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荷叶杯 其二 温助教廷筠体

荷叶杯 其二 温助教廷筠体

明代 俞彦

碧玉镂成荷叶。周折。赛金杯。酒鳞风动红光滟。香茜。莫思归。

诗人俞彦的古诗

鹧鸪天 其十

明代 俞彦

劝汝当杯莫放残。牛羊高垄肉初寒。一番冷冽一番煖,半在城郛半在山。

妍共丑,巧和顽。惊魂动魄也如闲。道人遣了鸳鸯债,便住人间出世间。

何满子 宫词

明代 俞彦

草色侵帘入户,月光似水连天。才唱一声何满子,顿抛双泪君前。

自是宸游无暇,非关薄命婵娟。

二六栏凭辇路,十三徽隐哀弦。那有闲情买词赋,赋成谁奏甘泉。

但祝冈陵岁岁,不妨箧扇年年。

行香子 其二 和朱少宗伯兰堣

明代 俞彦

富贵轰雷。西市寒灰。后来人、恁不思惟。常扃眉锁,惯织心机。

有九牛毛,双虿尾,五羊皮。

因闲细数,多少凄其。恤宗周、嫠妇空悲。昨朝有客,笑我愚痴。

道一无能,三不可,七皆迷。

水龙吟 闻笛

明代 俞彦

谁家玉笛楼中,遏云声断龙吟水。风清万籁,雾净三更,月明千里。

散入雒城,曲中折柳,动人乡思。甚天涯孤客,故园摇落,襟袖有、盈盈泪。

堪叹流商刻徵。断腹声、旧腔谁系。金谷吹残,武陵调苦,萼楼人醉。

便欲乘风,钧天学谱,跨鲸云际。待他年,彷佛君山父老,世间游戏。

竹枝 其一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代 俞彦

巴江迎神打鼓鼙。山花红映女巫衣。

鹧鸪天 其十一

明代 俞彦

幸有黄粮搅梦残。喜无白石怨盟寒。朝饥恰遇醅初熟,夜冷悬知雪在山。

论世法,自来顽。他人忙处我偏闾。柴门闭了无些事,纸帐梅花醉梦间。

谒金门 人日喜晴

明代 俞彦

东风晓。斗帐薄衾寒悄。马日鸡辰都过了。恰晴人意好。

檐外弄春么鸟。数点落梅风小。胜里金花看惯巧。个中催得老。

醉落魄 音托 本调

明代 俞彦

青骢紫陌。花丛里戟门深宅。障泥绣锦珊瑚策。问柳章台,折取旧春色。

笙歌日暮能留客。山公沉醉接䍦侧。院西渐隐姮娥魄。

拌取明朝,短梦小窗白。

满路花 晚春

明代 俞彦

残英蝶梦寒。晓被莺呼煖。山光林影换、东风缓。飞红逐水,寂寞无人管。

绣帘慵未轴,却被杨花巧穿。特恁柔款。

情悰依约,蓦地添凄惋。从前多少事、心头馆。江淹有恨,欲赋绫笺短。

拟向东君问,此际年年。也应清泪痕满。

忆长安十首 其一

明代 俞彦

长安忆,最忆是灰尘。地有寸肤皆着粪,天无三日不焚轮。

并作十分春。

一剪梅 其三

明代 俞彦

与君先后赋还山。我爱江山。君爱湖山。非关褊性合栖山。

叵奈冰山。转忆云山。

投琼佳句到青山。仰止高山。弦绝牙山。而今宿草北邙山。

梦破鱼山。泪洒牛山。

菩萨蛮 其九 晏会

明代 俞彦

酒前欢把柔荑手。手荑柔把欢前酒。欢不饮杯完。完杯饮不欢。

落梅吹断角。角断吹梅落。嘶骑夜光微。微光夜骑嘶。

调笑 其二 咏草

明代 俞彦

芳草。芳草。偷促年光易老。无端陌上萋萋。惯占西东路岐。岐路。

岐路。送却王孙无数。

金人捧露盘 万历庚子,寓极乐寺。丁巳重过,已废坏,感赋

明代 俞彦

二十年,居停处,梵王宫。惯听残暮鼓晨钟。参差台殿,绣幡莲座簇金容。

山僧每话,前朝事、中贵豪雄。

笑刘郎,重到此,悲紫陌,忆桃红。向兔葵燕麦春风。

惟虚不坏,但教成住尽归空。尚有高梁桥下水,依旧溶溶。

竹枝 其十一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代 俞彦

莫歌月节折杨柳。前溪变声悦郎口。

菩萨蛮 其十二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明代 俞彦

碧烟香袅孤灯夕。夕灯孤袅香烟碧。长夜奈衾凉。凉衾奈夜长。

月明窥牖缺。缺牖窥明月。愁别忆还休。休还忆别愁。

木兰花 即前调 其一 忆旧游

明代 俞彦

长安冠盔多朋侣。兄弟相看忘尔汝。绛纱携伴紫宸朝,绿酒论文清夜午。

天涯散后徂寒暑。春梦断来无续处。何缘小草到南曹,始觉前时人近古。

忆长安十首 其六

明代 俞彦

长安忆,其六忆居停。俗气官腔都一律,曲房便馆几曾经。

更有鬼精灵。

忆王孙 其一 本题

明代 俞彦

王孙踪迹惯天涯。草绿春归不忆家。晚风和月到窗纱。

惜年华。飞絮游丝共落花。

满江红 东阿道中

明代 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

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

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残月一鞭乡梦断,暮云千里音书歇。想故园、莫道不曾愁,愁今绝。

俞彦

俞彦

  [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16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