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朱太史养淳册封周藩

朱太史养淳册封周藩

明代 余继登

昔予祗行役,驱车向中原。中原饥馑馀,氛祲日原烦。

白骨乱如麻,黯然销神魂。朱门郁萧条,哀哀诸王孙。

君今复持节,翩翩过夷门。不知周遗民,今有几家存。

况今旱为虐,五月黄尘昏。知君负经济,雅志念黎元。

当其授简时,应为废朝飧。莫原董贾笔,虚负邹枚言。

愿赓云汉篇,归来达至尊。

诗人余继登的古诗

送刘效忠巡抚延绥 其一

明代 余继登

开府须人杰,维垣属列卿。符分竹虎去,轼拥画熊行。

号令严刁斗,威名变旆旌。羡君还自愧,白首竟儒生。

赠王四槐宪长 其三

明代 余继登

男儿出身常事边,何如归种洛阳田,宝刀卸却但高眠。

且喜手中银不律,羞杀跨下铁连钱。

五忆诗 其五 克敬

明代 余继登

最怜克敬弟,戆直无它肠。不恋儒为籍,却耽酒是乡。

醉能消日月,病乃入膏肓。谁复为吾益,思之倍惨伤。

望夷门 其二

明代 余继登

朱亥诚勇士,侠气淩秋云。何事袖中椎,不椎秦将军。

题柏溪沈翁画竹大宗伯龙江公尊人也

明代 余继登

袅袅淇园竹,青青岁寒后。世上繁花岂不妍,此君真与柏为友。

柏溪老翁标格奇,爱竹爱柏仍爱溪。溪边柏下一壶酒,醉墨写出琅玕枝。

琅玕枝,墨花落,一竿两竿势如削。潇洒团栾何太工,神品不与凡竹同。

风雨一夜化龙去,随翁直上蓬莱峰。长留数茎化不得,至今日日生清风。

清宵明月当轩堕,寒影逼人侵四座。凉飔飒飒入帘间,隐几静听声珊珊。

渭川千亩转觉俗,只此数竿看亦足。怪来宗伯彻骨清,朝回对之豁心目。

尚书省近太微垣,天边雨露滋灵根。迩来生意泼泼发,春深或恐长龙孙。

敖嘉猷以诗索饮次韵招之

明代 余继登

君如时问字,不惮往来频。斗酒家藏久,园蔬市取新。

正堪同酩酊,无复叹沉沦。聚散吾生事,那能长比邻。

赠唐宪副母夫人寿

明代 余继登

君家慈亲世难得,白发萧萧仍健食。江鸥海鹤比精神,霞帔云冠照颜色。

有子今为外台臣,黄金为带朱为轮。已向虞廷称万寿,还从孟母祝千春。

刘柱翁双寿

明代 余继登

廿载人高大隐名,鹿门紫气映东瀛。灵萱特并庄椿茂,玉树双联窦桂荣。

伯氏南宫行曳履,仲方北阙正持衡。金陵江鲤仙茎露,并入琼筵佐寿觥。

元日饮用韫宅遇雪兼赴刘工部之约 其三

明代 余继登

醉来兴太狂,六博閒笑语。风雪解留人,门外深几许。

费国聘入贺还蜀 其一

明代 余继登

别久情偏洽,欢多别转难。风尘堪堕泪,霜露好加餐。

路入蚕丛杳,山当鸟道盘。锦官千万里,何处望长安。

吴太华宪佥买燕姬赴蜀赋赠 其一

明代 余继登

燕姬年十五,弱质不胜春。得侍吴郎寝,何言宋氏邻。

舞馀娇欲尽,妆罢态逾新。行路应相问,儿家疑姓秦。

送宁云田往荆州

明代 余继登

青丝双控五花骢,遥指荆南意气雄。两岸晓烟荆远树,片帆落日挂晴空。

云连吴会千山合,水入巴江一派通。君去正逢秋色好,仲宣楼在月明中。

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师之金陵 其三

明代 余继登

去去辞金马,行行向石头。台高曾宿凤,官古旧名鸠。

南北皆荣遇,江山足壮游。独令桃李士,日夜望仙舟。

游荷花池 其一

明代 余继登

一雨过荷池,池花娇于女。莫便轻折却,或恐作人语。

寿俞进士父 其二

明代 余继登

君有谢家玉,新弹汉吏冠。一经今若此,百岁总为欢。

涉屐江天阔,开樽云水宽。自应常驻世,何事问还丹。

送张洪阳宗伯请告还公有閒云馆盖旧业也 其四

明代 余继登

选胜章江侧,聊开仲蔚园。烟笼南浦树,日永北堂萱。

倚槛风生户,当樽月满轩。幽期谁与共,野老共忘言。

恭题画鹿应制 其二

明代 余继登

玄圃深钟瑞,宜春旧擅名。异毫留墨润,黝质照人明。

饮渫形何适,眠荃性不惊。宛然灵囿里,神物表休祯。

送高仪部谪中部令

明代 余继登

聊沽燕市酒,送子向延安。南省名逾重,西人胆欲寒。

一鸣成斥马,百里暂栖鸾。但保丹心在,无嗟行路难。

题李纳言萱庭日永卷

明代 余继登

沧洲缥缈接青冥,中有仙家萱为庭。庭前一夜春风起,春日曈昽照阶戺。

森森萱叶何青葱,袅袅萱花吐金紫。共道此花应有神,托根日与松芝邻。

松柯如石芝如菌,芝为颜色松为身。可比昆崙老桃树,一度花开三千春。

五十口号 其一

明代 余继登

五十今朝是,凄凉感岁时。浮荣仗马似,生事蠹鱼知。

老觉年来甚,病惟归去宜。主恩惭未报,容易鬓成丝。

余继登

余继登

(1544—1600)明河间府交河人,字世用,号云衢。万历五年进士。授检讨,与修《会典》。二十六年以礼部侍郎摄部事,请停一切诛求开采之害民者,又请罢矿税中官,皆不纳,郁郁成疾。著有《典故纪闻》、《淡然轩集》。► 14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