皆数。画篷解识新歌艳,不惯禁他风雨。

眉黛语。赚山色窥奁,江上来飞渡。归程听取。

是梦后真真,愁中小小,做就断魂橹。

三峡涧连理松歌

清代 易顺鼎

张公所佩双神龙,何年飞入匡庐峰。化为奇峰号双剑,复化山中连理松。

元气为浆相灌溉,欲呼五老论年辈。冰雪常含太古心,云雷自转诸天盖。

托根磊砢幽涧边,听瀑看云忘岁年。涧声万古入其腹,清籁时时还一宣。

荆蛮采药苍茫意,伯仲同行因让季。后来高节又夷齐,掉头不肯称周帝。

匡君亦是伤心人,同气相携争避世。对松惆怅想千春,若见当时好兄弟。

我从前年辞大梁,织畚佣舂携孟光。偶来并立此松下,习习微风吹鬓凉。

白首同归约异日,青山信美真吾乡。至今有此数椽屋,为感此松幽意长。

万物从来有龙蠖,名材且莫憎岩壑。吾辈还期共死生,世人那得知哀乐。

正直终蒙造化扶,孤高亦受神明托。请诵山中《招隐》篇,海水天风一时作。

琴志楼诗 其二

清代 易顺鼎

峨峨高山,洋洋流水。壑想藏舟,岩思避雨。太虚无垠,人浮其里。

欲登高丘,以望远海。

霜花腴 其二 再和前韵寄同社

清代 易顺鼎

冷淞照影话旧游,霜枫醉倚貂冠。温酒帘栊,背花行李,闲鸥去住偏难。

梦嫌水宽。问甚时飞到镫前。听春声似隔天涯,小楼吴语夜香寒。

那时载人双桨,载秋魂一个,未蜕枯蝉。怨叶初红,愁波空碧,问他可寄人笺。

隔云送船。谢远山眉黛娟娟。任苏台换尽斜阳,有情终耐看。

满江红 兆儿生甫九十日,遽殇金竹寓中,口占此阕,以当一哭

清代 易顺鼎

三尺桐棺,算也是、人生一度。想死去、不如生好,儿心应悟。

白骨竞成飘泊鬼,黄泉可有生还路。问牂柯江水夜郎山,归何处。

夸麟凤,原难遇。讥豚犬,犹难据。拚替他一恸,两无干预。

半霎谁教昙影现,再来莫被轮回误。检菭根藏个小身材,随他去。

谢王使君送匡山紫芝

清代 易顺鼎

匡山紫芝生绝巇,神物难致路幽远。樵人辛苦媚使君,持献公堂才一本。

无德不能致此芝,惟有使君能致之。殊祥异瑞不自私,似可斋祓陈天墀。

谁知使君用意别,聊赠山中麋鹿姿。紫云一朵忽飞下,满堂动色相嗟咨。

真形轮囷根屈曲,古色斑駮光陆离。轩羲日月所沐浴,姚姒雨露所溉滋。

中含元气犹淋漓,旁观但讶形模奇。有如肃穆陈鼎彝,奇古又若岣嵝碑。

若驾鸾凤骖龙螭,羽葆幢节纷追随。真人无言坐华盖,王母欲下来金支。

僮奴不解天然贵,疑是巧工雕镂为。使君怀抱何浩浩,鬓眉颇似商山皓。

恺悌君子神所保,报之玉树兼瑶草。此芝亦是君精神,一茎草现金刚身。

十年种遍匡山春,却把余春赠与人。吾家先世玉芝堂,人去堂空芝亦荒。

拜君嘉惠不敢忘,如还旧物增休祥。归奉二亲进一觞,回首屏风南斗旁。

又京谣 君特昔谱此词,有客燕飘零之感,余则江关倦旅,万绪悲秋 ...

清代 易顺鼎

凉意嵌鸳被,金井吟蛩,又唤秋魂起。倚树无眠,又阶风露如水。

问今夜、听雨江南,有几个、飘零才子。还料理。秋词半箧,腻尘盈纸。

帕绫写尽相思字。向人间、但感纨忏绮。卖药文箫,凤云春隔千里。

甚青天、碧海年年,消不得、泪蟾枯死。愁未已。寻梦一灯蕉底。

金缕曲三首 其一

清代 易顺鼎

风雪呼安道。记那日、孤舟感事,江花江草。细雨舟寒渔村路,一幅移家画稿。

曾几上通天台表。水火干戈中出入,只文章、血性真奇宝。

从虎口,发高调。

吉光片羽休嫌少。得良朋者般珍重,墨痕都笑。但使今生逢知己,那怕三生潦倒。

毕竟是才人命好。三复遗编三太息,有吴门、暗泪苏门啸。

幸不共,劫灰扫。

凭阑人

清代 易顺鼎

听雨江南门巷幽。人在卖花声里瘦。重来燕子愁。

旧东风,新画楼。

高阳台 剪秋巢分咏秋声,得雁声

清代 易顺鼎

暝夜敲窗,凉波戛橹,嫩寒先到无舲。几度筝篷,如何绿鬓都星。

晓风残月添唫伴,问者边、多少长亭。又催成、江北江南,烟雨冥冥。

游踪悔被霜期误,向关河唤梦,冷颤镫青。水叠云重,苍茫写上诗屏。

天涯无欠秋声处,最可怜、偏是湘棂。酒初醒、一带妆楼,有个人听。

玲珑四犯 题冰如四兄秋隐图

清代 易顺鼎

人海苍茫,算桥霜店月,容易催老。剩水残山,何苦费些鸿爪。

不如紧靠柴扉,要看尽古来斜照。向青山黄叶中间,寻出秋心多少。

红衣偶把溪边钓。却不道枫人来早。渔樵野局西风里,便是天然之稿。

画工多事传真,反恐暗尘飞到。且共寻诗梦,补几笔西堂草。

台城路 龙里道中作

清代 易顺鼎

五更梦压关山重,晓风鞍背吹醒。堠裹鸡声,岩鞍虎气,人与万山俱冷。

前村尚暝。渐茅屋晨炊,树梢青凝。杲杲初阳,马蹄踏碎乱峰影。

时清边尘久静。剩荒原废垒,吹角凄警。雨抱峰黄,天归箐黑,独鸟横飞烟顶。

图云关近。算瘴月蛮花,几回相等。万里天西,寒鸦将路引。

送南康王使君解官归里

清代 易顺鼎

使君十载南康城,抚摩一郡如孩婴。我来匡山狎猿鹤,满耳闻颂神君声。

作公部民差可喜,一廛稳受千崖里。劳公白衣常送酒,念我黄冠似归里。

命驾每从千里外,卜居已过三年矣。去年武昌来,闻公亦初还。

公还旧郡我还山,山中猿鹤皆欢颜。今年武昌来,闻公又将去。

公还故乡我流寓,山中猿鹤皆悲绪。我今年才三十强,怀抱冰雪无春阳。

每逢热官辄走避,见公岂意温中肠。公年八十好神采,健若龙马驰康庄。

至人养和驭造化,外物冰炭谁能伤。乃知蓬蒿与松柏,相见未可论短长。

八百纵难企彭祖,九十已足凌张苍。何况治郡有阴德,于公子孙行更昌。

官閤沈沈语忘倦,白头回忆江南战。酒酣耳热说曾侯,幕府英英盛群彦。

郭冲五事犹能记,阮孚三语初为掾。同时得路俱腾骧,钟鼎山林两无算。

转饷曾推萧相功,饮醇自学曹参办。寥落东南一老守,头童齿豁看云久。

方今吏道颇衰微,莫使贤人厌升斗。安得皆如元道州,一时布列神州九。

解组谁明陶令心,埋轮更惜张纲手。我尚思攀车上辕,公言且酌杯中酒。

函楼老子六十余,挂冠七载神丰腴。今年有意探匡庐,乘兴一访茅君居。

华阳句曲公乡里,洞天福地非虚诬。烦公更作东道主,却写交游两世图。

渡江云 秋帆

清代 易顺鼎

隋堤宫锦后,南朝无命,春影不生还。送春元自春,况送离人,更送送秋船。

空遮雁路,怎未将、别路都拦。谁写出、杜陵诗意,白鹭上青天。

愁边。暝枫江馆,衰柳湖楼,过凉阴几片。应错认、斜阳坠也,倦倚红栏。

一痕认取新来破,是伊家、望眼能穿。归定准,东风吹到花前。

百字令 题长沙曾贞女事,步芷澄原均

清代 易顺鼎

梧宫冷月,把秋心锁住,几重帘幕。写韵生涯残本在,肯负文箫旧约。

倚竹天寒,牵萝地悄,翠袖盈盈薄。蓝桥断了,琼浆那日曾酌。

谁怜一曲横塘,风波来往,不信菱枝弱。唤起湘娥深夜语,彷佛云和响作。

镜仄鸾愁,弦幺鹄怨,别梦迷苍壑。谱成彤史,璇闺芬烈如昨。

清波引 秋橹

清代 易顺鼎

听风听雨。更听到、者回柔橹。酒亭灯暮。此时正柔住。

向远递秋响,知在鱼天何处。已教愁满空江,再添个、雁儿语。

霜波晓路。又摇梦、向那岸去。水边人寤。数声过红树。

何年买渔艇,单唱云山韶濩。试指船背斜阳,菊花开否。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28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