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俞彦
风急又惊愁雨。无主。倩若报佳期。便教今日也应迟。
知摩知。知摩知。
阮郎归 其三 咏茶
午槐团影占风轻。茶烟缕缕青。竹炉汤沸响瓶笙。
红儿手自烹。
祛倦魄,引吟情。闲中事事清。汉宫无用赐金茎。相如渴已醒。
木兰花 即前调 其一 忆旧游
长安冠盔多朋侣。兄弟相看忘尔汝。绛纱携伴紫宸朝,绿酒论文清夜午。
天涯散后徂寒暑。春梦断来无续处。何缘小草到南曹,始觉前时人近古。
鹧鸪天 其十
劝汝当杯莫放残。牛羊高垄肉初寒。一番冷冽一番煖,半在城郛半在山。
妍共丑,巧和顽。惊魂动魄也如闲。道人遣了鸳鸯债,便住人间出世间。
荷叶杯 其三 顾太尉夐
春色天涯孤馆。悽婉。才到小屏山。双成不解便相看。
还么还。还么还。
江南春 和倪元镇
梦破金鸡辞玉笋。门外雀罗看欲静。高楼初旭野销烟,远树依微过人影。
柳颦桃笑怯春冷。梧阴未覆墙东井。肩车便软羃罗巾。
陌头飞丝香惹尘。兔何忙,乌太急。小院回廊月痕湿。
黄昏夜阑次将及。银笙不温钿花碧。我有所思隔都邑。
临风斯须为谁立。蓬山只似海上萍。刘郎遗恨空征营。
浣溪沙 其七 集句
二十余年别帝京。水流花谢两无情。
昔时亲友半凋零。
案有黄庭尊有酒,醉闻花气睡闻莺。
焚香洗钵过余生。
竹枝 其十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蛮烟苦雾最难消。江边蜀客滞兰桡。
贺圣朝 留春
东皇听我多珍重。莫便思飞轻。得得难来,频频要去,匆匆如梦。
梨花欲吐香魂动。待一杯相共。可能张主,免教佳节,雨摧风送。
浣溪沙 其四 闺意
簧暖笙寒调不成。绣鸳鸯底锦衾明。一番花信百愁生。
小立房栊无半语,步移栏干待多情。今宵沉醉也还醒。
浣溪沙 其八 集句
抱得秦筝不忍弹。诗名往日动长安。
此中道路古来难。
莫道蓟门书信少,人情反复似波澜。
阴符在箧老羞看。
渔家傲 本调
白板船迎秋浪急。绿蓑衣惹山云湿。清浅滩头容易即。
谁似得。长年稳住风波国。
芦叶萧疏枫叶赤。玄真归棹前溪黑。一首佳词吟未毕。
无人识。从教误却君王觅。
荷叶杯 其一 温助教廷筠体
一夜晓风吹断。红乱。点香泥。春来何事关情最。花穗。似愁眉。
南柯子 清明
野烧红将敛,重山翠欲流。谁家死别与生留。哭到夕阳零落恨难休。
古墓多于草,新坟密似沤。城中歌舞正绸缪。却又等闲白了少年头。
荷叶杯 其二 温助教廷筠体
碧玉镂成荷叶。周折。赛金杯。酒鳞风动红光滟。香茜。莫思归。
潇湘神 其一 刘宾客体。以上二调俱相似,实不同,宜细辨之
湘水神。湘水神。黄陵歌舞逐时新。日暮江干春草绿,含情含怨复含颦。
如梦令 其三 早春郊试
草绿南原如绣。风软月华云骤。时得晚林香,昨夜缥梅春透。
微嗽。微嗽。惊起避人松鼬。
菩萨蛮 其十二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碧烟香袅孤灯夕。夕灯孤袅香烟碧。长夜奈衾凉。凉衾奈夜长。
月明窥牖缺。缺牖窥明月。愁别忆还休。休还忆别愁。
临江仙 其一 元旦
昨夜今朝争几许,共惊年去年来。青阳晨度赤年开。
晴光摇草树,佳气入楼台。
想得羲和都不异,人间强自安排。条风初试软金杯。
休夸一岁首,明日又相催。
菩萨蛮 其一 临淮道中
深秋叶落疑为雨。何人不道征人苦。林薄又斜阳。寒风与路长。
一声南去雁。泪下浑如霰。天外秣陵城。迢迢魂梦惊。
鹧鸪天 其九
驹隙匆匆黛鬓残。龙津蜿蜿剑光寒。到头总似一场雪,隔面都如万里山。
刚少俊,早颓顽。谢天教我老来闲。白云不作红尘梦,若比黔娄季孟间。
俞彦
[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160篇诗文
江城梅花引 偶成
虞美人 其二 怀故
鹧鸪天 其三 哂誓
菩萨蛮 其九 晏会
长相思 其一 秋夜
忆长安十首 其六
何满子 宫词
六么令 冬夜
浣溪沙 其一 听筝
清平乐 良乡道中 天启壬戌
菩萨蛮 其三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桃源忆故人 有约
凤凰阁 玉兰
鹊桥仙 七夕雨
瑞鹧鸪 途次见桃花,有怀作
画堂春 赠祝
忆长安十首 其四
荷叶杯 其六 顾太尉夐
金人捧露盘 万历庚子,寓极乐寺。丁巳重过,已废坏,感赋
忆秦娥 春思
荷叶杯 其四 顾太尉夐
渔父 其三 四时词
千秋岁引 咏杨花
菩萨蛮 其七 别
西河 竹
忆长安十首 其八
忆王孙 其一 本题
长相思·折花枝
渔父 其四 四时词
渔父 其二 四时词
竹枝 其二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菩萨蛮 其十一 寄答
忆长安十首 其三
诉衷情 其一 燕京灯市
诉衷情 温助教 其二 本调
忆秦娥 其二 春晚遣怀
一剪梅 姚太仆世所重九游枉驾小园,偶谈弇州先生小词,即依体口 ...
江城子 同李五岳、周长卿、焦不害、茂潜饮亭亭馆
忆长安十首 其五
忆长安十首 其一
竹枝 其一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菩萨蛮 其八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南乡子 其二 莫愁湖
虞美浑 其二 怀故
行香子 其二 和朱少宗伯兰堣
更漏子 其三 惜花
塞翁吟 书所见
更漏子 其二 拟古
三台 咏南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