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华即事

南华即事

明代 游朴

乌台时复设皋比,衿佩如云拥讲帷。抵掌圣宗传绝学,委心胡鬼诵侏㒧。

无生自证菩提果,有念皆归般若池。葱岭瘴氛弥震旦,何人一垒扫降旗。

诗人游朴的古诗

陈文溪使丹南虑囚便道还里

明代 游朴

使君云幰拥星轺,手捧丹书下紫霄。清鉴并悬丹浦月,英声先撼广陵潮。

旧都再睹双龙钺,故里争看驷马桥。十载沧洲劳梦寐,因君魂去不堪招。

寄哭缪方石四首 其四

明代 游朴

石室文成未勒铭,丁阳遽閟草堂灵。亦知高士多遗落,遽使邦人失典刑。

莫恨骅骝终伏枥,相闻诗礼蚤趋庭。韦贤有子能传业,早晚明经起汉廷。

戊子元日

明代 游朴

薄游日月易蹉跎,尊酒逢人强啸歌。咫尺故山乡信少,留连新岁客怀多。

谢池荏冉春生草,瓯海微茫水有波。自笑江湖缘未了,又随行殿听鸣珂。

陈必亨需次王官淹滞京国为诗招之

明代 游朴

马走鹑居十二秋,凤翔落尽黑貂裘。楚筵醴酒落忘设,梁苑词人含倦游。

末路多歧难着足,深山何物不销忧。清泉白石俱□悉,洗其彼□事事幽。

上元夜帅阃观灯

明代 游朴

银花火树满重营,缥缈中天见化城。彩蜃楼光相对起,白猿剑伎不留行。

仙家云字悬珠榜,何汉星毬走玉衡。海国同讴清世乐,将军早为晏长鲸。

送韩比部若韦知河南府

明代 游朴

十载金闺对夕郎,朱轓一日烂朝光。恩分湛露归方岳,笑领香风下洛阳。

骏业应同嵩少起,离心欲共涧瀍长。风霄不忘连床约,时望飞鸿入帝乡。

送陈直吾莘野二仲南还

明代 游朴

潞河垂柳叶初凋,万里归云逐去

喻邦相邀游三岩寺观飞雨泉分得名字

明代 游朴

谁遣流泉泻石硡,阳侯应与巨灵争。一天飞雨晴空堕,五夜明河白昼倾。

影入尊垒堪并醉,润沾衣袂有余清。无人为赋青莲句,不分匡山独擅名。

潮州喜雨

明代 游朴

两月骄阳百稼枯,潮阳初见雨如酥。一声霹雳天心转,四野笼葱地脉苏。

敢道随车多澍泽,不妨飞盖共沾濡。穗城见说歌云汉,前路甘霖定有无。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 其一

明代 游朴

南阳当日手诛茅,拟迹隆中似更幽。高卧已无隆达念,躬耕元为旨甘谋。

庞公拜处风犹古,《梁甫》吟成韵尚留。长有烟云依半榻,至今人指伏龙楼。

寄答成都郡僚

明代 游朴

美人天外念离颜,岁杪飞鸿入汉关。万里瑶缄开锦水,几年清梦隔巫山。

旧传襦裤歌谣在,重见闾阎揖让还。惆怅昔游何日嗣,蓟门回首路漫漫。

七月六日焚黄 其二

明代 游朴

双垄藏衣卜几年,孤儿空有泪如泉。宅中灵閟空云护,天上褒封日月悬。

章服屡廑三锡命,丝纶直起九原宣。国恩庭训俱难报,欲效尘涓重自怜。

送李承露文学赴清河

明代 游朴

三年锦里挹清尘,燕市行歌重怆神。客路惊看玄鬓改,离亭忍对绿尊频。

雄飞合在青云上,小隐聊分绛帐春。洺水阴山多啸咏,新篇应及倦游人。

北关蒋农部招泛西湖因同南关马水部登三天竺用陈方伯韵

明代 游朴

湖上扁舟何处回,一筇三竺倚崔嵬。雨余千涧三潮上,天外双峰入坐来。

簇绣春回霜叶候,登高夜落雨花台。主人醉客欢无极,几月愁怀已尽开。

胡月川参知招游南明洞天时斋祷弥旬是日始解禁相与执爵乐甚纵步至 ...

明代 游朴

南明别有洞天幽,蹑尽丹梯到上头。双屐直从云外度,一觞初为雨余酬。

新泉百道虹垂涧,斜日千山蜃吐楼。如此江山如此饮,相看不醉更何求。

广东臬副命下

明代 游朴

颇厌长安十丈尘,君恩许作岭南人。桑榆老态元思暖,桃李公门敢竞春。

欲觅丹砂勾漏近,行看白雉越裳亲。烟波云岫随吾适,不向长沮更问津。

送陈荆山给谏谒归

明代 游朴

知君亦未厌承明,回首沧洲却有情。鸾掖几年焚谏草,鹏池六月息遥程。

行边柔绿怜芳杜,到日轻红擘侧生。自笑陆沉头欲白,故园归梦眇难成。

送陈象州恤刑云贵

明代 游朴

玉节新持出未央,遥从北极问南荒。行看律变北阳吹,坐见盆垂白日光。

春入昆明灰自暖,风回贵竹瘴为乡。一封入奏天应笑,即有金鸡下夜郎。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 其五

明代 游朴

一着尘鞭不自由,天涯目断故园愁。鹿门有业目蓬累,鱼水何时只浪游。

长折驿梅悲筚簬,每从祠柏念松楸。关山路失终难定,屺岵图成泪未收。

苏紫溪督学邀集华盖新亭

明代 游朴

长安杯酒散如云,华盖峰头喜见君。海上犹疑三殿集,亭前细辨九星文。

诸生玉拥阳春满,几局枰残永夜分。明发芝田骖鹤去,一尊仍复怅离群。

游朴

游朴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2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