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俞明震
曲槛阴阴水绕庐,雨花风叶看西湖。无多来日思前事,剩有春光赚老夫。
向晓乱山分紫翠,隔年寒涨没菰蒲。何须更觅伤心句,满眼烟波鬓影孤。
步月偶占
低帘灯影映残荷,别梦依依奈远何。夜久一萤深入露,月明双眼静生波。
庭前独树看人老,天外愁云任鸟过。欲逐清辉向寥廓,秋风心事更蹉跎。
城头望夕阳西没感赋
为愿残阳堕地迟,望中灯火转迷离。群山偃蹇灯能隐,双雁回翔何所悲。
一暝欲收江海去,回头如接混茫时。篱边剩有微光在,珍重秋心好自持。
得寿臣三弟书 其一
烽火连天白发生,开函收汝泪纵横。枉谈陈迹埋经史,剩有馀年到弟兄。
归计忽兴闾墓想,惊魂如听乱离声。传家世业从今尽,留待桑田学耦耕。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六
诙诡人间世,雏夷发尽青。愤时终自放,庄语待谁听。
兵气缠蜗角,天声戴鹤翎。仙人缈瀛海,如我五霞軿。
天竺
言从天竺寺,偶步下云房。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一鸟答松篁。檐卜花仍在,禅心但坐忘。
寄和范仲林秀才
故人别我无消息,江头日日愁风色。莽眇关河又一时,飘忽春光不相接。
悲欢黯黯思昔游,脱帽笑指祢衡洲。无端落日照离别,从此烟波各自愁。
眼前摇落知谁劲,可怜怀抱向人尽。歧路相看泣弟兄,天涯况复怜贫病。
由来人事尽堪怜,岸然气与浮云连。乾坤万态震顽懦,几辈佼佼称时贤。
书生睥睨真成误,婀娜如君有深悟。性情以外百不营,婉转深心托词赋。
知君岁晏愁感多,放眼天地同坎坷。江天酝酿好风格,只今回首同蹉跎。
潇湘夜黑雨声急,荒荒往事成追忆。独掩深屏剪烛看,檐花乱落春风色。
可怜岁岁泣春风,况复孤儿途路穷。人生何处论知己,掩袂东望愁飞鸿。
送马惕吾赴赣州
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
难与时人言,逢君一吐鲠。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
中原万钧弩,挽之而射影。蒙马以虎皮,一鬨终自窘。
翻羡十年前,民劳俗尚整。此意至可伤,及身容有幸。
风气所趋重,道德司绳准。苟适得其反,圣哲甘泯泯。
送君步城隅,惜此须臾景。须臾亦何惜,来日殊未省。
且作暂时人,泪尽惟一哂。
中秋集法相寺和子纯丈原唱
凉雨霏霏酿桂天,寺楼衣薄欲装绵。客真淡泊浑忘敬,僧解周旋即是禅。
尽有寒山期晚岁,更无明月记今年。馀生甲子山中历,看到秋花始黯然。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四
冲沙两岸风,舟疾欲浮空。草色不成绿,柳条才吐红。
意中有春日,身外即鸿濛。磴口鸡鱼贱,传闻西道通。
石遗社长斋中宴集即事赋诗
石遗古君子,疏瘦如寒竹。闭门非此世,宁受时名牿。
一饭每矜严,选客常不足。沧桑眼底人,屈指几名宿。
不见亦不思,偶聚忘拘束。老味淡处真,春光閒可掬。
窗外花始蕾,馀寒怯春服。若从新历推,已过樱桃熟。
谑笑有今年,恢诡迷前躅。末座两少年,英姿并珠玉。
定知哀乐深,不与世同俗。相对数甲子,人生如转烛。
我病久无诗,逢君一击触。咄咄百忧间,醉饱但扪腹。
短章聊报君,懒旷如逃塾。
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二首 其二
人世至今无可说,相逢端合话来生。交空四海公垂老,愁入深山雨易成。
料得归来应有泪,不因禅定便无情。华严法界人能到,容我蹉跎听梵声。
得寿臣三弟书 其二
长镵托命吾何有,夜雨联床老更难。姑妄听之容笑傲,万无可说祝平安。
一生忧患知谁健,十月音书隔岁看。纵使馀年好相见,人间赢得是辛酸。
行县至雩都入山寺避暑夜雨不寐
四围修竹一山风,避暑人来佛殿空。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
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
甲寅除夕时久病初起 其一
万方多难日,今夕倍悽然。家祭存残腊,人心有旧年。
养疴贪睡早,移烛得春先。幼女分梨栗,吾衰祝汝贤。
重过樟树镇
短日荒荒入乱流,隔年重见望津楼。樯梢一雁悄然立,天外群山相向愁。
论世不妨存幻想,微吟时复触沉忧。支离一觉虔南梦,针孔光阴笑白头。
游丫山
云拥丫山尖,双髻不容把。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
入山恐不深,此景讵忍舍。空濛无远近,色相天所假。
石骨敛春容,怒立拒奔马。披霜万叶黄,背日一峰赭。
入寺不知门,雾湿钟磬哑。梯树引泉根,泠泠堕檐瓦。
蹑足出丛薄,豁然露平野。残阳淡淡收,飞鸟悠悠下。
中有万古情,含悲不能写。束身入世程,此意待来者。
过邠州
茫茫古豳土,直接陇西路。我来值蚕月,戒行不待曙。
晨光与麦齐,晶莹缀寒露。微月在枣林,不见栽桑处。
王化首明农,但取衣食足。智识与世新,生活有程度。
奈何三千年,穴居惟墐户。日出不逢人,高原莽盘互*。
始知地上人,得水乃生聚。泾流日浅缩,千尺俯尘雾。
人事渐东趋,天心厌西顾。不见古雍州,八水已非故。
沧海变桑田,吾何忧旦暮。
大庾乱甫定偕僚友出游近郊诸山 其二
背日山常暗,惊风叶乱飞。哀时甘泯泯,望远独依依。
乱定群情见,天空一鸟归。忍将垂老泪,长此送斜晖。
鸿嗷叹 其一
洪涛穴蛙黾,岸圮江流横。落日散寒乌,泊舟心转惊。
吹荻爇残火,四望无人行。老翁七十馀,茕茕草底生。
道昔乾嘉时,舳舻控襄荆。民富堤质坚,商吏同经营。
自遭粤匪乱,江岸无完城。生聚十馀年,稍稍理农耕。
泥淤河身高,土薄地利轻。前月忽昼晦,堤决沙水并。
天地战寒涛,土木蛟龙争。颓垣掩白骨,冷灶灰烬平。
仓皇语未竟,四野闻哭声。幼儿初学舌,向客乞残羹。
随身无饼饵,对此难为情。酸风飒然来,坏木啼仓庚。
萍乡泛舟至渌口道中作 其一
春华不相待,烟草自萋萋。一棹入溪曲,乱云啼竹鸡。
归途如梦觉,山影向人低。落日亭亭下,无愁意亦迷。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157篇诗文
赠曾重伯
偕刘月农登八境台示同游诸子
赣州杂感 其三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九
园竹
和李公子经迈 其二
丙午入都迂道至长沙十月十六日舟过箄洲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七
去任有期矣三月二十三日分巡至信丰留赠诸父老
戍申十一月重游通天岩宿山寺
岁暮园居杂感 其四
晚泊鸭栏矶
送黄孟乐袁叔瑜下第南归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七
夜雨书怀
辛亥除夕感赋时乞病留居兰州城
甲午五月天津感事诗和慕庭先生韵兼示朝鲜使者 其一
登高再和仁先一首
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三
留别秦淮作
平番道中
病甚口占 其二
鸿嗷叹 其二
哭宋燕生
甲午五月天津感事诗和慕庭先生韵兼示朝鲜使者 其三
改岁四日率兵度梅关赋此
春寒登楼写意
暑夜雨初过平明泛舟出南湖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六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十
赣州杂感 其一
通天岩夜坐书怀 其一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五
刘芋山研究农业世居浓树山水清绝余维舟访之所设农业试验场种树成 ...
晓游莫愁湖
赣州杂感 其二
湖居与仁先结邻赋呈四首 其一
悲愤
驻大庾边境万山中阅南洋报知伯严梅庵宴樊云门前辈于六朝松树下即 ...
赣江晓发
萍乡泛舟至渌口道中作 其二
武昌道中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九
丙辰重九龙井登高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一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十
晓发邠州
信丰至赣县溪流曲折舟行万山中晚泊立濑墟遇雨
雨后湖楼晓起
湖庄示子大伯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